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百年书影中的岁月痕迹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等李花入怀 发表于 2015-6-17 02: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纸年轮 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
  大凡读书人,总是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结。所谓书生意气,莫过于此。如张冠生,做过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又长期在民盟中央就职,还是自诩为书的孩子,说“活着的时候,爱书读书,死了,祈望睡在书的天堂”。当他也像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心忧天下思索人生时,著书立言似乎也就成了本能。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角度,从辛亥革命以来百年的出版物中,以他真正相信的那些人的“正义感、书卷气、对大自然的热爱、谦虚地腼腆、果断和直率”,每年选择出一本书籍作出解读,将本来无牵无挂实则有趣有味的书贯通一起,不拘一格,随遇而读,述其往,明其理,振其志,通其思,便有了《纸年轮》。
  
  百年中国,风云激荡。时光流逝,纸页泛黄。但思想的传承不会因为社会的变迁发生改变。张冠生信奉一位美国学者说的“要把一段历史看清楚,说出道理,需要放到更长的历史背景上”,所以他想以时间为练,书籍为珠,从历史的运行轨迹勾勒出思想精神的演变和民族文明的进程。在他的年轮式阅读中,百年正是一个开始。除旧布新的1911年,他选择《少年》杂志,“民智之源,端在少年”。新旧社会交替的1949年,他选择了人民出版社的《列宁生平事业简史》,“可作历史的书签”。1951年,自然是《毛泽东选集》入选。《随想录》、《第三次浪潮》、《亚里斯多德》、《理想国》、《欧洲近古史》、《达尔文》、《罗曼罗兰传》、《傅雷家书》、《顾准文集》、《陈寅恪的最后20年》、《胡风三十万言书》等书都事关政经、历史、哲学、人物,体现了他的志趣和性情。正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现实去纯粹客观地看历史。每一个历史的读者或者说读历史材料的人都用他自己的现实观或者后天形成的世界观来体察历史。张冠生的私人读本,源自于“自己从小到大的精神滋养,主要得益于这百年中国的思想激荡、社会变迁和文史读物。”但在他的文字中,有时旁敲侧击,有时引而不发,有时缓慢安静,有时厚重深沉,不规则,却自然,让我们兴奋、警醒、淋漓、叹息、沉默、折服,充分体会到人书相遇的喜乐,看到了更远更多的人和事,想象到另一种可能。
  书的年轮,也是人的年轮,是思想的年轮。正是有着过往的映照,方可鉴于未来的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