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八景终于知道了,原来还有传说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7 1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忻州就有古八景之传说。这八景分别为:陀罗避暑、仙人棋盘、东岩映月、金山六洞、石岭晴岚、伞盖青松、双乳浮楼、阴山吃石。

5

主题

-5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忻州收藏家 发表于 2014-6-27 1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请你回头看看,站在你身后的一直是我。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7 1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堪称相得益彰,烨烨增炎,看那山脊梁的长龙治水,沟壑间的龙嘴吐玉;再看那山腰上的层层梯田,蓊郁的森林,叽叽的鸟叫,耕作的人群,不啻给陀罗山的画廊增添了崭新的内容,而且与人民的生活和利益联系了起来,引水上山,实乃续五台山的后篇,起本西游汉字第一章。陀罗山的匾额是:“云近日低,到此清凉。”言简意赅。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8 02: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含岚气秀,灵芝瑞映石花妍。
舟山入座千屏拱,牧水盈眸一带缠。试向深林寻古迹,烂柯仙局锁寒烟。
独担山的高大和时久,山色奇奇,丽和秀气,牧水的环绕和“仙人棋盘”的地点均点出了。
明学者弘治十四年忻州知州、山东沂水人杨光泽的《独担登高》五言绝句云:
竹杖分开草,芒鞋印破沙。一声两声鸟,千片万片花。
该首诗写的悠闲淡静,婀娜多姿,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妙语天成。正德年间忻州知州朱良的“独担山”诗写道:
“突兀山峰势耸孤,独担名揭自浮图。担山无补人间事,担起世间事,担起乾坤是丈夫。”
浙江余姚进士,万历二十九年忻州知州杨维岳的《独担登高》云:
“九祈层峦拱鹫峰,冈原历乱插芙蓉。独担忽若腾蛟舞,双峙相看踞虎雄。云锁芝房长护紫,霜酣木叶竟流红。振衣绝巘狂呼白,兴剧泠然欲御风。”
纵观这首七律,首联写静景,颔联状动景,颈联言高处,尾联抒观感,由高而低,由低而高,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纵横交错,腾挪迭宕,抑扬顿挫,色彩缤纷,浩浩乎如凭虚御风,泠泠乎似羽化登仙。四下物华囊括胸臆,八方动态尽收眼底。宛若一幅斑驳陆离云舒霞卷的泼墨山水画。
清代康熙间周继殷的《独担山和壁间韵》道:
“形胜天开画不成,从来八景旧传名。遥峰斜映千波翠,远水环流万巘清。童冠与偕日影蘑,行歌互答月华明。人生乐事诚何限,剩得余情寄一铭。”
诗人莅临“千波翠,万巘清”的独担山,浸沉胜景,流连忘返,乃至“日影暮,月华明”,欣然命笔,情寄一铭,发出了“人生乐事诚何限”的慨叹。情景交融,相映成趣。
乾隆学者的《独担山》绝句曰:
“大力乾坤一担担,区区拳石亦何堪。问君担向何方法??笑指竹扯双耳尖。”
同时学者张作舟的五言绝句《独担山》亦描摹得奇峭瑰艳,花姿招展:
“高峰何崛起,独力半撑天。世上多奇绝,谁曾与共肩。”
这两首绝句的共同点是:构思卓然,起句不凡,拟人修辞,一语双关。独担山硕大无朋的形象,顶天立地的气概,独当一面的体魄,旋乾转坤的夯劲,跃然纸上,咄咄逼人。“独担游春”、“仙人棋盘”合为忻州古景之一。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8 05: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景、东岩映月
