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之仁爱与现代人情爱之间的本质区别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170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楼主| 凯归1 发表于 2015-6-19 12: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他做的工作实质上是资料的整理和汇编。他依据的材料是明朝时期西方人在明朝的真实见闻,再现了明朝真实的文化和社会状态及政治体制方面诸多的见闻和感受。《中华大帝国史》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如下几种:明朝时期葡萄牙人加列奥特的《中国见闻录》,明朝时期克鲁兹的《中国情况记》,马丁.德.拉达的出使中国记录。这三个人都是亲自到中国,并且居住了一长段时间,在中国的史书也都有明确的记载。精品推荐,明朝时期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中华大帝国史》

170

主题

-170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楼主| 凯归1 发表于 2015-6-19 1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强调的“爱”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执著于对有形无形的外物之色身而产生的一种欲望,古人把这种欲望叫“色欲”。传统文化讲“发乎情而止于礼”,对色欲的追求是有道德底线和自律的。但是,现代人普遍以“爱”的名义滥人的情理和人伦纲常,这种对“色欲”没道德底线的追求,就是现代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爱”。

170

主题

-170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楼主| 凯归1 发表于 2015-6-19 14: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的情爱是以表现自己和对名利无止境追求,以满足自己的物欲为基础的,这种“色心”中产生的欲望叫“色欲”。

3

主题

-3

回帖

1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
ctsfc 发表于 2015-6-19 15: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畜之别

170

主题

-170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楼主| 凯归1 发表于 2015-6-19 16: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也是修成的,不修不成人!婴儿出生只是具备一个人的模样,然后学习做人的道理初成要举行成人仪式,向社会和家族证明:家里有人长成,可以为社会与家族尽义务了。成年不一定成人,做人有做人的道德内涵与必须遵守的情理,人畜有别,失去传统文化精神之常识与常理的现代人多数一辈子也成不了人。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6-19 16: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的“仁”与现代仁爱的区别:儒家所谓“仁”的核心思想是“克己复礼”,笃行忠孝,符合礼的行为就是仁。在《论语》里,提到“仁”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孝为仁之本,孝则不会犯上作乱,也就是说“仁”的宗旨是忠孝。儒家这个“仁”并不是一个普遍的关系,是有贵贱尊卑之分与亲疏之别。儒家的“爱”是差等之爱,爱是有阶级性的,是爱统治阶级成员。在这语境中,所谓“仁者爱人”这个“人”是指统治阶级成员,被统治阶级成员则称为“民”或“庶人”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现代的仁爱就是博爱,是没有贵贱尊卑之分与亲疏之别的“爱”,是不分阶级、地域、种族,一视同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