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日照一张床,不要外边一套房!

[复制链接]

37

主题

-3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燕燕子 发表于 2009-12-12 1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勰的老家是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大沈马庄人。最初,这个庄叫刘庄,后来为不忘沈约给刘勰荐书之恩,由刘庄改为大沈刘庄。也不知哪朝哪代,大沈刘庄刘氏家族为了更突出“沈”字,又把大沈刘庄改成大沈庄了。经过时代变迁,村里不知在那一朝代,明朝朱元璋时候吧,从南方来了一批姓马的,将村庄改为大沈马庄,或许再过几个朝代会是哪个姓族当道把村名改了,这一不管了。反正这是一篇赞扬我家乡的好文章,不妨写下去让大家欣赏是了。       别看我的家乡大沈马庄远离市区,这里可是个好去处。有山有水,山明水秀,地处不凡,要不能出位历史上不起的伟大大文豪刘勰吗!         我就出生在大沈马庄,从小在这里成长,直到来济南上学。村里有文化的老人曾说说:“咱这庄风水好,世界上有八大奇观,咱这庄也有八景。”我笑着问:“呵呵。。大爷,哪八景?"这大爷吸了口旱烟袋慢慢的说有:“松蓬滴翠”、“桂子飘香”、“文峰树碑”、“银杏翠盖”、“三泉缥缈"、“潍水沉流”、“古树盘桓”、“雕龙故里”。后来,我觉着这名字文绉绉的,定是文人听取。有一位老年人说:“不哄你,这八景的名字还是咱祖上的大文豪刘勰取的呢! ”         传说,刘勰在南朝当了一气官,可惜他为人太直,行事太老实,不会溜沟子、拍马屁。结果末后,弃官进庙当了和尚。他来到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当和尚期间,经常到老家大沈庄。我老家的人们一来为使刘勰回家时居住方便,二来也想给刘勰一个舒适安静的读书写文章均环境,就凑钱建了一座漂亮的小高楼,起名“刘勰著书楼"。刘勰一旦回家,就住在楼上。后因年深日久,没人居住,书楼失修坍塌,最后只剩下楼碴子了。后人将其作为八景之一,称“雕龙故里"。         有一次,刘勰回家,站在楼上,远眺我家乡四方风景,觉着别有风情,决定出门观赏观赏。         出得门来,直奔西山。穿过茂密的松林,攀上了山峰,看到满山的松树遮天蔽日,青翠欲滴,就随手抓了一把草叶揉成团,在一块巨石上题了字“松蓬滴翠”。         来到西南山下,一阵微风吹来,花香扑鼻,迎着花香爬上西南山坡你想想,正值桂花盛开季节,满山的桂花齐放香气,那还能不香吗?刘勰赞叹不已:真是“桂子飘香“啊!         漫步来到我村前文山,那山石陡峭,又是一番风景;更奇怪的是,山尖上笔直地树着一块巨石,恰像石碑,真是一大景观。刘勰取了一块白石块握在手中,在这块天然石碑上写了四个遒劲大字“文峰树碑”。          登上武山,刘勰被五棵银杏树吸引住了,那五棵银杏树五角对排,参天而立,枝繁叶茂,五棵树头合在一起,活像一把巨伞。刘勰取出带来的笔墨,在树干上留下了“银杏翠盖”四个大字。         过一山涧,听见流水哗啦;抬头四赢,三条山羁中层层瀑布泛着银光,清清的流水时隐时现,三股流水弯弯曲曲,到山下汇为一股。这三股流水是发源于公鸡泉、母鸡泉、钦母泉的。刘勰就在三流相汇的石块上,用毛笔题上“三泉缥缈”四个字。         顺潍水河来到大沈庄前村,潺潺的流水突然入地消失,相隔十几步远,又从石板下吐了出来,使人好不生怪。确属奇观。这又引起刘勰情趣,在石板上题上“潍水沉流”。         大沈马庄有一棵古槐,在刘勰回老家时,就不知长了多少载了。那古槐盘根错节,几根主枝成环型延伸,里出外拐,环环相扣,犹如数龙追逐嬉耍。刘勰看后给题名“古树盘桓”。大沈马庄八景的名字流传到今,八景确实壮观,确是游览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