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看历史3之秦朝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大狗副警长1977 发表于 2014-4-19 2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节    七代明君
  秦能一统天下,不是嬴政这小子一拍脑袋,突发奇想就把六国给灭了。事实上,那是经过几代人几百年的努力才做成的结果。这其中,运气占着非常大的成分,试想一下,连着七代不出昏君的几率是多少??恐怕比拿两块钱博五百万的几率还低吧!!只要出一代昏君,他就能将几代人攒下的家底全给败光喽。六国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韩国楚国不用说,代代都是昏君;赵国的那几位除了赵王迁,其实都还行,就是决策上出了些问题;魏国有魏惠王;燕国有燕惠王;齐国有齐缗王,那都是出了名的败家子。
  通常大家都是把秦孝公作为秦国崛起的转折点,但我觉得,这样对他老爹秦献公是不是不太公平??
  秦献公的事迹我在《弱秦发力》里详细讲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献公的改革虽然没有后来商鞅变法那么彻底,但没有他的改革打下基础,商鞅的变法能不能被老秦人接受,还是个很大的问题。来自贵族的最大压力已经让献公承受了去,所以商鞅的变法才能顺利实施。但就算这样,商鞅后来也没得好死,说明改革的压力是多么的大。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出现了腾飞,这些我在《商鞅变法》中已经说过了。秦国的崛起和魏国的衰落是同时进行的,此消彼长,才显出了两者的差距。话说回来,魏国如果不衰落,魏文侯如果还在,会不会坐视秦国崛起??就算秦国有商鞅在,想发展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吧??从这方面来说,秦国该敲锣打鼓,送几个猪头给魏惠王,感谢他昏庸无道,给了秦国发展的机会。
  商鞅不仅是贤相,也是名将。他几次带兵出征,均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最大的贡献是夺回了河西地,从此秦国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不打由秦国说了算,这种感觉太爽了。商鞅取得这些成绩和秦孝公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秦孝公的儿子秦惠王虽然杀了商鞅,但那是出于政治考虑,跟他是否英明毫无关系。惠王的事见《秦灭巴蜀》,他西平义渠,南灭巴蜀,不仅开疆拓土,还为秦国弄了个战略制高点。
  这还不是他的主要贡献。秦国崛起后,六国眼红了,或者说提高了警惕,于是纵横之士登场。六国合纵要搞垮秦国,而秦惠王重用张仪连横,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合纵,给秦国发展赢得了时间。
  惠王的儿子秦武王的事迹见《武王之死》,他在位时间比较短,只有三年。这个怨不得别人,他是自个作死的。虽然说他的爱好比较健康,但为爱好而死,这就有些过了。不过这最多只能算个人问题,跟昏庸靠不上边。他的治国才能由于时间太紧,我们没有看出来,但他也为秦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最大贡献就是攻下了韩国的宜阳,宜阳是当时陕西到河南的唯一通道,只有控制了宜阳,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并吞天下。从这方面说,秦武王完成了他的使命。
  秦武王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儿子,八成是练功耽误的,本想着时间有的是,那成想就英年早逝了呢!!没有法定继承人,给秦国捅了个大篓子,为争位起了内乱,差点让几代努力化为泡影。
  好在宣太后胜利了,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胜出者就是强者。按照实际掌权来说,宣太后绝对可算明君,可惜她没有名分。
  赵武灵王硬要插手秦国内政,逼着宣太后立公子稷,给秦国送去了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要是他知道赵国日后就亡在公子稷手里,会不会喷出三口老血??
  秦昭襄王的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但前四十年实际是他妈宣太后在执政,他虽不是傀儡,也差不了多少。当然他妈执政也是相当不错的,主要是灭义渠,给秦国去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去争天下。然后就是抓生产,促发展,使秦国越来越强大。
  后十几年,昭襄王亲政后,终于有资本发力了。这里面离不开两个人,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在范雎远交近攻的政策下,白起开始了征讨,先后歼灭了楚、魏、赵等大国的有生力量。尤其是赵国,长平之战,精锐损失殆尽,六国再无可与秦国单独抗衡的力量。
  可惜两位金童玉女不能合作无间,反互相猜忌陷害。要不然按白起的打算,长平之战后马上进攻邯郸,赵国肯定反应不过来,可能在那时候就亡了。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把白起叫回来,一来一去耽误了时间。再去攻邯郸时,赵国已经喘过一口气,重用廉颇,从容部署,结果秦军弄了个大败而归。
  秦昭王的贡献是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保证了秦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大大的明君,没问题吧??
