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河南孙建设 - 

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念念Yu小yu 该用户已被删除
念念Yu小yu 发表于 2015-4-26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红楼”中人之“梦”。因楼中住的人太多,这里仅说两甄四玉。两甄指甄士隐和甄宝玉,四玉是宝玉、黛玉、红玉、妙玉。小说一开篇,甄士隐就先做一梦,梦中曾听道人说:“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果然就“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继而一睁眼,就见梦中的一僧一道走过来。这就非常巧妙地把梦境与现实揉合在一起,预示着冤孽造劫历世即将到来。这与贾雨村的咏月诗、甄宝玉的“女儿”胜过元始天尊的荒唐话紧密相连。甄宝玉的梦是贾宝玉的梦中梦。贾宝玉梦入金陵,却梦见甄宝玉则梦入京都。二人之梦看似高度相似,而一个想下金陵,一个想上京城,愿望正好相反,这又是“形似而质异”。有趣的是:甄宝玉则说:“这可不是梦里了。”贾宝玉更肯定地说:“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这就是《红楼梦》的特色,搅得你真与假难分辨,梦幻与现实混为一体。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而牵出“红楼梦”,这显然是个“大梦”。宝玉是从什么时候入梦的??当他在看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及宋学士秦太虚题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时,有甲戌本双行夹批:“已入梦境矣”,表明此时已在梦中。甚至还可再往前推,当侄儿媳妇秦可卿领着宝玉往她房里走时,就渐进梦境了,因为梦中领他进出太虚境的,就是秦可卿。所以,在宝玉这里,也揉碎了现实与梦幻的时点。林黛玉虽然熟睡的时候不多,但无论她的两眼是睁着还是闭着,都在作梦。她作的梦是什么??王熙凤一语道破:“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惹得黛玉“抬身就走”。再就是红玉,第二十五回结尾处有一段文字写她:“睡在床上暗暗盘算,翻来掉去,正没个抓寻。忽听窗外低低的叫道:‘红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这里呢。’红玉听了忙走出来看,不是别人,正是贾芸。红玉不觉的粉面含羞,问道:‘二爷在那里拾着的??’贾芸笑道:‘你过来,我告诉你。’一面说,一面就上来拉他。那红玉急回身一跑,却被门槛绊倒。”红玉是谁??本回中也有交待:“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不要轻看这个“小”人物,庚辰本在“林”下有双行夹批:“又是个林”;在“红玉”下又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黛玉就是“绛珠”的化身,“红”由绛珠而来,“玉”则与黛玉之“玉”同字。除此之外,甲戌本第一回中在“绛珠草”旁有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贾宝玉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的化身。在“赤霞”旁亦有侧批:“点‘红’字‘玉’字二。”表明“红玉”二字就是由“赤霞” 直接转化来的。你看这“红玉”,身兼宝玉、黛玉二性:沾上宝玉的奴性,就只能当丫环;惹上黛玉的思“汉”病,也想嫁给“绛芸轩”主人,“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只得调整方略另谋“男子”:绛芸轩里芸芸众生,何必非主人不嫁??于是就改思贾芸。注意红玉的姓,脂砚所批的“又是个林”决非闲笔,表明她就是黛玉第二;只是众人不认可,便把“玉”字隐去,都叫她“小红”,她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红玉嫁汉,不知有没有甄家的丫环那么侥幸,因为她一跑,竟“被门槛绊倒”,可不是好兆头。妙玉无论是被病魔所逼还是为了逃婚,都可视为对现实的反抗。在她看来,一遁入空门就找到了世外桃源,这显然也是梦想罢了:甄士隐本是桃源中人,结果还被赶得走投无路呢。妙玉入贾府前是“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在豫南方言中“牟”有哄骗之意,如:“说牟话”就是多指那些信口开河的故事;“他在牟你”就是他在骗你。一个“牟尼院”就表明妙玉入贾府是被那张“帖子”哄骗了,她要躲开侯门,结果身陷公府中,正如美玉落入淖泥,何尝不是一场梦;又暗起贪恋宝玉之心,更是梦中梦了。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四,“红楼女儿”之梦。红楼女儿主要有三类人:其一,妓女。如《桃花扇》中的《秋夜月》曲有:“深画眉,不把红楼闭。长板桥头垂杨细,丝丝牵惹游人骑。”这就把“红妆”等待“公子”的形象、心思活托出来。与前面提到的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有“到一红楼家……梦断魂难续”均表此义。