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葡乡助力农民致富

[复制链接]

22

主题

-6

回帖

9

积分

游客

积分
9
一切皆有可能 发表于 2016-9-13 15:3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切皆有可能 于 2016-9-14 14:54 编辑

——2016中国·凌源第三届葡萄旅游文化节暨水肥一体化推动葡萄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召开

本网讯(记者刘家琴 刘振远 文/图)“大美刘杖子,一品葡萄乡!”9月8日,由辽宁省凌源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16中国·凌源第三届葡萄旅游文化节暨水肥一体化推动葡萄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凌源市刘杖子乡召开。来自农业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葡萄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水肥一体化在葡萄栽培中的推广应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凌源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乔子峪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凌源市已注册果品商标4个品系,12个品种,无公害果品生产面积8万亩,现有3个国家级果树标准园和5个省级果树标准园,水果生产面积达19.1万亩,水果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5亿元。为确保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凌源市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逐步推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001年被列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吴勇博士认为,水肥一体化是先将肥料兑水溶解,再加入管道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适时适量满足作物水肥需求的一种新技术,被誉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经过多年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已经从以前的“高端农业”“形象工程”开始普及,当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吴勇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注重集成技术模式,在重点区域作物上搞好模式筛选和集成创新,开展试验示范,摸索技术参数,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大力研发关键产品,微灌用肥要水溶性好、配方科学、价格适宜;灌溉施肥制度要针对性强、简便易行;系统设备要使用方便、防堵性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范培格建议,由于国内葡萄汁生产几乎空白,主要依靠进口,加之葡萄汁饮用人群较为更为广泛,气候条件不像葡萄酒那么严格,可考虑引进相关设备技术大力发展葡萄汁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提出,我国葡萄栽培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品种优良化,栽培区域化,生产市场化;苗木生产标准化,无毒化,提倡嫁接栽培;土肥水管理科学化,高效利用经济化;栽培管理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栽培模式多样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培京博士就海藻素肥料的开发、研制以及在水溶肥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讲解。

刘杖子乡乡长孙常有介绍,葡萄产业是刘杖子乡特色产业,目前种植规模5000余亩,其中裸地3500亩,冷棚1000亩,温室500亩。通过招商引资,全乡引进农事企业4家,成立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社10家,流转土地2000多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扩大葡萄标准化生产规模。经过努力,刘杖子乡2010年被辽宁省命名为“优质葡萄生产基地”,2012年被认定为“葡萄特产之乡”。

北京跨克科技有限公司、刘杖子乡天呈葡萄山庄等农业企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大户代表出席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开幕式歌舞表演

开幕式围观群众

研讨会现场
刘杖子乡栽培的葡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