前面写道,忻州东南的系舟山曾因尧禹时代在涛涛洪水中拴缆稳舟而命名。又说该山是太原龙城的一条龙脉,龙脉有伤,龙体必病,风水便损。宋太宗赵光义扫灭北汉后纵火焚烧太原,片瓦不留,为斩草除根,还派人马削平系舟山主峰,说是去掉龙角,截断龙脉,以防死而复生。这显然是统治者昏庸和残暴之举,劳民伤财而已。但丝毫没有荡涤系舟山一带天造地设固有的壮美景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金元之际的北方文雄、一名声煊赫的大诗人元好问曾几何时,就诞生在系舟山脚下的韩岩村。真乃龙凤呈祥,凤恃龙威,龙脉显灵。
《忻州市地名录·山名》载:读书山亦为系舟山余支,因金代元好问父元德咱隐读山中东岩(并以东岩自号),金朝人赵秉文改为读书山。读书山山势矗然挺拔,峻峭雄伟,由东北伸向西南,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1559米。山腰福田寺的月夜奇景,称“东岩夜月”,为忻州古景之一。赵秉文系金代文坛领袖,他对元好问十分赏识和推崇,在颂读遗山《家山归梦图》中便即物起兴,思绪奔涌,吟诗道:“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侄称元子读书山。”可见山与遗山,特别是与遗山父子的读书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随后遗山和诗曰:“天门笔势到闲闲,相国文章玉笋斑。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按:天门:指帝王宫殿之门,暗指唐代的诗圣杜甫;闲闲:赵秉文号;相国:指赵所任礼部尚书 之称;玉笋:喻美士众多,如同竹笋齐发一样;读书山,遗山有时也简称东山,遗山在《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中自注:“系舟,先大夫读书之所,闲闲公改为元子读书山。又大参杨公叔玉 撰先人墓铭。”这就是读书山的由来。)
这里溪涧萦回,岩壑幽邃,古木清泉,山清水秀,为忻州之名胜。福田寺宽广不盈丈的小屋,便是遗山自名的“文室何所有,琴一书数册。闭门无车马,明月即佳客”的“丈室”,也叫“留月轩”,为望月极佳处。
相传,古时候,每逢农历十四、十五清朗的夜晚,站在城内县衙大堂门口,向东南读书山的福田寺眺望,便可以分明地看见一轮皎洁的月亮在那里闪烁,它比天上的月亮还要大,还要圆。这 是怎么回事呢??它是元好问幼年时在福田寺读书时画的假月,竟成真月。元好问从小就非常好学(好问可想而知),4岁从王氏学诵诗,步入书香文海。随父元德明前往福田寺读书时,天天总要学习至夜阑人静的时刻。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8 09: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年夏天,天气十分燥热,憋得令人难受。一天,元好问打开窗户读书,一只红肚子马蜂,嗡嗡地飞了进来,在元好问头上不停地盘旋打转,颉颃冲翻,摇曳作响,因为影响潜心静读,元好问便不耐烦地把蜂打死,扔在了笔筒之中。接连数晚,如此这般处置红肚子马蜂于笔筒后,仍然有—只马蜂照例钻了进来,绕着元好问飞来飞去,总不离开,似有执意。到头来元好问还是把它 打死,扔进筒里。久而久之,死了的红肚子马蜂积少成多,装满了笔筒。就在这天晚上,元好问吹灭蜡烛,躺在床上默想诗句,忽见桌上的笔筒里闪射着金黄色的亮光,照得周围如伺白昼。元好 问惊奇了,忙将笔筒里的马蜂都倒了出来,仔细端详,无论是早死的还是迟死的,也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一只也没有干枯了,而且一只只都是金黄金黄特别好看,使人目炫。