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转载] 洛阳公共区域难公用 私自圈地成“顽疾”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32

回帖

3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
关公包公 发表于 2017-3-21 12: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公共区域难公用 私自圈地成“顽疾”2016-11-28 09:00:01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成为一大难题,同时街头、小区私设地锁、地桩现象也变得愈加普遍,其在占用公共资源及安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今日起,本报推出“城市私设地锁、地桩乱象观察”系列报道,从多方面关注这一乱象,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小区地锁遍地,有人甚至打起了公共绿地的主意,以前晚上回来一般都有地方停车,现在地方都被私设地锁的占了,回来再早也没用。”近日,因为受小区部分业主私设地锁困扰,家住涧西区嵩山家园小区的刘女士通过洛阳网“百姓呼声”频道呼吁辖区办事处介入处理此事。近年,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成为一大难题,同时街头、小区私设地锁、地桩现象也变得愈加普遍。
  问题
  私设地锁成“顽疾”,网上投诉声音不断
  早在今年10月,刘女士就在洛阳网“百姓呼声”频道发声,呼吁相关部门处理小区地锁问题,然而一个多月过去,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两年前,我们小区就有人设地锁,只不过当时还是个别行为,也没人上心这事。”刘女士说,如今,小区有近2/3的公共区域被装上了地锁,业主之间有关停车的矛盾已无法避免。
  事实上,像刘女士这样投诉私设地锁乱象的人并不少。《洛阳晚报》记者在洛阳网“百姓呼声”频道以“地锁”为关键词搜索了解到,今年以来,市民有关在小区里或商铺门前私设地锁乱象的投诉量有50余条。在这些投诉中,大家反对小区业主或商家私设地锁的原因大致包括:占用消防通道,影响消防车辆出入;夜间易成小区老人、孩子“绊脚石”,徒添安全隐患;造成小区停车紧张,公共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行人和车辆自由通行等。
  调查
  管理更多靠沟通,拆除之后易反弹
  今年5月,市民逯先生在洛阳网“百姓呼声”频道数次发帖,呼吁城管部门和辖区办事处处理新区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对面部分商户私设地锁、地桩一事,最终在上述两个部门的介入下,此处的地锁、地桩被拆除。
  “我虽不在附近小区住,但我常从这里路过,见一个个地锁、地桩陆续设立,我看不下去。”昨日,逯先生告诉记者,平时,他对出现在人行道上的地锁、地桩格外关注,但因精力有限,他已有些力不从心,“说实话,市区私设地锁、地桩的现象太普遍了,大家都有些见怪不怪了”。
  对逯先生的说法,涧西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双胜深有体会:“以前车辆没那么多,停车位不紧张,谁在人行道上设置地锁、地桩,很快就有人投诉,然而随着类似现象增多,投诉量少了。”
  王双胜说,沿街商户或小区业主将公共区域占为己有,不论从什么角度讲都不合规不合理,但因目前尚无明确的执法处罚细则可依,相关部门之间也未形成联动,他们在处理私设地锁、地桩问题时,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多是与商户或相关单位沟通解决,然而常出现处理不久地锁重设的反弹现象。
  分析
  私设地锁、地桩背后,是圈占地盘心理在作祟
  据市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115398辆,仅2015年注册登记的新车就有12万余辆。庞大数字的背后,是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区停车位缓速增加间难以缓解的矛盾。
  “小区装地锁占车位好像成了一种风气,很多人都装地锁占车位,其他人心理怎么会平衡,但邻居间又不好意思撕破脸皮讨说法,逼得我们也想哪天装地锁占个车位。”刘女士的说法,其实也是当下城市私设地锁、地桩乱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即部分私家车车主、商户圈占地盘的心理在作祟。
  王双胜说,街头地锁、地桩的出现,大多是一些商户或单位出于招揽生意、方便自家员工停车等考虑做出的圈占地盘行为。小区私设地锁现象,在老城区西关办事处唐宫东路社区主任刘涛看来,多出现在物业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的小区里,停车位有限,小区又处于管理无序状态,导致圈占公共区域成为风气,如果不想办法从源头上治理,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洛阳晚报记者 张庆旭 文/图)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