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也不见——一位肿瘤内科医生的感触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

回帖

30

积分

游客

积分
30
QQ
wellclinic 发表于 2017-6-2 14: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标题我改了又改,从“如何与这个世界友好的说再见”到“离开是重生”到最后的“再见,再也不见”,其实对这个题目我仍然不满意。但大家可能都猜到了我要写什么,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沉重我一直回避,但我又无法真正回避,因为我每天都在面对。
最近给我触动比较大的是一位肠癌患者的家属,对标准化疗方案不敏感,一直在进展,患者和他妻子感情非常好,妻子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对家人关照有加,对同事朋友也非常仗义,我跟他们的接触只有短暂的2个月,但我也能感觉到他们是非常好的人。所以当他妻子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人会得这么重的病时,我竟然也只能和她一起掉眼泪!
很多人觉得好人有好报,好人就不应该得肿瘤,但其实得肿瘤并不是一种惩罚,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从根源来说,肿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环境的因素,有自身基因的因素,唯独没有好人坏人的因素。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起这个话题,他是基督教徒,他说:那是上帝垂爱他,要带他去天堂。我没有宗教信仰,但如果信仰的力量能让我们对死亡少一些恐惧,我并不反对。
人生是一个旅途,终点是一样的,有的人早一点到达终点,有的人晚一点,衡量旅途质量的不应该只有长度,还应该有宽度。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我承认现代医学存在局限性,我在既往的文章里总在强调医学的进步,强调各种治疗给患者生存带来的延长,但是也有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尤其是对一些生物学行为不好的肿瘤,对治疗不敏感的。
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我知道你们备受的煎熬一点都不比患者少,有些家属还想着尽可能去隐瞒病情,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你们,我只想说,尽力了就不好,不要强求,更不要有负疚感。
对于患者,我知道这是最难的,我们都深爱着这个世界,我们都有很多未了的心愿,我们都有很多放不下心的人和事。因此在你的体力还能支撑的情况下,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吧。
在这里,我想推荐美国作者阿图.葛文德的一本书《最好的告别》。他本人也是一名医生。他在书中说到“最终救治的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本文作者邱妙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医生,联合医生集团顾问医生,广东威尔医院汕头中心执业医生,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