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菊明教授谈糖尿病管理:关注餐后血糖很重要!

[复制链接]

16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糖友同伴支持 发表于 2016-11-18 19: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经常有糖尿病病友询问:看门诊时,内分泌大夫总是要求我们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同时也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并且我们的餐后血糖往往总是很高。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治疗有什么样的作用?餐后血糖到底如何控制?今天,我们请来——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院长、301医院内分泌科陆菊明教授,来和大家聊聊糖尿病的餐后血糖问题。陆教授您好,欢迎您的到来。请您跟网友打一个招呼吧。


1纯餐后高血糖的人群比例是多少

  陆教授:

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我们了解到今年我国公布了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得知您是新指南的主要执笔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指南增加了和更新了哪些内容,能否请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介绍一下。
  陆教授:

2010年的指南今年才发布,主要是进行了一些修改,参考了国内老专家的意见,加了一些新的意见。针对糖尿病患病率进行了调查,发现我们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很高,20岁以上人群达到9.7%,糖尿病前期达到15.5%,。关于糖尿病诊断疗标准,国际上已经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标准,我们国家由于一些原因,很多地方标准化还不太够,我们不采用这个办法,等条件成熟了再说。2三种因素导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

  主持人:

刚才提到最新的数据糖尿病患病率在直线升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据数据显示,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可能得了糖尿病,您觉得这个数据是非常大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得糖尿病呢?
  陆教授:

每十个人里面有一个,这个概念是指成人,20岁以上,差不多9.7%,简单说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一些不太变的因素,比如国际上都知道中国人,东亚人容易得糖尿病的,是遗传学上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种。第二个老龄化,现在中国人进入老龄社会,糖尿病中老年多,尤其是老年人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几,老年人多了以后会导致得糖尿病比例也会高。另外一个环境因素,我们吃的东西能量高,体重长得胖的人比较多,肥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另外还有其他的各种因素吧,现在活动也少,高危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糖尿病患病率高的原因。3单纯餐后高血糖的比例有多少?

  主持人:

刚才分析了糖尿病发病原因,很多患者可能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陆教授:

糖尿病患病率增长太快了,糖尿病血糖升高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一般开始是餐后血糖先高起来,然后空腹高,现在一般的人查体就查一个空腹血糖,而不查餐后血糖,这样漏掉了一些早期仅仅餐后血糖高的一些病人,这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类原因,糖尿病知识还不太普及,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这么一个病,所以也不会去关心它。
  主持人:

刚才提到咱们平时体检只查空腹血糖,现在提到需要再查餐后血糖,餐后的血糖它单独升高的比例会有多少?
  陆教授:

餐后升高的比例,如果是指说糖尿病前期来说,是正常人得与糖尿病之间中间状态,比如说高血糖IGT(餐后高血糖),其实都是查餐后血糖查出来的。还有还有早期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的病人,07、08年全国糖尿病调查数据显示占了50%左右,如不查餐后血糖,这一部分病人就会漏掉。4餐后高血糖的标准是多少?

  主持人:

餐后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陆教授:

刚才讲了血糖的增高,它是有空腹和餐后两部分组成,(糖尿病)发生过程中餐后血糖先增高,然后空腹血糖升高,如果早期只查空腹血糖,那么血糖就是正常的,如果查了餐后的,那么血糖就高了,就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的病人。
  主持人:

餐后高血糖标准是多少呢?
  陆教授:

我们分几个,糖尿病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不到糖尿病前期,餐后血糖7.8到11.1之间的,这是轻一点的,这是血糖诊断标准。
  主持人:

刚才也提到餐后血糖单独升高的比例会挺多的,您能分析一下这个原因在哪里?为什么餐后血糖比例会有这么高呢?
  陆教授:

餐后血糖高的原因这里有几个因素吧。可能东方人吃碳水化合物比较多一点,碳水化合物到体内很快吸收,升高血糖了。所以早期的时候,空腹不太高,而餐后就高上去了。还有一个原因,很多病人是空腹不高,餐后高,在早期阶段去做检查的话,都发现的是餐后高血糖一些病人,而空腹都是正常的。所以早期病人都是餐后高,到了后来两者都高了,空腹、餐后全都高了。5餐后血糖的检测方法