  秦昭王去世,秦孝文王即位。这位爷就不好说是明君还是昏君了,因为他在位时间只有三天。三天够干什么??想做坏事都来不及啊!!所以他只能算过渡的君主。
  严格的来说,孝文王的儿子,秦始皇的老爸庄襄王也是个过渡的君主。他的即位完全是靠吕不韦四处打点谋划才弄成的,所以他封吕不韦为相国,将政事完全托付于他。也可以说,他是吕不韦的傀儡。在位三年暴毙,后人都疑心是吕不韦做的手脚。
  吕不韦确实是人才,搞阴谋行,编书行,治国一样行。这三年间,秦国干得最有意义的事是设立东郡。东郡把秦国和齐国连接了起来,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的通道,位置十分重要,当然这都是出于吕不韦的手笔。所以一定要说庄襄王是明君,也可以,就是勉强了些,至少他没干啥坏事。
  接下来就是秦始皇嬴政,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秦朝,祖宗的梦想在他身上实现了。虽然后世人人骂他暴君,但要说他是明君估计没人有意见吧??他任人唯贤,求才若渴,重用外国人李斯,放心将全国兵力交给王翦,这种气度不是一般君主能做到的。
  在我看来,秦始皇最大的本事是能抓住机会。他抓住机会灭了嫪毐;他抓住机会搞垮了吕不韦;趁着秦国兵强马壮,六国衰弱之际,抓住机会果断灭国。这要是一犹豫一拖,让六国缓过气来,谁主天下尚未可知。拖过他这一代,他那俩儿子不管是胡亥还是扶苏,看起来都不是雄主,秦国就此衰落灭亡也说不定。机会可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七代明君的说法大概是从贾谊《过秦论》里“奋六世之余烈”里来的,通常认为,七代明君就是秦始皇往上数六代,分别为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七位。个人以为,去掉孝文王和庄襄王,加上秦献公和宣太后才名副其实。

2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大狗副警长1977 发表于 2014-4-20 0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奇货可居
  秦昭王在位时间太长,太子在魏国当人质,盼他爹死盼得脖子都长了,最后还是没等到,在昭王四十年病死于魏国。公元前265年,秦昭王立儿子安国君为太子。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儿子叫异人。异人的母亲是安国君的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姬妾,叫夏姬。异人大概是安国君酒后性起的产物,因为此后夏姬被撇在一边,备受冷落。
  战国时国家间征伐不断,为了增加彼此的信任度,流行互派人质。把自己的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当人质,这样两国一旦发生摩擦时,至少可以作为谈判的一个筹码。不过这种方法实际效果怎么样就不好说了,国君们反正儿子孙子多的是,真打起仗来谁顾忌这个??就算太子死了再立一个就好,也不是多大点事。
  当人质也是有区别的,关系好的送到齐国去,吃香的和辣的,甚至人家朝政都可以指手画脚;稍次点的送到韩魏等国,慑于秦国威势,也肯定会将他们待为上宾;像异人这种关系疏远的就比较凄惨,送到了赵国。我们知道赵国是硬骨头,和秦国连年战争,打不过都咬着牙死撑。在这样的国家,秦国人质能有什么好日子过??缺衣少食,日子过得苦点也就罢了,关键是心理压力相当大,万一赵王心血来潮,拿自己的人头来祭旗呢??异人在赵国当人质的那些日子,每天都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吕不韦是卫国的大商人,他在各地奔波,贱买贵卖,攒下了千金之家。我们知道,在中国,几千年来,商人都是毫无政治地位。士农工商,商人最低等,很少有朝廷鼓励发展工商业。商人日子虽过得不错,心里总是没底。生意做得再大,一个普通的官员就可以轻易搞死他,所以吕不韦一直在寻找从政的机会。
  有一次吕不韦到邯郸谈生意,偶然间认识了落魄的异人,大为感慨:“这是件奇货啊!!我要把他囤积起来,找个合适的机会卖个大价钱》”生意人说生意话,忒实在!!吕不韦打定主意,在异人身上豪赌一场。
  吕不韦登门拜访异人,问他:“你想不想光大自己的门庭??”