于是,元好问就把 红肚马蜂一只一只地掐去头部,留下肚子,集中到一个大碗里,捣成糊浆,又掺了水,在福田寺后殿面对县衙门的雪白墙壁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当天空那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它也放射出金灿灿的耀眼光芒,一个月亮在高空,一个月亮在墙上,两个月亮一上一下,争辉斗艳,竞相媲美,像两颗璀璨熠熠的星星,所以,每月十四、五的晚上,天气晴朗时,人们站在县衙门的大堂口,便可望见又一个新月挂于系舟山下,后来,人们就把这叫做“东岩映月”,也叫“东岩望月”或“东岩夜月”。
明正德间党承志的《东岩夜月》云:
“米轮辗碧夜光寒,最爱东岩寺里看。辉映楼台金界净,影澄林壑玉壶宽。松楸香似飘丹桂,泉石声疑咽素鸾。忆昔读书人不显然是统治者昏庸和残暴之举,劳民伤财而已。但丝毫没有荡涤系舟山一带天造地设固有的壮美景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金元之际的北方文雄、名声煊赫的大诗人元好问曾几何时,就诞生在系舟山脚下的韩岩村。真乃龙凤呈祥,凤恃龙威,龙脉显灵。
《忻州市地名录·山名》载:读书山亦为系舟山余支,因金代元好问父元德明隐读山中东岩(并以东岩自号),金朝人赵秉文改为读书山。读书山山势矗然挺拔,峻峭雄伟,由东北伸向西南,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1559米。山腰福田寺的月夜奇景,称“东岩夜月”,为忻州古景之一。赵秉文系金代文坛领袖,他对元好问十分赏识和推崇,在诵读遗山《家山归梦图》中便即物起兴,思绪奔涌,吟诗道:“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可见山与遗山,特别是与遗山父子的读书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随后遗山和诗曰:“天门笔势到闲闲,相国文章J玉笋斑。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按:天门:指帝王宫殿之门,暗指唐代的诗圣杜甫;闲闲:赵秉文号;相国:指赵所任礼部尚书之称;玉笋:喻美士众多,如同竹笋齐发一样;读书山,遗山有时也简称东山,遗山在《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中自注:“系舟,先大夫读书之所,闲闲公改为元子读书山。又大参杨公叔玉 撰先人墓铭。”这就是读书山的由来。)
四景、金山六洞
金山位于城北20公里处的市界边沿,为五台山支脉。《九域志》:“程侯山属赵地。”《五朝志》载:“秀容有程侯山。”因春秋时晋国的义士程婴,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舍身拼命和公孙杵臼合谋,曾在此山藏匿赵氏孤儿(赵武),避开了奸臣宠嬖屠岸贾的捕杀,故名(按:一说是盂县藏山,山腰有藏身洞及藏山庙)。山巅建有程婴祠(现已拆毁)。所谓六洞者,乃为金洞、银洞、铜洞、铁洞、硫磺洞、蜜蜂洞也,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8 15: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棺椁内同葬不可。”于是便对儿子说:“我死后你给我做支石头棺材,把钢鞭也放在里面,千万别传给后人。”
