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 | 警惕我们身边的偏执狂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胡慎之 发表于 2016-11-27 06: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文 | 胡慎之    图片 | 来自网络
这篇文章有点恶毒

你敢看吗?
中国需要更多的心理医生。

冯小刚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了。

那部电影是我和儿子一起看的,看完电影,我怀疑自己带孩子去是不是对的。

因为我觉得,儿子现在的年龄还不适合看这部影片。

中国的电影是没有分级的,任何年轻阶段的人都可以看任何类型和尺度的影片。

虽然影片中没有太多暴露或血腥的画面,但我还是很担心儿子看完这部剧后的感受是什么?

01
影片大概内容

影片沿袭了一贯的冯小刚幽默,有一些桥段确实是蛮搞笑的。但从整体上来说,看完这部影片,我心情有点沉重。

沉重的原因是这部影片所讲述的内容。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农村妇女李玉莲,因房子问题跟丈夫假离婚,离婚后分到房子的丈夫跟别人结了婚。于是,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

李玉莲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了一个离婚的女人,在她心里,她一直都觉得离婚这件事不是真的,因此,她不断地上访,告状,并一下子告到了北京。

李玉莲的告状行为让当地很多官员下了台,新上任的官员为了不让李玉莲再去北京告状,想了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安抚她。

大部分人看到这些桥段,会忍不住拍手称快。这和我们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中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所产生的民众心理不满有关。

很多人都特别同情李玉莲的遭遇。

看完该片,你不得不说,冯小刚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导演。

他把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成了3块。

第一块是大银幕上的圆形,实际上那是一个通道。

对有些人来说,他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比较窄的通道。

那个圆象征着一个洞,类似人走在管道里,一不小心走进了死胡同里的感觉。

影片中的绝大部分画面都是那种圆形的通道的感觉。



第二块是大银幕上的小四方形,这个四方是有棱有角的,它没有任何圆润的地方,但是这个四方也是比较小的。

第三块是画面占据整个屏幕的时候,这代表的是我们生命中有很多宽大或更宽容的东西。这种情况出现的不多,差不多是电影快结束了才出现。

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心理教育的片子,李玉莲是一位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

也许有人会很气愤,甚至质疑我,“我才不信,李玉莲真的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不管你信不信,我还是要说出来,而且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蛮多的。

这类人群特点的成因跟幼年时期不好的经历有关。

存在即合理。

请听我慢慢分析,李玉莲为什么是一个有边缘特质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

02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般情况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7点。

第一点,对挫折的拒绝,过分敏感。

李玉莲找当地的法官,法官受理了她的案件,但判决的结果没如她的愿,所以,她把这视为是一种拒绝。

然后,她去找县长,县长没有见她,因此,她把这种行为也理解成是一种拒绝。

后来,她去找市长......

对挫折和拒绝的敏感,让她一路告到了中央。

她去找前夫,要求前夫承认他们是假结婚,再跟她重新结婚,这个愿望在前夫那也受到了挫折。

她无法接受挫折,于是,去找她亲弟弟,想让亲弟弟帮助她杀掉前夫,亲弟弟拒绝了她的要求。她又去找屠夫,答应用性来交换几个人的命。屠夫具备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果断地拒绝了。

但这些在李玉莲那里都变成了他们故意不帮她。从此以后,他把这些人全部从生活中删除。



第二点,容易长久的记仇,不肯原谅。经常体验被侮辱,被伤害或被轻视的感受。

故事的起因来自前夫的一句话,“你不是李玉莲,你是潘金莲。”

前夫的这句话对她来说,是一种侮辱。

因前夫把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李玉莲一直都没办法原谅对方。

别人对她的怠慢或拒绝,对她来说是一种轻视。所以,她一级一级的告上去,因为她无法忘记这个仇恨。她要把得罪过她的人,全部拉下马。

以上这些都是一种长久记仇的表现。

第三点,猜疑,体验歪曲的一种普遍倾向,以及把他人无意和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这点在影片中很明显。

法官告诉她,这个案件在法律上的判决是有效的,即使你去告,也没有用,法律就是法律,上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李玉莲直接把这理解成一种轻视和敌意的行为。她认为他们都是站在她前夫那边的。