  异人笑了,心想你上门跟我扯淡,那我也跟你扯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说:“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
  吕不韦小声说:“你不知道,我的门庭要等你门庭光大后才能光大。”
  异人不是蠢人,他听出了吕不韦的言外之意,将他引入内室,恭恭敬敬的向他请教。
  吕不韦给他分析:“秦王老了,活不了多久。你父亲是太子,年纪也不小了,但他还没有指定继承人。我听说他最宠信的是华阳夫人,啥事都听她的,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你有二十几个兄弟,在父亲面前不见宠信,还在外面当人质。假如秦王去世,你父亲当了秦王,你觉着能轮到你当太子吗??”
  异人长叹一口气:“先生说的是。那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说:“你在这穷得叮当响,肯定没钱去结交宾客。那样会有谁知道你呢??谁又拿你当根葱??不韦虽然不富裕,愿意把全部家产拿出来资助你。我去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和安国君,让他立你为嗣,你看如何??”
  异人起身拜倒,连磕三响头,说:“事情如果真办成了的话,我愿意和你分享秦国。”
  吕不韦变卖家产,凑得千金。将五百金交给异人,让他在邯郸结交宾客;自己带着另五百金买些珍奇古玩,远赴咸阳,求见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自然不是他这种低贱的商人想见就见的,这点吕不韦很明白,所以他先去找了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阳泉君虽是楚人,可在秦国也算重臣。说穿了就不奇怪了,宣太后是楚人,阳泉君和她多多少少带点血缘关系,凭着这点裙带关系,在秦国混就很容易了。
  吕不韦打听好了阳泉君的下朝时间,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远远的看见阳泉君的马车过来,吕不韦假扮珠宝商,迎着马车大声叫卖。此举果然引起了阳泉君的注意,他下车来看吕不韦的珠宝。吕不韦故意大吃一惊,说:“大人不日就要身死族灭,怎么还有闲情逸致看珠宝??”
  阳泉君勃然大怒,招你了??这么诅咒我,正要下令将他拿下,吕不韦接着不慌不忙地说:“我就直说了吧。你对秦国无尺寸之功,却窃据高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你姐姐华阳夫人受到安国君宠幸,安国君为讨好你姐姐,才向秦王举荐了你。如今我听说你权倾朝野,眼红的人可到处都是,你大概连得罪了谁都不知道吧!!你姐姐终有年老色衰的一天,如果一朝失去了宠信,你又该如何自处??”
  几句话把阳泉君说得冷汗直冒,吕不韦接着说:“看形势安国君马上要继任秦王,到时必须要立太子。你姐姐又没有儿子,不管立谁为太子,母以子贵,他的母亲自然为后宫之主。到时你姐姐恐怕连年老色衰都等不到就失去权势了,这一层你想到了吗??”
  阳泉君赶紧将吕不韦请上马车,在车内向他拜倒:“请先生指点!!”
  吕不韦说:“现在华阳夫人恩宠正隆,安国君对她可说是言听计从。如果她此时在安国君的儿子里选一个收养,那这儿子就成了嫡子,安国君即位后他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如此一来,安国君在时华阳夫人自然备受恩宠;一旦安国君百年,太子即位,她也是执掌后宫的太后,你们一家权势依然稳如泰山,这岂不是万全之计??你不赶紧劝说你姐姐,万一有一天她失去宠信,再想说话也没用了。”
  阳泉君为难的说:“先生说的都对。可是安国君的儿子都有自己的母亲,谁又肯让我姐姐收养呢??”

2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大狗副警长1977 发表于 2014-4-20 05: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说到点上了,吕不韦说:“我在赵国经商的时候,听说公子异人贤能之名传遍邯郸,赵国公卿无不以结交公子为荣。不韦也曾慕名拜访,觉得公子异人确实是谦逊有礼,聪慧过人。尤其难得的是,一提到秦国和华阳夫人,他就伤心落泪,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公子孤身一人在外,愿意归附华阳夫人。如果夫人能收养他,那夫人就有了儿子,异人一朝为秦国之主,那秦国还不是由夫人和大人主持!!”