讵料,儿子听了后想:“侬家从来没有听过父亲一句话,对于以前的事来不及补救了,这是老人家最后的嘱咐,无论如何得按父亲的意思办,以尽儿子的孝心。”于是果真结结实实地做了付石头棺材,并把钢鞭也同时放了进去。从此尉迟恭再也没有转生,钢鞭没出世,杳无音讯了。因而,忻州、原平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若要金山开,除非尉迟恭转回来。”  确实,“尉迟恭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这是与他青年时代聆听道人旨意,接受圣仙秘诀,不无关系的,也是导致其归宿的必然结果。
《忻州志·仙释》载:“金山铺(在金山之麓)铁佛寺,相传前明崇祯年间有僧入寺,久不见出,视之于伽蓝位坐化。清道光年间伽蓝座后墙倾圮,见有真骨出焉,始信传闻不误。又传有老 僧宗潭字紫澜者,一日坐化,鼻垂玉柱。”证实金山是一造福宝地。
现在的金山脚下已经有了“跃进湖”,倘使尉迟恭死而复生的话,他就别再舍近求远寻觅淘金河了。金山上取石的车马川流不息,探宝的人儿来来往往,种植的庄稼到处都是。金山湖中波光粼粼,鱼群翻转,湖畔水滨,树木成荫,男女谈情,人头攒动,桨声伴着欢歌笑语,浪戏引发改山易地。真是道人显灵,尉迟还魂’僧侣再现,在[非法关键词已被屏蔽]的正确领导下,洞门业已大敞,奉献解数,展开了新的风韵和画卷。
金代文坛的杰出诗人元好问曾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通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七言绝句《金山》,诗咏道:“横青叠翠几何般??玉镜修眉十二环。常著一峰烟雨里,苦才多思是金山。”  按:金山从东侧观察,巍峨高耸,如九天揽月,由西侧看,势呈金形,中顶突起,撇捺相交,陡然而上,南与银山对望。
这首绝句的首句是总,述金山外貌的美丽景色。第二句用拟人和比喻进一步形容金山的妖艳可爱,塑造了一个照玉镜,修画眉,梳髻鬟的姝女形象,想像奇特,构思精奥,画龙点睛。第三句突出一峰水中的倒影风姿.亦言其高耸,烟气罩,雨中沐,涟里浴,妩媚永恒。末一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尽其才,善思索,避风尘,锁闺阁,乃是对金山的总看法、总评价,也是前叙金山梳洗打扮、淡妆浓抹的落脚点。本首诗既表现诗人浓郁沉挚的乡情,也在抒发自己“怀瑾握玉兮,穷不知所示”(《楚辞·九章·怀沙》)、追求隐逸的操节。它属于纪游咏迹,抒怀感兴之作。
明党承志的《金山绿洞》:“金山亦复号程候,山脉云中接上游。程为藏狐名不朽,金绿采矿洞还留。云从恒岳连天去,水绕滹沱入海流。遥望一螺雾里,不胜清思费吟讴。”  
这首七律的首联是写金山的别名和位置;颔联忆贡献;颈联和尾联是写景寄情的,连天的云霭接上恒山,水绕滹沱流入东海,一峰宛如螺髻烟雾朦胧,水色山光难以名状。极褒溢美之词,跳动于字里行间。所谓“水者”,降大任考证即是指: “当年金山四周有水光潋滟之自然湖,山形倒映,风姿卓约”(《元遗山新论》)。与今合拍而不牴牾。王治的《金山》诗:“混沌谁通窍,金胜姓画图。年深迷采处,义重惜藏孤。世态几更变,烟岚时有无。程侯乘永誉,独与此山俱。”
山貌典故,史变永恒,一线贯穿。
杨维岳的《金山绿洞》:“修蛾隐约亦嶙珣,俯看并原渺一尘。浮碧将无凌朔气,凭虚疑是化金人。故侯肮脏千秋在,古洞神奇异代论。莫以金银夸气象,桃花久暗武陵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8 18: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七律的首联是写立于高处描景,颔联写感受,颈联写评论,尾联为颂词,请看金山闪金烁银,气象迷人,此处胜过陶渊明在《桃花源》中所说的武陵郡那样的景色。
宿尚谦的前题《金山》:“金山绿洞何深窈,采矿寻砂不可晓。疑是程侯藏赵孤,预将此穴虚扬表。”
本诗着重在忆旧怀古,委婉含蓄。点出金洞深不可测,好象藏孤天造地设。
清人杨述的《程侯山》:“仗义亭亭立赵封,非徒慷慨就从容。当年了却存狐业,化作西耒第一峰。”
