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论西湖龙井和湄潭翠芽有何不同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trertt 发表于 2015-6-4 17: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湖龙井和湄潭翠芽,听起来稍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虽然他们都是绿茶的范畴,但一个在烟雨江南,一个在高原之巅,东西相距1600公里,西湖龙井和湄潭翠芽有何不同呢??
  要说不同,必须先从相同说起。
  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来贵州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也纷纷在此筹建实验茶场,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这就是近现代中国茶叶发展史的里程碑式标志,更是西湖龙井和湄潭翠芽联姻的开端。
  1943年,湄潭实验茶场科技人员糅合了“西湖龙井”茶的工艺,创制出具有名优绿茶品质的“湄潭龙井”茶。
  对于湄潭,当年筚路蓝缕的茶叶相关人士们并不陌生。位于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北部的湄潭,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历史名城遵义东南侧。当地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极为有利,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里就曾多次提到当地的茶叶“其味极佳”。正是在此基础上,随着技手术的不断创新,“湄潭龙井”也逐渐发展,在茶树品种和工艺上逐渐演变、改进,用材也由最初仿效“西湖龙井”的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发展到将本地茗茶精华进化到极致的独芽,并最终定名为“湄潭翠芽”。
  1958年,“湄潭翠芽”来到“师傅之地”的浙江杭州,参加名茶鉴评会,与会的相关人士认为,作为晚辈的“湄江翠芽”和前辈老师“西湖龙井”各有千秋:“湄江翠芽”滋味醇厚,“西湖龙井”香气高锐持久。其共同的品质是:色泽清澈明亮,有清香、栗香或花香,滋味甘醇鲜爽。从这个意义而言,学生“湄潭翠芽”绝对堪与老师“西湖龙井”齐肩矣。
  不过,咱中国人还有句老话,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只要努力拼搏,未必不能超越老师。
  “湄潭翠芽”和“西湖龙井”,虽然工艺相似,系出一门,但由于水土风物的原因,前者的绿茶品种生长更为旺盛,节间更长,所以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经过低温烘干工序和手工操作后,茶叶品质更别具一格,山野的清香飘逸之气更足。
  这有点像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虽然都是国画,都用宣纸、毛笔和水墨,但出自贵州高原的“湄潭翠芽”更有野性和张力,不似“西湖龙井”那般中规中矩,反而更具香气馥郁清爽,外形扁平片薄,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匀鲜活的特点,让人过目难忘之余,更满齿留香,回味无穷,印象深刻。
  有时候,说这么多,不如同是今年清明,抑或谷雨之前的新茶,一杯“湄潭翠芽”,一杯“西湖龙井”,沏好之后,放在那里,静静的用心去品尝他们各自的滋味。
  如是我闻,且待品后,也许苏步青先生对“湄潭翠芽”的礼赞,更让您心有戚戚然。
  “祁门龙井渺难亲,品茗强宽湄水滨,乳露看疑金掌露,冰心好似玉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