  阳泉君茅塞顿开,吕不韦说的本就是实话,并不是诡辩之词。按照吕不韦的规划,那是个双赢的局面,不答应的话脑子真秀逗了。于是吕不韦托阳泉君把珍宝古玩等物转交给华阳夫人,另外也给阳泉君备了份厚礼。
  吕不韦又用几乎相同的话说动了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这两姐弟的引荐,吕不韦终于见到了华阳夫人。一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就说:“异人在赵国日夜思念夫人和太子,常常伤心落泪,说:‘要是有一天能侍奉在二位膝下,此生就满足了。’”这话虽显得很假,但假得很真诚,华阳夫人果然大喜。阳泉君姐弟趁机敲边鼓,把吕不韦对他们说的话对她说了一遍。华阳夫人当场拍板,我现在就去找安国君,把这事定下来。
  华阳夫人找到安国君,先添油加醋说了异人的贤能和孝顺,再哭着撒娇说:“臣妾虽得您宠爱,可惜膝下无子,我想收养异人为儿子,让自己有个依靠,请夫君批准。”安国君最见不得女人哭,尤其是心爱的女人,立马就允了。不仅如此,还答应立异人为嗣子,怕华阳夫人不信,还把这事刻在玉符上,表示永不反悔。
  此事一定,大家都很高兴。异人从狗不理变成了嗣子;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有了后,再无后顾之忧;阳泉君提着的心可以放下了,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而此事的发起人吕不韦虽还未见好处,前景可是一片光明。这竟然是个多赢的局面,里面没有输家。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吕不韦带了一大堆东西给异人,并请他当异人的老师。吕不韦让异人改名为子楚,以取悦华阳夫人。在吕不韦的精心辅佐下,子楚开始声名鹊起,名闻于诸侯。
  吕不韦有个姬妾,能歌善舞,甚得他宠爱,后人称为赵姬。有一回子楚在吕不韦家喝酒,赵姬出来献舞,让他一眼给看上了。子楚老着脸皮问吕不韦要,师傅的老婆应该叫师娘吧,他还真好意思张嘴。吕不韦先是大怒,仔细想想,自己抛家舍业、散尽家财都是为了子楚,为这点小事翻脸不划算。女人嘛,天底下有的是。于是将赵姬送给了子楚。
  十个月后,赵姬生了个大胖小子,子楚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给他取名为政,是为赵政,也就是我们说的秦始皇嬴政。我们知道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先,也就是帝辛手下大将蜚蠊,后来赵国的祖先造父因为车开得好,被封在赵城,于是氏了赵。秦国祖先腆着脸也氏赵,沾点光。根据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的惯例,我们现在嬴政的叫法是错误的,如史学大家司马迁,就叫他赵政。现在有些人牵强附会,说因为生在赵国,所以叫赵政,这种说法实在可笑,如果他生在齐国,是不是要叫齐政了??至于赵政到底是谁的儿子,下一节再分析。
  子楚抱着赵姬狠狠地亲了几口,老婆你太给力了!!从今后你就是我的正妻,小政政就是我的继承人。好嘛,秦昭王还没咽气,继承人都定到四代以后了。
  公元前257年,邯郸保卫战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赵国亡国在即,在邯郸城中身为人质的子楚处境更是万分危险。他已经被人严密看守起来,赵王正和大臣们商议,我们是不是杀了子楚,用他的血来鼓舞下我军士气??
  吕不韦知道,再不想法把子楚弄走,以前花的钱算是打水漂了。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吕不韦用六百斤金子买通了守城官吏,将子楚送到了城外秦军大营。当年送华阳夫人也没花这么多钱,钱是王八蛋,花了咱再赚。子楚要是没了,这么多年心血可就白费了。
  正主跑了,那就杀他妻儿吧,多少也能泄点愤。赵姬也不是一般人,她出身于赵国的富豪之家,在娘家的帮助下,成功躲过了赵军士兵的搜捕。
  吕不韦让子楚穿着楚国的衣服去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见就泪奔了:“我是楚人啊!!这孩子太懂事了!!”从此将子楚视如己出,于是子楚的地位牢不可破。
  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的秦昭王终于归天,53岁的安国君成为了新的国王,是为秦孝文王。子楚成了太子,地位就不一样了。此时赵国正在休养生息,怕秦国惦记,极力讨好,知道赵政是子楚的嗣子,就派人把这对母子送回了秦国。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和国事,一切办得七七八八,时间已进入了公元前250年,安国君举行了隆重的继位大典,三天后,猝死!!死因不明,据说是喝了子楚送的一杯酒后暴毙的。后世阴谋论者认为,吕不韦等不及了,借庄襄王的手杀死了孝文王。按吕不韦的性格,有可能。
