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菲律宾真的胆敢“排华”吗?

[复制链接]

91

主题

-91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青龙出海 发表于 2015-6-20 08: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报道,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17日在多家华文报纸刊登启事,“郑重提醒”在菲的大陆投资人、游客、学生、商人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过激语言及极端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行动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驻菲律宾大使馆表示,受到菲律宾舆论宣传误导,近期菲律宾出现谩骂、污蔑、恐吓、威胁在菲大陆公民、企业和机构的迹象。
  菲律宾上周开始播出南海纪录片,声称这是为了“告知我们的民众,提升他们对南海问题的意识,希望他们为菲律宾政府的外交政策提供支持”。这实际上是一部煽动反华情绪的影片。菲律宾华人媒体对此评论说:“现在最可怕的是,政府煽动民众,教唆民众,灌输反华言论,误导菲人激发仇华情绪。”台湾与菲律宾的海巡舰艇6日再次发生对峙事件。菲律宾媒体15日曝光了当时双方的无线电录音,对话内容火药味甚浓,且报道中充满煽动性言论,让菲律宾国内的反华情绪又有增高。于是,有华侨和台商担心这些做法将会引发排华事件。
  中国大使馆的提醒有道理,华侨台商的担心也有道理。然而,菲律宾真的胆敢排华吗??排华在一些国家过去发生过,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今日之中国已有足够实力应对排华,反制排华国家的手段也应有尽有。菲律宾如果想试试排华的后果,那就不妨“胆敢”一下。可以预料,菲律宾将为排华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中国正愁对菲律宾无处下口呢。你排华,那就是你自己送上门,咱们新账旧账一起好好算算吧。
  菲律宾一旦排华自然不是好事。也许这样的坏事中国左右不了,但将坏事变成“好事”还是可以左右的吧??菲律宾愿意给中国一次教训它的机会,那就“放马”来吧。
租界商团 该用户已被删除
租界商团 发表于 2015-6-20 1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人即使是排华,也仅仅是政治事件,华人不必害怕。菲律宾人排华不可能发展成种族事件,因为菲律宾人有三分之一的华人或华人血统。

5

主题

-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那晚你不在 发表于 2015-6-20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怕不排华正好没借口
风过长城 该用户已被删除
风过长城 发表于 2015-6-20 1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的经济大多掌握在华人手里,真要排华,这个国家怕是要瘫痪。

91

主题

-91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楼主| 青龙出海 发表于 2015-6-20 1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置顶了,谢谢!!
只看特定版面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只看特定版面 发表于 2015-6-20 14: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置顶了还这么冷??
mechalcao 该用户已被删除
mechalcao 发表于 2015-6-20 15: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排华??
  怎么排??
  先把总统拖下来烧死??
idbymklfttrx 该用户已被删除
idbymklfttrx 发表于 2015-6-20 15: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国王曾上书乾隆 想成为中国固有领土被拒
  17世纪,中国清朝时期,江河日下的菲律宾苏禄苏丹国希望依靠中国,抵御西班牙人的步步蚕食。1753年,国王苏禄“老苏丹”上书干隆皇帝,请求将本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图,希望依托中国寻求庇护,但**隆拒绝。
  不过,这个群岛国家海岸线离中国岛屿最近距离尚不足200公里,其9500万人口中,至少有1500万人带有华裔血统,是东南亚华裔血统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至今仍具有鲜明华人特征、且自认为华裔的菲律宾人,也有100万以上,这一切都表明,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确是有一些“固有”关系。
  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东吴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6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十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由于康泰回国后着有《吴时外国记》,这本书虽然早已亡佚,但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有所引述,《晋书》中也有提及。此次“出访”的目标是扶南,菲律宾各地仅是顺风路过,因此中国此时对菲律宾,也只能说是“到此一游”,去过而已。
  隋唐时期,中国航海业空前发展,南方大港泉州十分繁荣,海船和航海设备也大为进步,已出现了中国-菲律宾之间的较固定海上贸易航线。由于风浪、潮流的关系,这条航线并非从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直线距离最近的吕宋岛,而是从泉州出发,先绕过海南岛,沿越南海岸线抵达越南南部的占城,然后继续沿海岸线南下,在马来半岛一带横渡南海,抵达加里曼丹岛的渤泥,再从文莱北上,抵达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一带。
  还应看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繁荣,但菲律宾群岛却只是这条海商黄金航线的一个并不起眼分支。菲律宾列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中国的大宗输出产品,当地市场容量有限,而当地出产的水果、香料、海产品等,其它南洋地方也不难买到。这条航线最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福建沿海居民迁徙菲律宾的通道,此后几百年间,吕宋等地逐渐聚集起不少华人,他们经商、务农,甚至成为海盗,在当地居住下来。
  菲律宾第一个国家的第二代东王葬在山东
  唐、宋、元三代,中国官方对菲律宾群岛的兴趣似乎并不大,一直到明初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经停吕宋,在当地见到许多福建侨商,并应侨商请求,任命福建晋江籍华侨商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此后直到1424年,吕宋岛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这位华侨商人。
  从理论上讲,这17年是菲律宾和中国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时期,因为此时吕宋最高行政长官是中国人,最高行政机构法理上直属中国明朝中央政府。但实际情况却远没这么夸张:郑和许下的不过是“纸上富贵”,既没有给兵,也没有派员,而许“总督”所能依靠的,不过是听命于己的一些商人、同乡和伙计,所能控制的不过是商埠周围一小块地盘,广大岛屿上绝大多数土地、人口他们既不能统治、管理,也无法征收赋税,甚至彼此间都未必知道对方的存在。
  1424年明成祖去世,明朝对外政策发生剧变,耗资巨大的“下西洋”因内部激烈争议暂停。
  在此前后,吕宋以南,出现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公元1409年郑和三下西洋时路过苏禄,在和乐与苏禄第二代东王巴哈剌会晤,并赠对方丰厚礼物。叭哈剌对中国富庶繁荣十分仰慕,与同信奉伊斯兰教的郑和也一见如故,请求同船到中国“朝觐观光”,但郑和当时领命出访印度、锡兰,归期未卜,因此婉拒。叭哈剌在郑和走后向西王、峒王转述中国“盛况”,令二王啧啧称羡,三王决定共同设法赴华。
idbymklfttrx 该用户已被删除
idbymklfttrx 发表于 2015-6-20 16: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菲并入算了
nimaBchou 该用户已被删除
nimaBchou 发表于 2015-6-20 17: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为了防止菲律宾女人外家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