其二,“绣户侯门女”。如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新月》中有:“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再一首是《别意》有句:“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还有一首《于中好》也有:“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正是因为其父明珠为清相,纳兰性德又有很高的艺手术才能,诗词中三次提到“红楼”,两次与“梦”相连,且其《亡妇忌日有感》中又有:“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这就把“葬花”首次植入诗词中,并由此引出“黛玉葬花”一大情节。因此,才有《红楼梦》“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但纳兰性德所筑的“红楼”,住的肯定是清一色的“绣户侯门女”而非妓女。其三,取“女儿”的隐含义女真、满清。前“昨夜朱楼梦”的那个真真国女孩儿。“红楼梦”就是三义的综合,集中体现在黛玉、宝钗、湘云、秦可卿身上。虽然他们都是“绣户侯门女”,但可卿、黛、钗同时成为贾宝玉的梦中情人,湘云的画与诗均证明其为妓女身份。她们皆非荣国府人,黛、钗又代表着林海雪原的“金王”,可卿、湘云则为“卿”与“相”。女真入中原,正如“女儿”入红楼,虽然揣着红妆恋公子、欢娱永无期的美“梦”,到头来只能是“梦断魂难续”。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主旨,集中体现在林黛玉身上,她是梦寐以求“嫁汉”,结果只落得个泪尽魂断大梦归。这是她命中注定的,用秦可卿的话说:“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文本对该主旨曾“千皴万染”,只是有些读者不够留心罢了。如第五回中有警幻仙语:“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她自采的“仙茗”便是“千红一窟”,自酿的“美酒”就是“万艳同杯”,这正应了一句俗语:自酿苦酒自己饮。再就是“魔舞歌姬”,点出了红楼中美人的本质:魔姬。这与“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之说正相应。既然是“魔”,等待她们的命运只能是覆灭,故宝玉要“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并“焚花散麝”!!无论是“女儿”入“红楼”,还是满清入中原,想必都是这样吧!!再就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前面已经讨论过:“金”与“玉”二字,表面义指宝钗、黛玉,隐含义指金王、满清。伤怀宝钗、哀悼黛玉,注定二人的命运都不会好,因为她们都为情种、情浓;情即清,满清当然无法逃脱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悼玉”就是“悼红”,这才是“悼红轩”真义。再如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有:“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后有脂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青冢即王昭君的坟墓,又泛指坟墓。脂批中以“红楼”与“青冢”相对,正如“铁槛寺”距“馒头庵”不远,这就设定了宝钗、黛玉等红楼中“女儿”们的结局:痛哭着走进坟墓。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以为这些说得还不够明确的话,再听听第五十二回中薛宝琴讲的故事:“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那个“外国美人”还作有一首诗: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真真国在哪里??只要把她的身份确定下来,其国也就不言自明了:把“女”孩子与“真”真国一联系,就等于直接点明她是“女真”人。作者写这一笔,可真得有胆量!!但她的文化水平似乎还赶不上贾宝玉,写的这首诗一会儿朱楼,一会儿水国;时尔大海,时尔丛林;正说着月情,忽然扯到汉南……真令人不知所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文本中跑出来个“真真国美人”,又让她专门作首诗,对该诗决不可泛泛看。读《红楼梦》要记住一点:当你陷入怪圈时,就想想作者和脂砚的话,如果某处看不懂,你就绕到它的背面去。一说反看,大家马上就想到了找反义,如“大旨谈情”即大旨谈清,“实录其事”即“假拟妄称”,而“毫不干涉时世”即无不干涉时世等。但对此诗似乎不适合,怎么办??不妨再换一种反看法:倒着读。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0: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尾联。句中有“汉南”,若取其反义为“满北”,这里的“北”是与“南”相对的,即指女真人原来的栖息地,也就是“真真国”了。满北春历历,似乎说的是“长春”,与下句有什么联系呢??要讨论这一问题,就得首先确定“焉得不关心”的主语。