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河南孙建设 - 

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复制链接]
窗外有棵茶花 该用户已被删除
窗外有棵茶花 发表于 2015-4-26 11: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风月宝鉴》的主旨不得不隐藏在文字背后一样,作者也不得不隐身。有人不解:既然从文字表面看不出涉及时世,他还用隐身吗??提此类问题的朋友,最好去看看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苏轼的本质而言,肯定不会有任何反叛心理,但对手借助曲解诗句,把他从知府一下子变成阶下囚,要不是王安石等人鼎力相救,恐怕小命就没了。一句话,只要身陷文字狱,你就失去了辩解权,只能任人宰割;何况作者非常清楚自己的作品,一旦被统治者解透,不被抄家灭族才怪哩。只要想明白这一点,再考虑一下作者的智力及风险意识,你就能猜得到他会怎么保护自己。所以,《红楼梦》抄本被借阅传失的可能性绝对没有,他是决不会借给任何人的;就是亲朋好友,知道他写《红楼梦》的也极少。但作者有一位好帮手,此人或许是他的得意弟子,或许是他的崇拜者,总之二人志同道合,被作者称为知音者。这位脂砚斋在能力上远不及作者,其职责主要是抄书及传播。《红楼梦》的传播途径只有一条,就是脂砚一次抄得数部,拿到北京的庙市上转手卖掉。可以推知:作者的写作地并不在北京,即使《红楼梦》因“人急造反”等语被查抄,对手也嗅不到他的踪迹。
  ㈣.几位批书人
  批书者较多,这里仅说说脂砚斋、畸笏叟、棠村、绮园等。
  绮园。提起此人,就想起一条有趣的批语。第五十三回中有:“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庚辰本有眉批:“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批者专门留个名号,意在标明这个“新大陆”是他发现的。此批的有趣处在于两点:一是第二十九回中就有“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表明贾蓉已经续娶,怎么到此回中绮园才如梦方醒??二是以绮园的想法,秦可卿轰轰烈烈地葬出去,贾蓉的续妻至少也得排排场场地娶进来吧??
  关于秦可卿之死,据说靖藏本第十三回有回前批:“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1: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靖藏本,就勾起众人的一堆疑问来:
  ㈠.那位藏书人靖氏懂不懂此书的珍贵性??若不懂,为什么要珍藏;若懂,为什么又轻易地抛弃啦??
  ㈡.那位借书人毛国瑶懂不懂此书的价值??若说靖氏不懂,祖上的东西胡乱收藏着,毛先生就难以藉不懂搪塞。
  ㈢.毛某手中的那个戚序本,他是怎么得来的??别说那时,就是直到二十一世纪,印刷业高度发达,普通百姓手中捧过戚序本的也不多;而毛先生在1959年就知道把戚序本与靖藏本对比研究。
  ㈣.毛某既然懂得靖本的重要,他可以有多种方式处理,比如或购买、或告知、或请求保护等。若是购买,说不定一斤盐钱就能买到手,因为靖氏不懂此书的重要性,只把它当成一堆废纸。即使毛某道德高尚不忍心这么做,理应把它的珍贵性告知主人,也不致于此书被弃。就算上述两项毛某均不乐意做,他可以在抄书的同时请求有关部门保护,比如后来采用的措施:向红学会写信。毛某既然能想到红学会,他的智商肯定不低,怎么上述措施一个都没采取??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㈤.还书和写信的时点:毛某于1959年秋就把书还给靖家了,为什么一直等到1964年才向红学会写信告知此事??若毛某不懂此书的重要,他可能就不会抄录批语;既然知道,为什么非要等到数年后才告知,莫非他要等的就是该抄本被遗失??
  也有人为毛先生辩解:要是毛某做伪,靖氏肯与他配合吗??再说,毛先生为什么要做伪??他有做伪的能力吗??
  辩解者的理由没有多大说服力:先说毛、靖配合。在现实生活中串通做伪者比比皆是,毛、靖口径一致有什么好奇怪的??次说他为什么做伪。仅就《红楼梦》的作者问题,看看有多少做伪者,谁能说得清他们为什么要做伪??后说毛某有没有做伪能力。他自己没有做伪的能力,不等于身后隐藏的人没有能力,凡做伪达到以假乱真者,背后必有行家里手。
  这些争议还只是停留在形式和来源上,一涉及到内容,争议尤为激烈。比如此条,就被认定是做伪的重要证据,理由是:若按此批,第十三回原来有十四五页,删去后还有十页,即删去三分之一;由此推定:此回的字数当比其他回少得多。可是,第十三回的字数与后两回的平均字数相比并不少,比前一回的还多出数百字呢,怎么能证明删去两大块??
