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雏鸭养殖管理调控五大要点

[复制链接]

54

主题

-54

回帖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时代青年 发表于 2016-7-6 14: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温度调控
  对于0~3周龄的雏鸭,因绒毛保温效果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在管理上要首先强调保持适当高的环境温度,开始育雏时,温度应在33℃~35℃,(冬季可稍高,夏季可稍低,幅度为1℃~2℃),48小时后,可适当降温,每周降3℃~5℃,直至当3周龄末时,舍温为18℃~21℃为止。
  鸭舍温度通常还要通过观察鸭群表现来调整的。例如,鸭群挤堆、尖叫、趋近热源,就表明温度偏低。如果鸭群张口喘气,张垂翅膀,散离热源、烦躁不安、饮水偏多,就表明温度偏高了。
  当雏鸭散开活动,三五成群,躺卧舒展,食后休息静卧,就表明温度非常适宜。
  二、湿度得当
  如果鸭舍湿度过低,雏鸭易出现脚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影响生长。但如果湿度过高,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就会导致雏鸭体热散发受阻,这种体热散发不良,会使雏鸭食欲减退,而且还为霉菌的繁殖,球虫病的发生创造条件。标准状况是:育雏的前期,1周龄以60%~70%,2周龄以50%~60%为宜。
  三、密度适宜
  密度过大,鸭群拥挤,引发采饮不均,空气污浊,发育不齐,易患各种传染病。而且影响肉鸭后期增肥。因此要保证每只雏鸭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每平方米12~15只为宜。
  四、合理通风
  雏鸭日龄增长,排泄物也会增加,舍内容易变得潮湿,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积聚。因此要经常通风,排出潮气和有害气体,在季节偏冷时,最好先提高舍温2℃~3℃,再打开门窗,几分钟后再关。反复几次。这样即保证了新鲜空气的补充,又可维持住舍温。
  五、充足光照
  进雏后的3天内,连续光照,以后每天23小时光照,8天以后,每天减1小时光照,直至自然光。这样的缓慢减少光照可以避免雏鸭应激反应,防止受惊、集堆,挤压死亡,还有利于充分的休息和生长,持续的强光不利于雏鸭生长。光照的强度以白炽灯每平方米5瓦,距地面2米~2.5米为宜,到4日龄以后,可不必昼夜开灯,利用自然光和早晚开灯补充光照就可以了。更多养殖资讯以及养殖技术请关注 畜牧之家 https://www.xumuz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