  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被任命为丞相,华阳夫人升级为华阳太后。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皆大欢喜!!庄襄王让吕不韦带兵攻打一根指头都能捻死的东周公国,结局毫无悬念,东周成为秦国领土。这种功劳跟白捡一样,但给了庄襄王给吕不韦封侯的借口。秦国是个最讲究军功的国家,没有军功,秦人是不会同意给吕不韦封侯的,这是当年商鞅定下的规矩,就算是贵族,没有军功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封十万户,封地在原周室所在地河南、洛阳。白起打了一辈子苦仗恶仗硬仗,杀了一百多万人,才封了武安君,封户不会超过三万。相比吕不韦,一场必胜的小仗就封了侯,还一出手就是十万户。能干的搞不过有关系的,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真理。跟领导关系搞不好,累死也白搭。
  庄襄王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三年,跟他爹一样,也是突然暴毙,享年35岁。据路边社消息,庄襄王撞破了吕不韦和赵姬的奸情,吕不韦为自保,不得不毒死他。这种说法虽没有证据支持,但从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来看,可能性很大。
  公元前246年,13岁的赵政即位,是为秦始皇。因为年幼,吕不韦独揽了秦国朝政,号称“仲父”。这个商人经过一连串的活动、策划,终于成功的让自己成为了中原最有权势的人。“奇货可居”这句话流传千古,后世不断有人模仿,但吕不韦从未被超越。

2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大狗副警长1977 发表于 2014-4-20 2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凭心而论,这个处罚和上年的成蟜之乱相比轻多了。成蟜是赵政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百分百王室血统,被封为长安君。吕不韦从自身的政治利益考虑,也为了除掉赵政王位唯一的威胁,不断的逼迫成蟜。成蟜知道吕不韦欲致自己于死地,不甘心坐以待毙,终于在一次率兵伐赵时,带着部队反了。叛乱很快被平息,但事后处罚却相当重。成蟜已死于阵中,所有参与叛乱的将领士兵一律斩首,一下杀了几万人。此事震惊全国,连老天都出现了异象。一般处理叛乱都是首恶必办,胁从不究。一下杀了这么多秦军士兵,虽不至于动摇国本,但造成的影响相当坏。所以这次叛乱赵政大概是考虑到了去年的事,从轻处理。
  平定叛乱后,赵政气冲冲地来到母亲赵姬居住的大郑宫,下令搜查,一搜把嫪毐的两个孩子搜出来了。赵政更是暴跳如雷,让人把俩孩子装进口袋,使劲摔,摔成肉饼为止。赵姬在内室抽泣,却不敢出来阻止。赵政恼怒母亲把太后玉玺给嫪毐,任他致自己于死地。说赵姬的这种行为不配做国母,把她迁居到雍城最小的离宫,派军士看守,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出,等于是把她囚禁了起来。还下了道令:“有谁敢进谏我处置太后这件事的,乱刀砍死,再砍下四肢堆在前门楼子下示众。”
  这年农历四月,本已到了夏天,天气突然转冷下起了雪,有不少百姓被冻死。于是大家纷纷议论:是不是秦王不认自己的母亲,连老天都看不过去了??有位不怕死的大夫就去进谏,说:“天下没有无母亲的孩子,只要把太后迎回咸阳,老天自然会原谅你。”赵政大怒,当我的命令是闹着玩的吗??让人把他按在荆棘上面,用锤子锤死,再砍断四肢,扔到前门楼子下。本想着这回大伙都该知道怕了吧。没想到他低估了手下那帮大臣们的勇气,为了这跟自己一点都不相干的事,明知道是个死,还是有人接二连三的进谏。几个月下来,前门楼子下的尸体积了二十七具。
  有位来自齐国,客居在咸阳求官的人叫茅焦,他来到宫门前说要就太后这件事进谏。杀了这么多人,赵政手有点软,派个使者跟他说:“你没看见门下堆着的那些尸体吗??”茅焦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现在只死了二十七人,我来凑个数。”得,来了个找死的,使者只得回报秦王。跟茅焦住在一起、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同学们听说茅焦去干这种事,个个收拾行李逃离咸阳,跑得比兔子还快,生怕受到连累。
  赵政大怒:“这孙子是故意来给我添堵啊!!他不是要凑什么星宿吗??我偏不让他凑。来人,架鼎烧水,把他叫进来煮了。”他手按剑把坐着,气得两手发抖,嘴角抽动依稀可见白沫。
  使者叫茅焦进来,茅焦踱着方步不慌不忙上前拜倒,起来后说:“我听说活人不忌讳说死,一国之主不忌讳说亡。忌讳死的不会不死,忌讳亡的迟早要亡。死生存亡之道,不知道大王有没有兴趣听一下??”
