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推广小说类app?小说产品推广合作资源有那些?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回帖

4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9
甲爪广告联盟 发表于 2017-8-11 1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cpa广告联盟的渠道和广告商来说!推广的产品都是娱乐类比如直播,秀场,交友等app,很少推广小说类等休闲app!相对于小说类app前者更具有一个完整的推广渠道和市场,反观渠道和广告商来说怎么推广小说类app?小说产品推广合作资源有那些?则成了一个耐人思考的话题,下面笔者就说说小说类app推广如何推广及其合租资源的选择有那些!


新媒体
QQ空间资源。这个要做的找我们。
小说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成本应该是1-2元。
2、新浪微博
3、微信公众号
4、今日头条
以上的玩法基本上就是先发一些免费的内容,吸引用户阅读,用户阅读到高兴之处引导用户充值。目前来看,只要用户群匹配,效果就会不错。
应用商店
和所有产品玩法一样。Cpd,cpt,aso等等。
CPS
下载站
微信群
联运
这几个都是CPS付费模式,一般是月结,分成比例根据质量来。五五分成或者一九分成都可以。
微转
就是微信转发任务,把小说产品转发到微信群,QQ群这样,吸引用户阅读,付费。
小说产品的运营。
当今的运营渠道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就是移动基地,天翼阅读,联通沃阅读运营商渠道。
备注:移动日渐式微,但仍然不可忽视,天翼阅读尚可,联通大家可忽略,没量。
第二,就是掌阅,QQ阅读,熊猫看书,书旗等一大堆第三方运营渠道
备注: 第三方运营平台逐渐兴起,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收入可观
第三,以微信订阅号,微博等为代表性的自媒体运营渠道
备注:只要公司愿意花钱,能短时间内让作者暴富,但此种推广方式成本投入太大,而且题材限于女性,以及第一人称的贴吧文居多,正统网文基本没戏。
运营商渠道,早些年差不多拯救了网文,但随着扫黄基本江河日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很可观的。移动这边主要是结算较慢,渠道费用有点高,至少也得7成以上。一万元,CP一般分4千,4千中CP一般会扣最低7成,剩下的按协议与作者分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CP的成本确实摆在那。


三方渠道,量大,渠道成本较低,10%—30%之间 ,而且结算周期要快运营商一半。其实运营商的运营方式跟三方平台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自媒体运营渠道完全是烧钱,一般来说微信订阅号推广价格普遍是在100块—110块/1万粉丝之间。假设找个100万关注的号推一条小说,得1万块。
如果这个微信号粉丝质量高,推的小说吸引人,那么一般来说三天内给网站带来1万—1万5 的充值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推广的该书,订阅一天达到几百,几千人民币并不难。难的是,网站算下来基本难以盈利,而且自媒体现在管控的越来越严。
当然,自媒体推广是刷网站流量,刷充值,打名气,拉流水,骗资本的利器,而且作者确实能获利。不过限于女性作品,第一人称作品。
每个公司都有KPI,俗称绩效。绩效考核是毒药,吸引,逼迫运营工作者不得不去完成,否则就得卷铺盖走人。
任何一家渠道,任何一个推荐位置上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能经受市场考验,确实能赚钱的书。
因为无论是渠道方,内容编辑,运营方,核心目的就是完成KPI。所以呢,假设内容编辑申报一本破书,运营编辑通过商务让渠道去推这本破书,很显然,破书永远是破书,赚不到钱。
那么渠道方,内容编辑,运营方KPI显然是完不成,很显然都得遭殃。
所以在决定推哪本作品前,其实任何一方还是比较谨慎的。
区别是,A公司跟B公司如何在内容没有特别大优势的前提下,去把自己作品搞上推荐位,这里就是运营商务的价值支出。
因为任何渠道推荐位置宝贵有限,而作品却非常多,这么多作品竞争一个位置,这里的核心就是运营商务,其次是内容质量确实过硬。
某种意义上来说,KPI保证了广大作者能有相对公平获得推荐的机会,因为如果没有KPI压制,所有的运营,渠道都变成靠商务关系,那结果不言而喻了。
但是KPI是双刃剑,为什么说是双刃剑呢?
因为正是由于KPI压制,所以没有编辑,没有运营方,没有渠道方愿意给机会去尝试那些还没有完全检验过的作品。
因为谁也不敢冒险啊,他们只敢推已经检验过的畅销作品。
就这样,金字塔模型出来了,两极分化出来了。
给机会,给位置去推一本谁也不知道能不能起来的作品,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了,大家KPI完不成。
在KPI面前,极少有任何一方敢于冒险去验证自己的眼光。
所以这也导致了,当今网文小说太监无数,痛斥某某公司不给自己推荐,归根结底,KPI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一般来说大部分渠道重要位置推来推去都是那些经过验证的赚钱作品,因为这样起码可以确保运营人员的KPI能完成啊。
同时,一般大部分渠道还是会留一个专门给新书的位置。因为任何好书赚钱的书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经过验证的作品虽然可以短时间内确保运营人员的KPI没压力,但长此以往肯定是要扶持新书的。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少数一些渠道正在逐渐的将冰冷的KPI往运营编辑的眼光方向转。
这些平台的运营编辑确实具备相应的内容实力跟眼光,这样的运营编辑将不再是单纯靠数据说话,而是会加入自己的内容判断能力。
如此以来,这对广大作者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
数据是相对,影响一本书的数据好坏,不仅仅只是内容质量的差距,还有很多客观因素。
而具备内容实力的运营编辑如果处理得当,是可以很好弥补这一块的。
如果一个作者安心写书,努力更新,字数也不少了,却一直得不到推荐。那么该静下来思考,这家公司或网站是否具备相应的运营实力?
其次,反思作品质量,然后立即与相应责编进行沟通。
文章部分出自网络!由甲爪日付广告联盟编辑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jiazhua.com/wz/1182.html

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