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被遗忘的赛珍珠————从淮安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小小青年 发表于 2013-11-1 03: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赛珍珠被授予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淮安老坝口赛珍珠故居旧址
赛珍珠

25

主题

-25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wǒ兜兜有糖 发表于 2013-11-1 04: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赛珍珠的中国心
  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生于美国弗吉利亚州,四个月大时随父母来到淮安,在中国,赛珍珠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据赛珍珠自己回忆,她先会说中国话,后说英语的。
  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著名美国作家。赛珍珠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淮安称为“中国故乡”。她可称为“从淮安走出去的美国女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获奖作品有《大地》三部曲、《异邦客》、《东风西风》等,主要描写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她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赛珍珠的作品基本上是以中国题材为内容。赛珍珠一生写了85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政论等。她也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广播剧和文艺评论。她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被称为“中国通”,她的《大地》三部曲(《大地》,1931;《儿子们》,1932;《分家》,1935)中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1933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将《大地》改拍成电影,1937年荣获奥斯卡奖。她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作家。她对世界广泛的影响以及杰出的贡献,超过了被称为“3S”的三位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1973年5月6日,她在郁郁中去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热爱的中国大地。赛珍珠一生先后获得过14个名誉博士学位,她的荣誉非常多,但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没有任何头衔和修饰语,正是这三个汉字包含了无穷的意义,无穷的语言,体现了赛珍珠一颗晶莹剔透的心。
  赛珍珠曾经写道:“啊,我亲爱的中国的人民啊……我永远是你们的一部分,你们也永远是我的一部分。你们形成了我,你们养育了我,你们影响了我,使我的名字长存于世。”
  赛珍珠的淮安情
  1892年10月,美传教士赛兆祥夫妇带着4个月的女儿赛珍珠来到淮安清江浦老坝口传教,直到1896年,赛家到镇江定居,赛珍珠在淮安一共生活了4年时间。她随家人、保姆在这里接受了人生的启蒙,虽然有些模糊,但成为赛珍珠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赛珍珠启蒙之地,淮安有许多赛珍珠的遗迹至今还保存着。
  张煦侯在《淮阴风土记》中记述:赛珍珠出生4个月即随父母来到中国,住清江浦,所居为城外一小洋房,地势高敞,境界闲僻,临窗可睹村景,入夜可闻角声,会心不远。
  赛珍珠非常聪颖,很小就能记事。她在一本回忆录里说,在清江浦小时候和中国其他小孩一样,“听周游四方的说书人讲故事,他们在乡村道上边走边敲小锣,到了晚上,就在乡村中打谷场说书。一些江湖戏班也常到村里来,在大庙前找个地方唱戏。这些艺人的演出,使我很早就熟悉了中国历史以及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这对她日后继承中国说书人的传统来创作中国题材的小说大有裨益。正如她自己所说“由于儿童读物的匮乏,小小年纪的我只好读成年人的书,结果是,我还远远不到十岁就已决定当一名小说家了。”
  赛珍珠在1933年写的《自传随笔》里,记述着一件事情:“我决不会忘记在我童年时代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我的中国老保姆。”她的保姆孙妈妈就是清江浦人,与她在动荡的岁月里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赛珍珠的《自传随笔》里,对这位保姆有着较为完整的描述:“她照料我们全家,并和我们共同生活长达十八年之久。她给我讲她童年的故事,和她曾生活在那太平天国起义时的那段经历。我花了许多长长的但愉快的下午来倾听;而她一边补缀袜子,一边讲她的家和家庭遭遇到的意外事件。她也常常给我吃些芝麻糖或是一碗特别美味的点心。”
  如今的淮安市老坝口小学里,完整地保留着当时的教堂等,这些都是赛珍珠当年生活过的地方。
  淮安人周恩来,与赛珍珠有很深的交往。据赛珍珠回忆,1943年周恩来曾经邀请赛珍珠回中国到延安看看。由于种种原因,她没有去成。
  周恩来对赛珍珠的评价是,“赛珍珠是著名的小说家,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时期同情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