  赵政哼了一声,说:“你说说看!!”
  茅焦说:“大王你很狂躁啊,自个不知道吗??干爹被你五马分尸,倆亲弟弟被你摔死,亲妈被你囚禁,连进谏的人都被你分尸,好像当年的夏桀、商纣都还没到这地步吧??这事传遍天下,从此再也无人向往秦国,我私下里为大王感到万分危险。好了,我说完了,动手吧!!”茅焦主动脱去上衣,趴在腰斩用的砧板上。
  “哎,先生,错了,是鼎....算了!!”赵政放开剑把,快步走下殿,双手将茅焦扶起:“先生把衣服穿上,别着凉了。寡人有错,以后请先生多多指教。”
  然后赵政亲自驾车,到雍城接太后回到咸阳,母子和好如初。
  母子俩自己人那有什么隔夜仇,折腾了一阵好了,可怜那27个为此送命的人,死得忒冤了,人家家务事掺和什么呢??这事还没完,嫪毐的事继续查,终于查到了吕不韦头上。
  吕不韦是有苦说不出,早知道嫪毐是这么个东西,还不如我继续私通呢。可是论责任,他得背大头,没他把嫪毐送进宫也生不出以后那么些事。他只得在家很惶恐的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按赵政的意思,吕不韦的罪不下嫪毐,应该五马分尸,诛九族。可吕不韦毕竟不是嫪毐,嫪毐是小人得志,弄得神憎鬼厌;吕不韦对秦国是有功的,特别是对赵政,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赵政。而且吕不韦党羽遍朝廷,给他说情的人排着长队。更重要的是,吕不韦不是一般人,国内国际都有很大的势力和威望,把他逼急了,造起反来可不是嫪毐、成蟜那种规模的,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赵政衡量再三,还是决定冷处理。
  秦王政十年,吕不韦被免相,朝廷勒令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河南。吕不韦松了一口气,对这个结果他等待已久。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是将庄襄王和赵政扶上了秦王之位,将秦国打造成超级强国。如果造反的话,等于是否定了自己前半生的心血,那折腾了一辈子到底图个啥??罢了罢了,孩子翅膀硬了,让他飞吧。吕不韦带着家人黯然离开咸阳,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人的名,树的影。吕不韦的意思是从此退休,安度晚年,可人家不让啊!!他的门客有的留在咸阳为朝廷效力,有的死皮赖脸跟着吕不韦,赶都赶不走。还有各诸侯国听说吕不韦被罢相,派出的使者排满了他家门前的道路,有慰问的,有请他出山来自己国家当相。搞得他家天天跟集市一样。
  在咸阳的赵政心里不安了,他这位仲父有多大本事他还是了解的,这是要干什么啊??后悔了又想造反??于是他给吕不韦写了封信,措辞很严厉:你对我大秦有什么功劳,封地河南,封户十万??你跟我大秦有什么血缘关系,敢号称仲父??行了,你带着家属去四川吧!!看了这封信,吕不韦明白,这个自己一手教导起来的孩子终于要对自己下手了。
  秦王政十二年,吕不韦喝毒酒自杀。所有来参加他葬礼的,一律上赵政的黑名单,或减爵或驱逐,永不录用。并下令:今后有人做事像嫪毐、吕不韦一样的,一律以这两人为榜样。
  吕不韦之死,死于赵政对他的恐惧,嫪毐的事只是个借口。吕不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天下皆知,他和日益长大雄才伟略的赵政迟早会起冲突。两虎相争势必两败俱伤,便宜了外人。为大局着想,只能有一个人作出牺牲。我在想,如果吕不韦早点放手,是不是能得善终??也很难讲,有些事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名声太大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的路走上去了,便不可能回头,直到死亡才能解脱。
  清除了吕不韦这个心腹大患,天下再无人能掣肘赵政,他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姗姗芳子餐 发表于 2014-4-21 0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有什么看法??我绝对喜欢这个帖子

2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大狗副警长1977 发表于 2014-4-21 04: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2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大狗副警长1977 发表于 2014-4-21 16: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节,姜是老的辣
  王翦,生卒年不详,出身于武将世家。老王家虽然代代为秦将,但在王翦之前没出过一位高级将领,在史书中未留下一个名字。而王翦凭借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白起、廉颇、李牧一起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人都是一生未尝败绩,而其中只有王翦和李牧真真正正的交过手,不分胜负。后来使阴招弄死了李牧,那个属于政治范畴,跟军事无关。
  公元前236年以前,王翦虽然年纪不小,可一直在军中老老实实抢人头赚经验,相当的不起眼。自白起被逼自杀后,二十多年间,秦国国力虽日益增长,但一直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将领。这一年,大概是秦军实在缺将领了,王翦终于获得了独自带兵的机会,保守估计,他应该四十多了。
  王翦的任务是攻击赵国的阏与。阏与这地名大家应该不陌生,公元前270年的阏与之战是赵括他老爸赵奢的成名战,那一次秦军大败。这回秦军将领是王翦,首次亮相必须惊艳啊!!王翦上任才十八天,就下了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命令:军中百石以下的校尉回家,士卒中十人选两个最强壮的,其余回家。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还没打就自损军队,这是要干嘛??
