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长孙皇后的遗嘱到底说了什么?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老兵成城 发表于 2015-6-11 13: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孙皇后遗言有三,1薄葬,2保房玄龄,3罢无忌。
  薄葬没有什么多说的,关键是第2条和第3条。
  当然,从字面上看,怎么理解都行,甚至有很多人根据后来的历史就说皇后能够预知未来,搞得很玄。
  那么,我也提出一种假设,一种推论,无论正确与否,欢迎大家验证、反驳。
  我认为,受客观条件的约束,或者说由于条件不具备,皇后的遗言意犹未尽,话仅仅只说了一点。虽然如此,由于大限将至,皇后的意图依然表达的很清晰,聪明的人一猜就懂;不明就里的人,听到没听到都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皇后到底在关心什么??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认为皇后最关心的是两件事,1是谁继承皇位??2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家族。我想,凡是当过大“家长”,当过群英之首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都可以理解皇后当时的心情吧!!
  那么皇后希望谁继承皇位呢??对皇后而言,当时有2个选择,长子承乾,次子李泰。说到这,也许一片哗然。好,先不急说是不是有2个选择。先说,三子李治,他当时年仅10岁,还小,不在选择的范围之内,大家应该没有太多的反对吧。那么咱们回头看,皇子选择到底还需不需要选择,是承乾的一支独大,还是也有另辟蹊径的可能。承乾是皇后的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朝中支持一定不少,根基很深,母子感情也一定是有的,假设皇后有换太子的想法,那么皇后为什么要有如此大的行动呢??我认为,有承乾出现问题的可能。承乾有哪些问题呢??从后来的历史进程看,承乾在性格上有以下问题,1感情用事,任性2重武轻文,3不听进谏。这几个特点,请大家着急验证。如果承乾性格确实如此的话,那么李氏江山真的要出现问题,感情用事就会造成顺王者昌,逆者亡,就会造成王朝分崩;重武轻文会造成穷兵黩武,社会的退步;不听进谏会造成问题日趋加剧。当然,皇后的想法也许与此不同,但皇后的结论却是清晰的,就是废长立次。
  那么皇后是怎么表达自己观点的呢??皇后没有直接说废承乾立李泰,没有这么说。为什么不这么说,与当时时机的不成熟和自己的身份不符,等等条件不具备有很多关系。那么皇后是怎么说的呢??她是这么说的,“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在这里,皇后说的理由重要吗??其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论,结论是什么呢,即“玄龄勿弃之”——什么意思??——保房玄龄。那么问题来了,房玄龄有什么重要??为什么列到皇后遗嘱中,保房玄龄位列第2,重于长孙家族的安排,保房玄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房玄龄和太子废立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太子废立自皇后去世开始,直至房遗爱事件爆发,造成了李唐王朝近20年的分裂和动荡。动荡的原因就是由于太子的废立造成了朝中大臣的分裂,一个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承乾派,另一个就是以房玄龄为首的李泰派。期间争斗十分惨烈,期间包括魏征反对纳郑仁基女儿事件、太宗亲审侯君集案、褚遂良驳斥李泰杀子立弟论等事件均与太子废立有关。这些事件,如果不放在太子废立的大背景下,就不会真正读懂这些事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验证、体会。既然房是李泰派代表,那么保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房不倒,李泰就有机会!!说到这里,大家懂得皇后的苦心了吗??
  那么,剩下的问题关键就是当事人李世民是否读懂了皇后的苦心。显然,李世民不仅读懂而且认可了皇后的建议,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表彰李泰、示与李泰亲近于众臣,甚至亲自处理承乾谋反案、清理承乾派军队势力侯君集等等,不可谓不尽心尽力。叵料在承乾派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承乾派大臣依然拒绝妥协,并采取了殊死一搏的态度,那么李世民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一意孤行,清理所有承乾派,继续任命李泰;还是采取妥协方案,维持大局和解呢??李世民不得不忍恨采取了后者。
  这里,就不得不说皇后的第3个遗嘱了,原话是: “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读这段话,还是没有必要看理由,就像踢足球没有必要看假动作一样,重点是结论,看真动作是什么。皇后的真动作就是罢无忌。罢无忌,有什么用??一是击破承乾派支持派,立李泰,这是主要矛盾,二是避免长孙家族在太子立废事件中的站错队而导致的崩溃。那么李世民是否读懂了皇后的建议,是不是接受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李世民读懂了皇后的建议,但他并没有采纳。李世民没有采纳是基于以下判断,一是朝中大臣需要团结,而长孙家族是李世民整合关陇集团的有力助手。罢无忌,有利但也有弊;二、太子废立两派矛盾没有十分激化,是可以调和的;三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控制力,相信无忌对李世民的忠诚,相信无忌会理解李世民的意图并顺从。不料李世民判断失误,导致了严重的被动。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贞观时期的大臣关系整体来说是和谐的!!在绝大多数事情上是可以妥协的!!而非尖锐对抗的,有兴趣的朋友同样可以自己验证。但是,在专制体制下,在权利集中的情况下,在争夺最高权利的问题上,矛盾依然是尖锐的,是不可以妥协的!!这是体制的问题!!对无忌来说,宁可用拼死一搏的反抗立李泰来争取百分之一可能的希望,也不可以用暂时的平稳去等待百分之百可能的灭亡!!从对权利争夺尖锐性的认识上看,皇后的认识明显比李世民更敏感、更深刻!!采取的措施也更冷酷、更果断!!但是如果说皇后能预测到若干年后的无忌败落恐怕也只是故弄玄虚罢了。
  对待历史,我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思考和理解,有更多大胆的假设和验证,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就是我的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