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知否知否,一念十年化尘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胧西 发表于 2015-6-22 15: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从去年学了心理学至今,本着自助者天助的精神,我在自我疗愈之路上费了不少心力。就现阶段的感悟而言,心灵的治愈需要情绪被觉察和表达,也免不了要调整几下看待人与事的角度,保不齐还牵涉三观。
  经历过纳粹集中营,幸存后写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弗兰克尔,在书中提到三种充实生命意义的方式,其中一种便是爱。我在思考意义命题的早期阶段,就出于直觉而瞄向了爱情。虽说同性性取向大大降低了获得坚贞爱情的可能,结果我反倒以稀为贵,迎难而上了。零五年看过一期资讯调查,题为《以生命的名义》,为同性恋正名,于是更完全认同了自己的性向。
  上大学后接触到了社交网络中的同志世界,孤独感深获慰藉。读了不少“过来人”的记述,或义无反顾,或柔情蜜意。犹记得一个发生在北大的故事,两个主角在受到家长阻挠后依其要求分别了十年,十年后,故事作者在莫高窟找到了他的爱人——一个等候在苍凉西域,心如止水的历史工作者。尽管不无杜撰之嫌,但这个情节给我的震撼丝毫不亚于神雕侠侣阔别多年后在谷底的重逢。那时接触的同志文艺也十足虐心,相爱的人往往遭受着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煎熬,印象深刻的有部同样以北大为背景的《枫霁》,似乎作者也是以自身经历为蓝本;还有依白先勇原著拍摄的台剧《孽子》。当年同性恋在更大程度上被视为禁忌,相守至死不渝的承诺几乎是与全世界为敌的不归路。叛逆如我,却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了禁爱的诱惑,在这神秘力量的牵引之下,一念执着地颠簸了十年情路起伏。在河沙俱下的现实里,愚蠢过,也便戏弄过,痴心过,也便绝情过。即使犯的错和伤的心也想酿成独家记忆的美酒。
  最初那几年,每当结交新欢,总喜欢把过去的自己统统讲给对方听,同样也对对方刨根问底。辗转数次之后,渐渐不好意思再讲,怕显得自恋,也不屑去问,怕显得计较。记忆里留存下来的一段段,没谁知道它们的全貌。而挫折多了,又流于执着,甚至把爱情当成首要目标,大有此生得一挚爱足矣的阵势。有时在不甘心的煎熬之下,一段感情开始的太过草率,便越发难免惨淡收场。在不那么负责的鲁莽尝试之中,人慢慢神经质起来,悲观厌世,心情大起大落,饱受折磨。大约由此直接导致我奋斗成了心理系研究僧。
  最近读了阿德勒的经典《超越自卑》,堪称当头棒喝。人类生活的局限,决定了生命意义的实现无法脱离职业、友谊和爱情,三者名副其实地相辅相成。情路之外别有生路,不好偏废。弗兰克尔所指的爱,原来还爱世界,爱一同生存于世的人类,不只爱情那么简单。反省过去十年,一个时代之久,自己全然置社交、事业于次要,偏执于一情字,继而陷身心于颠沛流离之所。佛学说执着为苦之根源,当真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我疗愈的修行亦非朝夕之功。情路启程之时的憧憬如今仍历历在目,时常浮现梦中,醒后不禁唏嘘。还总是不自觉被抱有类似憧憬的人所吸引,他们却往往尚未出发,也许很多爱一次就累了,伤了,怕了,变了。但我仍跋涉在那条路上,憧憬一如既往的动人,却不该再屈从于执念自乱阵脚,也要食人间烟火而顶天立地。
  需要也想要写写那些没人见过全貌的记忆,感受禁锢其中的情绪,然后释怀,能够欣赏曾经相伴的朋友,感谢幸福或不幸的往事,怀揣慈悲拥抱世界,并看清该以何姿态参与其间。让往事随风,零落成泥碾作尘,唯存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