  兵贵精不贵多。俗话说:兵败如山倒。让一些不怎么样士卒留在军中,只能乱自己军心。打起仗来他们一跑,最精的兵都无用武之地,只能跟着跑任人宰割。历史上多的是几十万人被几万人甚至几千人撵着跑的例子,难道十几个人打不过一个??不是这么算的,战争不是打群架,兵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士气,是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勇气。
  王翦就率着这支人数不多但士气极高的精锐部队一举攻破了阏与,并和兄弟部队一起连下赵国九城,来了个漂亮的开门红。王翦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秦王政的注意,他从此一跃成为秦国的高级将领。
  公元前230年,名不见经传内史胜灭韩,揭开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序幕。灭韩根本没花什么力气,韩国国力早已耗尽,内史胜也就相当于打了回酱油,接下来全是他们老王家的事了。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大军从上地出发伐赵,攻击井陉。守井陉的赵国将领是李牧,两大名将终于对垒沙场,这是他们第一次交手,也是最后一次。
  事实上,两人根本就没交手。李牧采取的是固守政策,拒不出战,王翦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可奈何。两人就这么耗着,对峙了一年。高手过招,果然不同凡响,无招胜有招,看得我等后辈心旷神怡。
  但是战争终究要分出胜负的,于是阴森的秦国启用了卑鄙的内奸郭开,忽悠了比猪还要蠢的赵王迁杀了一心为国的李牧,再无人可以阻挡王翦的脚步。公元前228年,邯郸破,赵国亡。
  公元前227年,发生了“荆轲刺秦”事件。秦王政以这为借口,让王翦攻燕。燕国跟赵国作战都没有赢过,那挡得住王翦率领的秦军,何况燕军统帅是从未领兵打过仗的太子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于是燕都蓟破,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226年,秦将李信对狼狈跑路的燕王喜和太子丹紧追不舍,在代王嘉的建议下,燕王喜派人斩了太子丹的头想送给秦王讨饶,哪知秦军依然步步紧逼。
  同年,秦王派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楚,大破楚军。到公元前225年,在楚地作战的王贲突然挥师北上,包围了魏都大梁。王贲水淹大梁城,魏王假降,魏国亡。
  现在秦国的工作重心全部转移到灭楚上,秦王政问在攻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将领李信:“我想灭楚,将军觉得需要多少将士??”李信自信满满的回答:“二十万人足矣!!”
  秦王又问王翦,王翦说:“没六十万人拿不下来。”秦王笑着说:“王将军老啦,胆子怎么变小了!!”王翦也不多加分辨,只是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为由告老还乡,回到老家频阳种菜钓鱼,颐养天年。
  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二十万秦军攻楚。战争开始时相当顺利,李信和蒙恬兵分两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直入楚境深处。两军在城父会师,准备一鼓作气攻下楚都寿春。他们不知道,在他们身后,楚军主力已经集结,由楚国最后的名将、项羽的爷爷项燕率领,正虎视眈眈。在尾随了三天三夜后,楚军突然对秦军发起攻击,于此同时,寿春守军也出城夹击。秦军大败,两座大营被攻破,七名都尉被杀,李信和蒙恬带着残兵狼狈逃回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