第四点,以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顽固的维护个人权利。

这种好斗表现在连续10年的告状行为。

告状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斗争行为。

好斗的结果是:李玉莲荒废了自己的牛肉汤馆。他自己的生命,似乎也一直在跟别人做斗争,顽固地维护她个人权利。

当然,上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但她上访的目的是,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公,想让法院重判。她想跟前夫再结婚,再离婚,这对她来说,才是一个个人权利的表现。

并且,在各种证据面前,她无法相信这一点。

这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典型表现。

第五点,极易猜疑,毫无根据的怀疑配偶或者性伴侣的忠诚。

很多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会经常怀疑另一半的忠诚度。

曾经在心理咨询室遇到过一对没有提前预约的夫妻。

丈夫问我,“你有没有测谎仪,我想看看我老婆有没有跟别人有染。”他太太的回答是,“哪怕我跟一位捡垃圾的人聊了几句话,丈夫都会怀疑,我跟收垃圾的人有奸情。”

其实,这种人在婚姻中还蛮多的。

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偏执狂行为,更多的是认为这个人是程度比较严重的小气,

第六点,有将自己看的过分重要的倾向,表现为持续性的自我。

整部影片中,李玉莲的态度是:这个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来,如果世界不按照我的想法,那世界就是错的。不按照我意愿来的人,都是坏人,都要被打倒,我必须要把你们都绳之于法。

在这过程中,如果别人影响了她的利益,她也要把别人杀掉。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她把自己看的太过分重要了。那些客观的证据也好,法律的公正也好,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没有意义,只有她的想法和愿望才是最重要的。

第七点,将影响这个事件的所有因素都解释为阴谋,毫无根据的先占观念。

很多人怀着自己的一点目的去跟她交流,她把所有人都认为是不让她去上访的。甚至,她会认为这些人都是她前夫花钱买通了的。

别人合理的,利己的想法都会被她认为是伤害她的阴谋,包括他的同学大头。

大头确实是想跟李玉莲结婚的,虽然他跟别人做了一个利己的交易。可惜,李玉莲忽略了很想跟大头一起过日子的愿望,认为这件事彻彻底底的就是一个阴谋。

一般情况下,7条中只要符合四条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李玉莲的症状至少符合五六条。



03
边缘性的特质

很多人看到影片中李玉莲的行为会发笑,觉得她的行为跟很多人的行为不一样。也许,很多人会把她当成一个可笑的人。

如果我们跟这类人在一起生活,相处,交往,可能你就笑不出来了,你会体会到特别大的挫败感和恐慌感。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为什么说李玉莲有边缘型的特质呢?边缘型的特质在于3个字,不!稳!定!

不稳定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人际关系的不稳定。

李玉莲没有特别亲近的好友和亲戚,包括她身边的邻居,也很少见她有来往。

跟她有关联的,出现过的人,有她以前的小学同学,卖肉的屠夫,以前帮助过的一个人。

她去请他们帮忙,对方拒绝了她,她立刻把这些人删除掉。这种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容易把别人极端的理想化或极端的贬低。

对她来说,人际关系非常不稳定。

如果别人帮助了她,对她来说,他们就是救命恩人。如果别人不帮她,那就是敌人。

所以,在影片中,你会看到,李玉莲不断地上访,官员们直接被她拉下了马,这就是在极端的理想和极端的贬低中不断游走的表现。

第二个方面:不稳定的情绪。

李玉莲没有太多特别有趣的东西,你会发现她是一个非常没有情趣的人。

内心中,她有很多的愤怒,愤怒会持续一会儿就没有了。

前夫出意外死了,死了之后,她感到非常悲伤。她一直都很想复仇,因前夫的死亡,仇恨也没有了。对她来说,这是一种仇人丧失的悲伤。

后来,她有自杀的倾向,这也是一种情绪不稳定的行为。

第三个方面:不稳定的自我意向。

李玉莲对自己是谁弄不清楚。

她的丈夫说,“你好像潘金莲”。

她不知道自己是李玉莲还是潘金莲,以至于她一直在反复的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她的这种表现,证明了她内心中已经认同了这句话。只有认同了自己是潘金莲,才会去努力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