  记者以为:毛国瑶所抄的靖批不是伪造,而是真实;此条的批者不是别人,正是作者自己。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能又会使很多人瞪大眼睛:你凭什么这么说??
  答:虽然毛先生所抄的“靖批”看似有很多漏洞,正是这样,反而证明毛氏没有作伪的故意,因为毛某曾是大学生,要是他故意做伪,就不会留下那么多漏洞;若是有专业高手参与,漏洞就会更少。靖批看似假,这正应了“真作假时假为真”。
  问:既然此回删去“遗簪”、“更衣”,为什么字数并没有明显减少??
  答:理由很简单:因为又补写了“谋封”和“盛葬”两块。
  问: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整??是不是删去的情节写得不够好??
  答:恰恰相反,删去的部分写得相当出色,作者实在不愿意抛弃。
  问:莫非真是因为秦氏托梦,批书人命作者删去的??
  答:若信此言,你就上了大当。请你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批书人为什么要命作者删去这两块??不用说,是为秦氏隐恶。那么,批者自己又写出来,这是隐恶还是彰恶??批者此举,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你以为他会那么傻吗??
  说到底,秦可卿应该怎么死,是由她的名字决定的,其他任何人都干涉不了,包括作者及秦可卿本人。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2: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记号之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2: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旨大人作出最权威的判决,作者不得不执行。你看第十回中,张友士一把脉就知道:“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并断言她将死于春分。经期“常长”表明“水”越来越少,以致“水亏木旺”。张友士的话不仅在秦可卿那里得到证实,还有两个重要证人亦可证明:一是她的婆婆尤氏,曾对人说:“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足见“水亏”。二是王熙凤目中,见“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这与宝钗制“冷香丸”的那四样白花蕊必在春分日晒干相互印证,故秦可卿只能因“水”干涸而死。她的死刑判决书与林黛玉的基本相同,如第四十九回中黛玉自言:“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可见那“水”也渐渐地干涸了。二人稍有区别的是“水”源不同:黛玉是“泪”而可卿是“经”。她们为什么必得这样死??因为二人是女真的象征。女真人盼望着“水”既“满”又“清”,而作者偏诅咒那“水”由“浊”到“涸”。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秦氏想吊死都不可能,就是因为她的名字是秦可卿。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2: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不得不执行主旨的判决,忍痛割爱,删去“遗簪”和“更衣”,并增加“死封龙禁尉”,这就把“秦”与“龙”联系起来;而“盛葬”重在突出“无可奈何秦去矣!!”而“十二钗正册”上的可卿自缢没有来得及改,或者说作者也就不打算修改,就加上这条脂批。此批若不是出自作者之手,谁能想得到有这样的调整??故仅凭“遗簪”、“更衣”四字,就足以证明靖本的真实性,又可透露出《红楼梦》的合成及主题升华过程,它的大旨确实是“以情掩清”。
  绮园不了解作者的意图,反而认为漏写贾蓉娶妻是失误,还想借以表白自己的功绩,岂不可叹??
