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16

主题

-16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壁纸 发表于 2015-6-13 07: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天来,我家没有炒菜,吃的是我在饭店带回来的剩菜,我们当地把它叫“折箩”,意思是把几个剩菜折到一起,就叫“折箩”。大前天,因岳父过世事,我宴请几个平时来往不多而参加吊唁得朋友。请的人多,到的人少。饭后剩了一些菜。有的根本就没大动筷。扔了可惜,我说打包,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我照打不误。由此我想起了四十年前,因为一次吃“折箩”,我的两位领导闹起了别扭的事。
        那是在一九七五年的麦收时节,当时我在原交河县寺门村税务所工作。我们税务所的院子就是农村平房院落,六间房的地儿,盖了四间。住所人员就所长沈X X、会计张X X 和我三个人。院子东西长不到三十米,南北宽不到十五米。头年秋冬时节,我们在院子里种了不到二分地的冬小麦,这年麦收时打了四五十斤麦子。所长、会计把麦子交给了税务所对门的大车店。让他们给换成挂面,我们几个人时不时的去补一顿。
        这一天,大车店的负责人叫我们三个人吃饭喝酒,饭后剩了一些菜。到了晚上,大车店又把所长和我叫了去吃“折箩”。我不知道那天晚上会计为什么没有去,记得好像是会计去了县里。总之,这件事就让所长、会计闹起了别扭。最后闹到初冬时节,会计调离了寺门村税务所,去了交河县建筑社任会计,让我接了税务所的会计工作。多小的一件事,闹到这个程度,现在想来,真是——嗨!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国家还很穷,全国人民饿肚子。机关工作人员每月二十九斤粮食,二两食用油,粮油定量。我的工资三十元,所长、会计的工资都是四十二元五角。那时油水又少,人们根本就是天天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不是这样绝对不会因为一顿“折箩”饭,而使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反目,一致不能继续共事。像现在,大家都吃得脑满肠肥,还能出现这种情况吗?现在好了,国家好像富了,老百姓也不用饿得眼珠子耷拉老长了。每当酒席宴上,特别是喜庆筵席,满桌子酒菜,盘子摞盘子,形成宝塔状,山珍海味,要啥有啥。很多菜连筷子都没动,就扔掉了,人们瞅着根本就不麽眼。偶尔也有感到心疼的,像我等之流。要是谁说打包带家去吃,大家就会羞死他。所以有打包的,也是说带回家去喂阿猫阿狗的,不敢说人吃,要说是自己吃,就觉得在朋友面前掉价。而我的观点是,能人吃,不喂畜类,能喂畜类,也比扔掉好。总之,打包带走,最起码存在不被扔掉的可能,最起吗减少了污染环境的概率。所以,我每次赴宴,总是喜欢串哚人们打包往回捎。像现在这种生活,还能出现因为吃不上“折箩”而闹别扭的吗?现在闹别扭,也就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两三个人争一个领导职位;二是仨俩人抢一个小姐;三是分赃不均,不会再有其他闹别扭的原因了。
     现在吃饱了,咱不能说随便扔东西是吃饱了闹得,我们做不到吃多少要多少,但是,吃不了兜着,少扔甚或不扔,还是应该努力做得到的。什么时候,中国人也学会了吃多少要多少,不剩不扔了,中国人就应该真正进入文明加小康社会了。不然,说不定哪天,人们又会因为吃不上“折箩”饭,而闹起了别扭。
        二零一五年四月一日像现在,大家都吃得脑满肠肥,还能出现这种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