自我意向不稳定的人会随着别人对她的看法发生改变,她的丈夫说她是潘金莲,她就真的以为自己是潘金莲了。

一个自我意向稳定的人,是知道自己是谁的。如果有人说:“老胡,你是个坏人。”可能我会笑一下。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可能有时会自私自利,但绝对不是一个坏人,我知道我自己是谁。

但对于自我意象不稳定的人来说,别人说我说什么,我就有可能是什么。所以那些对他人评价特别敏感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自我意象不稳定的表现之一。

第四方面:有明显的冲动行为。

冲动性行为的人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立刻付出行动。

李玉莲本来打算今年不上访的,但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你不要上访了”而马上冲动地跑去上访。

无意中,她发现大头跟被人有了交易,瞬间摔坏了一只暖水瓶,直接转头走人,不给任何人解释。

这些边缘的特质都蛮明显的,同时,这些特征会呈现出一种症状:长期感到空虚。

李玉莲长期没有跟任何人建议一个真正的长久的关系。

现实中的关系,多半在他的想象中,她的家呈现出来的感觉是冰冷的,那种感觉是一种长期空虚的表现。

当我们身处人群之中,我们会感觉蛮好的。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会感觉虚空的不行。有些边缘型特质的人,会用一些冲动性的,损害自我的方式去抵消掉虚空感,比如:性瘾,物质滥用,冲动性的刺激性行为,开快车,暴饮暴食。

我不知道冯小刚把这部电影拍出来的意图是什么?但从我的观点来看,这是一部非常有心理教育意义的片子,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具备边缘特质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



04
影片带来的思考

看完影片,很多人会忍不住为李玉莲这个形象鼓掌。

因为李玉莲的行为满足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愿望,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一位跟不良行为和权威做斗争的斗士。

其实,李玉莲这个角色,可能已经被我们每个人利用了。我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情绪全都投注在她身上,让她去帮我们完成未实现的愿望。

不管是政府还是别人,我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期待的感觉。就像一个没有能力自我照顾的小孩,对妈妈有强烈的期待一样。

我的朋友武志红写的新书《巨婴国》马上就要上市了,他认为中国的巨婴现象特别明显。

巨婴的意思是,外表是一个成年人,内心还是一个婴儿。对周遭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会产生不合理的期待。而且,我们会感觉自己特别无力,渴望周遭的环境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动。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不是很稳定的时候,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心理帮助。不管你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或偏执型人格障碍,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都是可以改善的。

为自己负责。

在中国的文化中,看心理医生的人,会被认为是有病的。有病的状态,我们是不愿意承认的,这也导致我们不愿意主动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偏执性人格障碍最典型的一个特质是:不太愿意去寻求帮助,对别人不信任。且非常在意自己,所以,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

这可能跟成长过程中受到过的伤害性的体验有关,伤害性的体验,慢慢地变成了我们人格上的改变。

有病,就像我们普通人得感冒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这是不可控的。如果我们抗拒对自己的理解,很可能会走像李玉莲那样的道路,这样的生命没有太多的意义。

十多年来,李玉莲活着只为了一个目的:上访和斗争。

当斗争的对象没有了,活着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人生该何去何从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结果蛮悲哀的。

电影到这,差不多快结束了。

电影的结局相对来说是开放性的,

最后,冯小刚可能是为了安慰一下大家。于是,把李玉莲的行为和仇恨都合理化了:当时流了产。



05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

看完这部影片,心里还是觉得满不舒服的。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电影都有自己的感受。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别人的生活,体会自己的人生。

中国真的需要很多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123音乐欢狂节来了

现在提前领券

12月13日当天就能优惠购买
胡老师的专辑
《胡慎之:0~3岁宝宝怎么教?》


千年等一回的优惠

还在犹豫什么?

快点戳“阅读原文”免费领取吧。

??
胡慎之 ∣微信ID:hushenzhixl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
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微博:@胡慎之心理
电话:020-38299651


最完整的心理学常识、最前沿的心理教育、最专业的心理分析。人生不易,与君一同嬉笑怒骂、品味人生,人称“意义哥”;一针见血,洞悉关系心理,人称心理圈的“犀利哥”。经典曲目《一派胡言》《胡说爸道》《世道胡说》,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心理创办人。 作者微信号:hushenzhixl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