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环,可能是一个被撕裂的冥王星

[复制链接]

21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星空天文 发表于 2016-11-3 02: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星环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卡西尼探测器拍摄的土星和土星环(局部)。NASA / JPL / 空间科学研究所

最近,一个日本科研小组构建了一个模型,用一种新颖而独特的方式,在电脑上还原了土星环的形成过程。

大约40亿年前,是太阳系发展史上所谓的“晚期大轰炸”阶段。那时,太阳系的许多巨行星发生过轨道转移。而也是在那时,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地方,存在着至少数千个体积大约为地球五分之一的天体。这些天体会在巨行星引力的影响下,进入内太阳系,和基本已经成形的行星发生冲突。


卡西尼探测器拍摄的土星和土星环(局部)。NASA / JPL / 空间科学研究所

学者们计算了这些体积相当于冥王星的天体靠近巨行星的概率,以及它们会经受的潮汐力强度。结果发现它们不但和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多次近距离遭遇的机会,而且这样的遭遇必然会引起这些矮行星解体。

模拟结果还表明,矮行星解体后,它们宽逾数公里的碎片,会被巨行星俘获并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经过持续的高速碰撞而变得更小。它们会逐渐进入圆形轨道,最终变成这些巨行星的环。


旅行者2号拍摄的天王星环和它的两个小卫星。NASA / JPL

这一模型也能解释土星环和天王星环成份的差异。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密度要比土星高,这就意味着小天体在经过时,遭遇到的潮汐力也更强。柯伊伯带天体在经过天王星或海王星时,不但冰质的幔会被撕碎,它们石质的内核也有可能会被摧毁和俘获。因此天王星和海王星环所含的岩石成份更高。但经过土星的矮行星通常只会失去冰质的幔,所以土星环的成份大多是冰。


冥王星是个幸存者。NASA / JHUAPL / SwRI

该研究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表明巨行星的环可能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结果。所以系外行星也有可能会通过相似的方式发展出环。

“星空天文”系头条号签约自媒体

据说,加关注是要督促的
那就动动你的手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吧
看不见二维码的请前往微信搜 cosmoscape
有一种学问让人心生谦卑 微信号:cosmoscape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