这首绝句写景抒情双管齐下,一箭双雕,前两句先写景后抒情,后两句首抒情次状景,错落有致,参差变化,曲折摇曳,境远意邈,笔下珠玑,言简意赅,诗味隽永,情景交融,犹如口占,一气呵成,巧缛而不见斧凿,绮丽而绝去浮靡,诚属金山的绝唱。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9 01: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学者张铣的《石岭关》诗:“关城陡拔接中条,岩磴层层细路遥。隐隐人旋山踏雾,嘤嘤鸟惊石迁乔。千家灯火烽烟靖,万叠峰峦宇宙寥。揽辔南征恣游眺,晴岚一带正堪描。”
这首七律主要是写景,首联写关山的大和高,表现在连接中条山,直上细路遥;颔联写到动景,“隐隐人旋”雾中行,“嘤嘤”鸟飞另换窝,表现人和鸟的动态,衬托出人迹罕至,登上峰极;颈联由高展到了面,抚今追昔,蜂烟已过去,宇宙显寥廓,使人油然想到石岭关是历史上的险要之地;尾联是诗人的观感,认为“揽辔南征”、“石岭晴岚”,极富诗情画意,蕴藉恢廓,有许许 多多值得骚人墨客描写和讴吟的地方,文笔曲折而耐人寻味。
党承志的《石岭晴岚》:“石岭巍然列郡南,系舟白马远相参。峰头露冷秋偏早,谷口风和景易酣。关塞险间通鸟道,云雪作处有尤潭。晴岚万叠真堪画,水色天光共蔚蓝。”
这首诗首联写位置,颔联写气候,通过峰头与谷口冷暖的差异,突出石岭晴岚的清高;颈联写鸟道和雨水,细路盘在空,龙潭上云间,瀑流向下泻,时有云雷作,诚然是何等的壮观;尾联触景生情,发出慨叹,“天光水色共蔚蓝”是对“石岭晴岚”的具体描绘,形象的点染。
王治的《石岭晴岚》写道:“幛列南山翠,层层石岭横。塞鸿冲月度,征旅逐霜行。岁久危途易,时平古戍轻。遗山重故国,到处危途易,时平古戍轻。出山重故国,到此眼偏明。”
这首五言律诗是描写石岭晴岚的夜景,请看大雁冲月飞,征人霜上行,又因此地兵戎频仍,军旅交接,所以危途变易,戍守常驻,最后以遗山热爱故乡作结,全诗气氛淡静,记实逼真,充满对战乱的憎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sxsxzszy 发表于 2014-6-29 04: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维岳任知州期间,曾慕名登临石岭关,吟成《石岭晴岚》一诗:“岩险真成百二雄,浮天苍翠幻如龙。西来不散函关气,东去遥开阆范风。定佛龛前金步障,飞仙掌上玉芙蓉。上方更有杨枝露,记乞为霖施太空。”(自注:余两祷白云洞皆雨)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画了石岭关山峰的峭萃、颜色、变化、险要与神往,从其险要上讲它可与涵谷关比拟;由美景而言,这里如神仙居住的阆苑琼阁;后四句是写诗人游历中步入石岭关的白云洞后,沿线所目睹的佛偶形象,“金步障”是说金鸡步帐,坐障金饰而华美,彩画金鸡而显贵。其上箕踞、掌中持着晶玉芙蓉的飞仙,娴雅逼真。最后两句是写白云洞里下滴甘雨的情景,杨枝甘霖,记祈来空。同时也是为雨霁现晴岚,引人入胜作伏笔。
宿尚谦的《石岭晴岚》:“天涯南北远相通,石岭关头霭浓。多少征人时络绎,恍疑身在画图中。”写景怀史溶为一炉,明白如话。地利、瑞气、征战、心绪,水乳交融。
清代《石岭关道中口占二绝》:“雨余爽如秋,袭袂岚光翠。蛙声风去来,前溪芦叶邃。峻冈泻飞涛,停舆问前路,炯然倦眼开,夕阳山下树。
石岭关头石路高,车声轧轧马萧萧。关河极目风烟净,雨洗晴岚翠染袍。”
以上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都是抓住石岭关的自然特点,进行描情写景,其中有凉爽的气候,翠绿的山岚,断续的蛙声,前溪的芦叶,飞涛的倾泻,观光的车辆,树木的夕照以及攀越的小路,车马的声音,风烟的纯净和游客的衣色,挺直的石笋等,可谓内容丰富,缤纷绚丽,天上地下,无奇不有,读之而味烈,钻之而有声,仰之而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