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枸杞、红枸杞傻傻分不清……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于 2016-11-3 18: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去青海“撒野”的时候,在当地特产店里,推销员一直在跟我推销,说黑枸杞特别好,里面富含原花青素,大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赶脚。

厉害了我的黑枸杞,但黑枸杞又是何物?原花青素又有多大的来头?与红枸杞有多少血缘关系?请听我一一道来。

红枸杞,也就是我们大家平时接触的枸杞,为人们对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子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枸杞子”,而且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与琼珍灵芝、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宝。

《本草经集注》有云:补益精血,强盛阴道。而《汤液本草》中是这样说的:主渴而引饮,病肾消中。

在现代教科书上枸杞子的功效是:补肝肾,益精血,明目。这些观点则引自《本草纲目》:“滋肾,润肺,明目”。也正因这些功效,历来也把枸杞子作为延缓衰老和保健之用。

听宁夏一位老师说,他们有位同事,因年龄较大而视物模糊,自此坚持以枸杞泡茶,没想到几年之后,耳聪目明,竟比前几年的身体状态还要好!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书上说:本品虽性质平和,但毕竟为滋阴润燥之品,故脾虚而有痰湿者不宜服。

而黑枸杞则为于茄科枸杞属,即黑果枸杞。为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条坚硬,常呈之字形弯曲,白色。分布于中国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及欧洲中亚。
在中国的药典及医书里面鲜有记载,而在藏医中却有这样的记录:《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药经典著作记载黑枸杞用于治疗心热病、心脏病、月经不调、停经等,且药效显著。民间作滋补强壮,降压用药。

而现在,黑枸杞作为保健品,被称为“软黄金”,近年来产地价格涨了近8倍之多。其主要卖点以富含原花青素为首。

原花青素又是何方神圣?我先给您讲另外一个名词:褪黑素。什么?您还是不太了解?那好,我给您念一段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

想必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吧?对,这是脑白金的广告,脑白金最为当年火爆一时的保健品(截止至2014年,脑白金连续16年荣获保健品单品销量第1),其中最主要的成分便是褪黑素。

而原花青素和褪黑素有什么关系呢?这么解释您就明白一些了:这两种成分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褪黑素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而原花青素则是一种极佳抗氧化剂,可将人体内生物化学代谢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自由基中和,可能具有避免破坏人体细胞、组织及免疫系统而致病、致癌的功效。

【注:原花青素与花青素、前花青素不是同一种种,但现在许多介绍中会把这三种弄混,3者关键的是结构不同,但作用基本相似.大家遇到时一定要加以鉴别。】

原来,黑枸杞中原花青素超过蓝莓(黑果枸杞含原花青素3690mg/100g;蓝莓含原花青素330~3380mg/100g)。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果实,也是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黑枸杞卖这么贵,难道这原花青素很是稀有?非也。那么,哪些水果中的原花青素比较高呢?专家推荐了:葡萄、血橙、蓝莓、樱桃、红橙、草莓、桑葚等。所以,如果您想要服用含有原花青素的水果或者说保健品,不必拘泥于黑枸杞,我这给您提供了这么多备选,这些备选之中,属蓝莓原花青素的含量最高。

广西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的肖徳强教授则提醒大家,葡萄中的原花青素主要存在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果肉中的原花青素反而比较低,建议将葡萄洗干净后带皮一起食用。

尽管花秦素有如此多的优点,但还是在这提醒大家,在吃水果的时候,一定要适时适量,任何水果吃多了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人在正常的饮食中所获取的营养成分已经足够,不要刻意的去大量补充没必要的物质,以免对自身产生危害。

小贴士:

黑枸杞含有丰富的花青素,故对泡水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要用 60℃以下的温水或冷水冲泡。因为花青素高温下易被破坏,所以不能长时间高温熬煮。

而枸杞子不怕高温,可以直接嚼食、泡水、泡酒、熬汤等。



本文由我刊原创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tcmrun,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的是《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所列中药材是按植物类药材、菌藻类药材、树脂类及其他加工类药材、动物类药材和矿物类药材进行分类,共收载常用中药材344种(包括附药)。每类药材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每个品种按别名、来源、历史、产地、生产概况、采收加工、性状鉴别、品质、规格等级、贮藏、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注意事项、附注进行描述。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作者微信号:cjcmmyc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