  棠村。前文中的脂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句中的“余”指谁??按说当指脂砚斋而非作者;但是,怎么解释“故仍因之”??此处的“因”当解为沿袭、沿用,即仍沿用《风月宝鉴》之名。注意:书名用什么,决定权在作者,而不是其他人。“余”有决定权,表明这个批者不是别人而是作者。另一个问题是:棠村是不是作者之弟??答案:是。每个男性都有三兄弟,因为他要面对昨天、今天、明天:今天是自己,昨天是弟弟,明天是哥哥。对于一位日三省乎己的人来说,立足“今天”看昨天,未尝不觉着自己愚蠢,故“棠村”就“尝蠢”。棠村为《风月宝鉴》作序,因“序”在“书”前,此意为:在写作《风月宝鉴》之前,自己曾是愚“蠢”的。这就进一步证实《风月宝鉴》的写作是作者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是“二十年来辨是非”的结晶。“今棠村已逝”,表明作者告别了昨天的自我,此批当是他真实心理的反映。
  脂砚斋与畸笏叟。红学界基本形成共识:脂砚、畸笏为二人。理由有三:其一,脂则为女子常用之物,脂砚即红砚台,被借作名号,此人当为女性。笏为大臣奏事手中所持的笏板,就字的结构看,用“竹”制成,上写奏事要点,以志“勿”忘;畸为畸形。畸笏就是畸形臣子,当然是男性。其二,在批语中,脂砚多自称“老货”,显然是妇人口气;畸笏常自称“朽物”,酸儒们常用作谦词。其三,第二十二回中有“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庚辰本有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靖本亦有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你看,此时脂砚已经死去,不可能再批;这枚“朽物”,就是畸笏叟,这当是脂砚、畸笏为二人的铁证。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以为,读脂批要与读《红楼梦》一样,千万不能只看表面文字就深信不疑,同样存在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问题。比如“脂砚”的表面义就是红色的砚台,其隐含义至少有三层:其一,砚拆石见,即此名是为批注《石头记》而取,与空空道人在“石”上“见”文相照应。其二,脂为红色,脂砚就是盛红墨的砚台,表明用于脂批的是红墨。其三,脂砚斋为“知音者”之谐。这个谐音又另有深意:因为“脂砚”名下的批语就是这对“知音者”共为;若进一步区分,褒、贬二类的批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脂砚所书,正、反二类的批注多出自作者之手。
  再说畸笏叟,就表面义而言,当释为畸形的老臣。若问:他是哪朝臣子??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作答:清朝;难道他还能顺着时间隧道返回明朝去不成??能不能找到时间隧道且不说,此名背后也有三义:其一,汉臣。无论是作者还是脂砚,他们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恢复明朝没有可能,但江山必定会再次回到汉人手中。所以,畸笏就是畸形的汉臣。其二,满清统治者的审判人。他们犯下的大罪,理应得到审判;但作者与脂砚手中无笏,不能公开履行审判职责。一部《红楼梦》,就是清王朝罪行的判决书,并宣判了它的末日到来。其三,畸音寂,笏谐孤,畸笏叟就是一位寂寞孤独的老头儿。不用说,作者去世后,那位知音者就成了寂寞孤独的老叟。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强烈反对,并举出两大证据:其一,到丁亥年,脂砚已长眠,畸笏尚健在;其二,畸笏以其名作批的最早时点为“壬午春”,当时作者还在世,他怎么就成为寂寞孤独的老头儿啦??
  若从表面看,这两点确实是铁证。但是,对他们的话,你千万不要太认真,否则就会陷入迷魂阵中出不来。先说畸笏笔下的“脂砚”去世,这与前批中的“棠村已逝”一样,是批书人告别了昨天的自我。再说畸笏“壬午”首批。假定“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为真,“甲午八月泪笔”就不可能为真。想想二人的关系,脂砚“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无论他们是夫妻、叔侄、兄弟还是知音者,都不会等到十二年之后再作此批。有人说“甲午”当为“甲申”之误,此批当作于作者去世后的第三个年头。同样,这一说法仍无说服力,脂砚要么对此消息不向外透露,要么记下它的时间当在作者去世后不久,睹书思人之时,决不会等到第三年的八月。

3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12: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八月”的真实时点当为“癸未年正月初七”。理由有三:其一,“八月”原本作“八日”,当有二解:一是作者去世的第八日,即正月初七;二是“八”为“人”字所误,这是抄书者不懂“人日”之意,就改为“八日”。汉•东方朔《占书》中有:“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这当源于女娲造世的神话,说她前六日先造六畜,第七日造人,完成造世大功,故正月初七又称“人日”。无论是“八日”还是“人日”,均指向癸未年的正月初七。其二,作者“壬午除夕”去世,到癸未正月初七正好是“首七”大祭刚过,痛定思痛,纪念作者的最好方式就是记下这个令人心碎的日子。其三,“甲午”重在“甲”字,意在表明这是个虚假的时点,因为批者实在不愿意留下“癸未”二字,这使他太伤心;故把“甲”与“壬午”中的“午”一并,就成了“甲午”,意在表明:这是个“假”的“午”年。
  除此之外,认定脂砚、畸笏为一人,还有两个旁证:
  其一,就是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只写到元、迎、探、惜四人的灯谜,再无下文;后一页白纸上写着:
  
  暂记宝钗制谜云: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春  畸笏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