  主持人:

餐后血糖在我们临床上用什么样方法检测呢?(问题:餐后血糖的检测方法?)
  陆教授:

一般我们查体,经常查空腹血糖。你要想发现餐后高血糖,那有几个办法。一个是可以吃了饭去查,饭后两个小时测一次血糖,但是这个不太标准,发现高血糖比例还比较少。标准的办法是去做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也就是测了空腹血以后,喝了葡萄糖水,两个小时抽血,发现血糖大于7.8,这是高了,大于11.1,这是糖尿病了。如果不做糖耐量试验,也有另外一个替代办法,就是吃二两馒头,二两馒头吃了以后也是两个小时抽血,也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病人。所以,要想发现餐后高血糖,一个是糖耐量试验,一个是馒头餐试验都可以的。

6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哪个更重要?

  主持人:

有网友问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哪个更重要,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会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有没有不一样的症状?
  陆教授:

空腹和餐后高血糖都是有危害的,但是早期的时候空腹正常,餐后高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早期就已经开始。糖耐量低下的时候,它的心血管病变已经远远高于一般的人,所以餐后高血糖对早期的病人特别的重要。另外餐后血糖高不仅仅表现血糖的增高,而且餐后血糖高了以后,造成氧化应激,还有餐后血脂改变,还有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所以早期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病变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我们需要加强控制餐后高血糖。7如何将餐后高血糖的危害降到最低?

  主持人:

餐后高血糖的发生能不能进行一些预防,把危害降到最低呢?
  陆教授: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降低餐后高血糖,饮食要注意,一餐内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太多,尤其不能喝稀饭,有人喝稀饭,喝一大碗,餐后血糖会升得很高。另外比较高的时候,或者说糖尿病早期阶段,这时候可以用一些药物,针对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比如抑制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例如阿卡波糖——拜唐苹,另外还有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这些药物,另外一些短效的胰岛素也可以使得餐后高血糖降下来。
  主持人:

就您平时接触的患者来说,他们对餐后高血糖有没有一定了解呢?
  陆教授:

有些病人比较关注自己的病情,这样的病人会了解,但是很多病人不太知道,所以现在一般的病人查体都查空腹血糖,大部分病人不太关注。这个问题应该更多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有餐后高血糖这个名词,这个现象怎么去防治。8哪些人应该进行餐后血糖检测?

  主持人:

所以我们要呼吁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对餐后高血糖重视起来。鉴于大部分人不会普遍进行餐后血糖检测,您建议哪些人进行餐后高血糖的检测呢?
  陆教授:

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表现。 由于我们资源有限,不能说对每个人都去查,我们一般选择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高发人群,第一个年龄比较大,45岁以上,第二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另外体型比较胖的,另外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等,他们发生高血糖,尤其餐后高血糖比例更高,这些高危人群应该建议他们去做糖耐量试验,查餐后两小时血糖。
  主持人:

高危人群必须得去查,刚才提到餐后血糖跟进餐饮食非常相关,对于餐后血糖患者是不是特别需要注意他的饮食,饮食上需要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
  陆教授:

饮食上还是刚才提到的,和我们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学术性的名词,叫做升糖指数,我吃了这个食物以后,这个血糖升高多少和这个有一个换算的公式。比如你直接喝葡萄糖那升糖指数肯定很高,如果吃的米饭、面,也会升糖指数很高,但是如果吃蛋白、植物、或者蔬菜,纤维素多的这些升糖指数相对比较低。我们用升糖指数比较低一点的食物好一点。当然有的人进行分餐也会避免升糖指数升高。9餐后血糖患者的药物治疗以及日常注意事项

  主持人:

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降低血糖药物分别是怎么样作用的?
  陆教授:

举例说,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我们吃的米饭或者馒头,碳水化合物到了胃肠道以后要经过很多酶分解,到最后变成单糖,葡萄糖才能吸收。像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分解碳水化合物一些酶,让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过程变慢了,本来餐后一小时两小时升得很高,这时候让它餐后一小时两小时不升太高,一直维持餐后两小时、三小时,让它慢慢吸收,所以餐后血糖高峰就会下来。还有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还有短效胰岛素,餐后血糖可以降下来。但是早期的餐后血糖高的病人我们一般不太主张用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注射的,病人不太容易接受。
  主持人:

除了饮食和药物,还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陆教授:

生活方式是另外一个办法,比如适量运动,但是不太主张餐后马上运动,如果餐后做一些简单运动,比如散步,那么对餐后血糖降低也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

陆教授,在控制餐后血糖的同时,咱们再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内容?
  陆教授:

糖尿病人高血糖是他最主要的一个异常表现,但是大家要知道糖尿病病人危害最大的就是两个。一个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还有一个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跟血糖增高是有关系的,控制血糖,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都会显著降低。但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除了血糖高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说血脂、血压,还有血液粘稠度的增高,当然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等。所以伴有这些异常的病人除了降低血糖以外,还要关注其他的危险因素。譬如说血压高的,要把血压给控制了,血脂异常了,我们把血脂也要纠正了。另外有的病人属于心血管病变高危人群,需要用抗血小板治疗,比如阿司匹林这些药物治疗。当然生活方式,体重要降低,还有,我们要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体型,减低体重等等。我们有的把它归到ABC的策略,A就是降血糖,B就是降血压,C就是降血脂,同时A里面还有一个抗血小板治疗,因为糖尿病大都是中老年人患者,中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变。所以抗血小板治疗很多病人都是需要的,这些病人应该去医院去做一些评估,需要治疗的应该做一下综合性的治疗。所以我们说2型糖尿病人综合性ABC策略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一些最重要的措施,这也是基本的常识。

10如何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危害发生?

  主持人:

希望把这些理念传递给糖尿病网友,让我们网友更好的控制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危害能不能预防,哪些措施可以预防这些危害的发生?
  陆教授:

餐后高血糖分了这么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早期的时候,空腹完全正常,餐后高了,餐后高了但没到糖尿病阶段,我们称它叫糖尿病前期,或者叫糖耐量减低。另外一个阶段就是更后面一点,也就是空腹血糖未达糖尿病,但餐后的血糖已经到了糖尿病阶段,超过11.1。对这两个阶段,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就是把餐后的高血糖降下来。到了糖尿病用的药更多了,对糖尿病前期,也就是糖耐量减低那个阶段,现在有几种办法,一个还是刚才讲的生活方式干预,尤其对肥胖的病人,通过减少饮食,增加运动,能够使得体重降下来,体重降下来以后,这个血糖能够显著降低,有很多生活方式干预的一些试验已经证明了的。也有药物,也是专门降低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比如说延缓胃肠道吸收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另外还有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大型的临床实验证明,糖苷酶抑制剂用在糖尿病前期的病人,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对心血管的病变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防的作用。所以对餐后高血糖,确实应该要特别的重视。重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早期阶段容易控制,第二个是控制了以后,糖尿病发生率减少,同时它的并发症也会显著的降低,所以这个要特别的关注。很多病人他在早期阶段就采取措施,使得这些病人不至于发展到最后,并发症都出来了,这时候就太晚了。
主持人:

非常感谢您详细的讲解,最后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您的出诊时间和地点。
  陆教授:

我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工作,平时在病房里面,门诊时间为,周一上午是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是特需门诊,礼拜四上午有一个糖尿病联合门诊,眼科、营养科、教育等等一起参加的。
  主持人:

通过陆教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的发生,还有并发症的控制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糖尿病管理也需要关注餐后血糖合理饮食和用药,才能有效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谢谢陆教授。
以上来源——搜狐健康



专家介绍
陆菊明
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其它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等疾病的诊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内分泌专科中心主任,北京高血压联盟副会长。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军医进修学院学报等10多种杂志编委。在从事本专业的研究中,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等10多项课题。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获吴阶平-杨森医学研究奖,共发表论文200余篇,200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领导下负责编写“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出诊时间:
解放军总院(301医院)  周一、周二上午


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   周一下午、周四全天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他!
中国糖尿病同伴支持服务号,宗旨:自助、互助、助社会!传播正确的控糖技能和正能量抗糖故事; 关注台湾共同照护模式,搭建糖友互助平台。邮箱tnbtb@qq.com ,部分文章采编自互联网,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文章仅供参考不做治疗指导 作者微信号:tnbtbzc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