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沉积作用的所有分类总结

[复制链接]

46

主题

-46

回帖

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
onlive 发表于 2015-6-4 1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积作用
  搬运过程中的物质,由于搬运介质能量减弱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当的环境停顿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按沉积地域可分为海洋沉积和陆地沉积;按沉积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等。现分别简述几种常见的沉积作用。
  1、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搬运的各种物质由于河水流量、流速减小、搬运能力不足以克服被搬运物质的量力和摩擦力时。便在相应场所发生堆积的过程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因河流中以溶液方式搬运的物质远未达到饱和,往往被长距离搬运到湖泊或海洋中,故河流沉积作用以机械沉积为主。
  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流至山口外开阔地带时,由于坡度变缓、流速骤减而大量沉积。尤其是山洪暴发时,洪水往往溢出河床而在山前斜坡上漫流,常使大量的碎屑物呈扇形或半圆锥形堆积,称为洪积—冲积扇。我国著名的成都平原即是岷江上游和邻近几条小型河流的洪积—冲积扇积合而成的洪积———冲积平原。
  在河床起伏、支流汇入或河流凸岸等河段,由于河水流速减小而发生碎屑物堆积。堆积物在河床中呈长轴平行于水流方向的菱形隆起,称为心滩;堆积于凸岸侧的称为边滩。它们在平水位时高出水面,洪水位时则大部分被淹没。长江南京段的八卦洲就是一典型的心滩。
  洪水期被淹没、平水期又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谷底平坦部分称为河漫滩。它是洪水漫岸时在谷底平坦地带形成漫流,使水流携带的细砂、粉砂和粘土物质逐渐沉积而形成的。
  河流入湖、海地段称为河口区。河口区由于河床坡降平缓,水域扩大而使水流分散,加之湖水或海水的顶托,流速减小而发生机械沉积,是重要沉积场所之一。同时,海水中电解质使河水中呈胶体状态的粘土、硅、铝、铁的氧化物发生沉淀。这些河口区的堆积物在平面上常形成顶端指向河流上游并向海或湖撒开的三角形,故称为三角洲。三角洲随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向外海方向推进。
  河流机械沉积过程中,随着河水流速减小和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的组成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颗粒粗大、比重大、浑圆状的先沉积;而颗粒细小、比重较小和片状的后沉积。这样,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沉积物的重矿物减少,稳定成分增多,矿物成分趋于简单,碎屑颗粒逐渐变小,磨圆度及分选性变好。
  2、海洋的沉积作用
  海洋环境多样,沉积作用各具特点。海岸带波浪、潮汐作用强烈,海水动荡,溶解物质不易达到饱和,因此多以碎屑物质的机械沉积为主。海岸较平坦地带称为海滩,一般沉积了较粗大的砾石和砂,在双向水流的反复推移作用下,碎屑颗粒磨圆度变好,成分单一。由砾石组成的海滩称砾滩;砂组成的海滩称沙滩。与海岸平行的长条状砂粒堆积称沙坝;一端与海岸相连,另一端延伸入海的长条状砂粒堆积称沙嘴。它们都是机械沉积的产物。
  水深200m以内的地带称为浅海区。浅海区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沉积地带。随着海水加深,水动力渐弱,由近海岸向远离海岸依次沉积粗砂、细砂、粉砂及粘土物质。
  浅海区的化学沉积也十分普遍。以真溶液形式长途搬运来的K、Na、Ca、Mg的卤化物及硫酸盐、碳酸盐等常在这里达过饱和而发生沉淀。以胶体溶液形式搬运来的Fe、Mn、Al、Si的氧化物则在海水中因离子作用而凝聚沉淀,形成胶体状态的沉积物。
  由于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差异及溶液性质、溶解度、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化学沉积作用也存在着先后顺序和分异现象。一般溶解度最小的Al、Fe、Mn、Si等的氧化物首先沉积、然后是溶解度稍大的硅酸盐、碳酸盐,最后沉积的是溶解度最大的硫酸盐和卤化物。
  3、湖泊的沉积作用
  湖泊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也是重要的沉积场所之一。湖泊的沉积明显受气候条件的控制和影响。不同气候区湖泊沉积具有不同的方式和特点。
  干旱气候区的湖泊,因降水量小,气候干燥而多属不泄水湖。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水长年蒸发使盐度不断增加。沉积方式以化学沉积为主,盐类沉积是不泄水湖泊沉积的典型特征。
  潮湿气候区的湖泊多为泄水湖。由于有大量流水注入和湖水外泄,含盐量低,一般均为淡水湖泊。这里机械沉积作用较为显著。推带碎屑物的地面流水注入湖泊后,流速降低,碎屑便按颗粒粗细、密度大小而先后沉积,常呈现湖滨沉积物颗粒较粗,向湖心逐渐变细至粘土或泥灰质等沉积的环带状分布特点。
  4、生物沉积作用
  海洋、湖泊、沼泽和地面流水等水体中的生物对沉积作用影响很大,尤其是古生代以来,这种影响更为明显。生物沉积作用包括生物遗体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两方面。生物遗体中含有硅、磷、碳酸钙的骨骼或介壳,沉积后可形成各种生物成因的岩石和矿产,如生物礁灰岩,磷块岩和一些硅质岩等。有些生物遗体在成岩过程中可转化成煤、油页岩、石油和天然气等。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是指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引起周围介质条件的改变,从而促使某些物质沉积的过程。如海生藻类的光合作用,可引起海水中CO2含量的减少,促进了碳酸盐的沉积。
  生物遗体分解后可产生大量H2S、CH4等气体,它们能改变沉积介质的氧化 还原条件,从而影响某些物质的溶解和沉淀;生物分解产生的腐植质,可保护胶体使之不易沉淀。另外,有机质与许多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的富集、迁移有密切关系,如铀常与煤、黑色页岩等共生。
  无论是机械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沉积作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所形成的沉积物很少是单一沉积作用的产物,而往往是在一定沉积环境和条件下以某种沉积作用为主并伴以其它沉积作用的综合结果。
  文章来源:洛克斯石油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