就整首诗来看,主语有三个选择项:满、汉和那位真真国的女孩子。从表面义看,这首诗是记游的,主语当然应该是诗人自己。但此书表里皆有喻,真真国的女孩子就是隐喻“女真”。要是这样理解,女真人关心自己的家园,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此解显然说不过去。若把主语换成汉人,满北春光美,引得汉人动心了,那就该是汉入满而不是满入汉,与史实明显不合。如果反复思考仍不得其解,就想想咱们说过的“寻出大旨觅思路”。本书大旨谈清,此诗定然也是围绕着这个大旨的。这样一想,你就会恍然大悟:“汉南”取本义,就是指中原汉人的家园,正是因为这里“春历历”,才诱得女真人动了贪欲。解透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满汉战争的起因。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颔联。此联对得非常工,“岛云”对“岚气”,“大海”对“丛林”,这些特定的景物就点出了此国的地理特征:一个岛国,周围是大海,山上有密林。这是作者意念中的“女真国”,他可能没有到过东北,故作品中常借山、林、雪、海以寓之,又多次暗喻满清渡海而来,并特意设置个“潢海铁网山”,还有一种特殊的“樯木”;就是荣国府中的大观园,也特设个“小山海”。若仅从这个角度考虑,此联只突出北满之盛。要是换个角度,联系“蓉桂竞芳”:蓉为水中之草,借指满清;桂为地上之木,借指中原。这么一联想,诗的意境一下子变得相当开阔:“岛云蒸大海”是指满清的势力征服了周围的岛国;“岚气接丛林”意即它的气焰又越过海岸,上接中原之“木”。借“蒸”与“接”两个动词,非常巧妙地传达出满清政权在这一时段的强盛。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0: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说首联。“朱楼梦”就是“红楼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点题。在“朱楼”中做梦的人是谁??不用说,就是那个“真真国的女孩子”。这个“朱楼”在哪里??你一想便知:“汉南”,因为这里“春历历”。为什么把它称作“朱楼”??很简单,汉南是“朱”明王朝所建的大“楼”。与“朱楼”相对的是“水国”,也就是那个位于北方的“潢海铁网山”上的岛国。这里有个关键点,即如何理解“吟”:就表面义看,“吟”即吟咏、吟诗;其里义则为痛苦地呻吟、悲哀地哭泣,可与“哭向金陵事更哀”相对看。这么一说又奇了:那个“真真国美人”不是“昨夜”还在“朱楼”里作美“梦”嘛,“今宵”跑到“水国”哭什么??不难想象:并不是她情愿跑到“水国”去的,而是被从“朱楼”中,或者说是从“汉南”驱逐出去的。有人不解:既然那个女孩子象征满清,它不是正在强盛阶段嘛,怎么又被驱逐出“朱楼”啦??注意此联中的两个时点:“昨夜”与“今宵”。昨夜的强盛阻挡不了今宵的衰亡,因为“天运人功理不穷”,事理就像制陶的转轮,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的。
  看似一首杂乱无章的小诗,反着一读,竟是一部满清的兴衰史:贪欲→入主→强盛→衰亡——这就是《红楼梦》的真谛,你说是不是奇文??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1: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月本无今古”,又联想到《红楼梦》的构思,即整部书就如一个中秋夜,从月升写到月落。与夜幕降临、月亮升起相对应的就是做梦,当然,梦也是各自不同。《红楼梦》中的第一梦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因梦闻“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甄家人,或者说“男子”汉就开始祸起、逢冤,做不完的恶梦。有人说:甄先生做梦的时点不是在夜晚而是在白天,可谓是“白日梦”。若把一年比一天,秋分为入夜,春分为破晓。这么一说,你就能进一步悟出为什么宝钗采的白花蕊要在“春分”这一日晒干,黛玉为什么会在“春分”之日犯病,秦可卿为什么要死于“春分”而不是死于“冬至”了:春分与秋分,是炎热与寒冷、光明与黑暗的交界点。甄费做梦那时“热日无多”,随后就是中秋节,表明夜幕已经降临。伴随甄士隐做梦的还有一位,那就是贾雨村,不过他的梦是大睁着两眼做的,这就把“中秋咏月诗”与“红楼大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月落山城一笛秋”的标志当为贾宝玉没有写出的“中秋诗”,与之相应的梦归之时就是“身如束帛气如雷”的元春“一声震得人方恐”之际,因为甄士隐就是“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而梦醒的,二者正好相互呼应;再说,元春就是在“虎兕相逢”时“大梦归”的。“大梦归”决不只是意味着元春一人的死去,更主要的应当是满清美梦的破灭及《红楼梦》的结束。这种结构的安排在第二十九回中已经作出预示:神佛要上演《白蛇记》与《南柯梦》。既然“虎狼蛇虫得道者就不少”,“男子”汉就该挥剑斩“白蛇”,击碎“女儿”的“南柯梦”。
  其对应关系为:
  临夜、月出、入梦——午夜、三更月、酣梦——破晓、月沉、大梦归
  双悬月、日照乾坤————  双悬日、月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