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和推恩令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3 18: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汉一代以无为治天下,历经汉高、吕雉、汉惠、汉文、汉景诸皇,国力复苏。
  汉武初年,有了七国之乱。
  盛世楚歌
  ①项王哀歌
  汉高和项王,都擅楚歌。
  项王于垓下败亡之际,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项王一生刻薄寡恩,故其兴也瞬,其亡也忽。
  项王其人,ㄧ匪首耳,故难善终,杀人子弟甚多,掠人妻女无数,不败将何往??
  有言项王败于坑秦卒、屠诸城树怨太多失民心而败。也有言项王吝赏惜罚,用人不当而众叛亲离而败。
  然愚以为,项王之败,在于短视无能,沐猴而冠。
  以屠城坑降为例,秦于长平坑赵人四十余万,秦亦灭赵而一统天下。蒙元于欧亚屠城无数,亦享国数十年。满清屠江南诸城,不妨其久坐江山。
  可见,残暴无道,和王朝兴灭未必有根源性联系。
  再说赏罚用人。吴起赏罚分明,用人得人死力,每战几乎必胜,却终生流落,老年横死。明太祖刻薄寡恩,勋旧无一残存,大明仍享百世基业。
  可见,吝赏惜罚,和王朝兴灭无必然连系。
  项王英雄,然而气短,终生以灭秦为己任,无复他念。故秦灭之时,即是项亡之日。常人无志,尚可苟活,君王无志,其死不远。
  汉王入关中,淫逸丧志,萧何樊哙力谏得醒。
  项王制天下,骄横失志,几无人相劝。范增不以治国之道相佐,却谏以诸候兼并之策。诸项诸将,也以功多功少争封争宠为乐,不知难之将至。
  汉王久为亭长,自知百姓疾苦和治民之道。
  项王身为豪侠,功成名盛时众人来助而不感激,垂败名毁时众盼亲离而不恼恨。
  故霸王只可九胜,不可一败。
  豪侠者轻生死,亦轻他人生死。
  轻生死者,无远虑,治身尚且不足,何谈治国之略??
  项王哀歌,当回响千古。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3 21: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汉武初年”当为汉景初年”。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0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盛世楚歌
  ②汉高龙吟
  汉高平叛之后,返回旧居,和父老相聚作大风歌一首: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返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项王不在,韩彭已除,黥布将灭,高祖迟暮。
  大风歌,有豪情壮志,也有担心忧患。
  诸吕权盛,除诸吕必废太子,而太子已得张良等重臣拥护,又无恶迹,废之无名。
  更可怕的是,一旦废立,必启诸刘王的野心。
  商代君位,兄终弟及,有商一代患难实多,华夏王朝,未有如商代一般多次迁都者。
  周代鉴于此弊,开启了嫡长继承制度,周的江山相比商代就稳固多了。
  废立之际,必启奸狠之心。故始皇不喜扶苏,仍以大位相传。
  汉高既不能废太子,诸吕又无诛除之借口。
  所以虽胜黥布,汉高有忧。
  白马之盟,便是将身后事托负众臣。
  汉高其人,仁智兼有。赦韩信不杀,留吕雉不除,非仁人何能为之??
  雍齿屦叛而用之,秦民为敌而爱之。非仁人谁可为此??
  萧何独留而不背心,韩信独立而不叛乱,张良留韩而助汉。
  汉王待人,如仅仅是”推衣及食”的小恩惠如何可信??
  汉高黠智,多以智胜而不以力为。 陈平之谋、张良之智、韩信之略,皆受汉王之制。
  故西汉灭亡,人心思汉,复有光武之东汉。东汉灭亡,人心思汉,复有先主之蜀汉。
  汉祚绵长,必有其因。
  汉高仁智深远。一代英主。
  汉高龙吟,当传千古。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0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前因后果
  ①封建藩篱
  秦以郡县制ㄧ统天下。项王恢复六国又新封诸候。
  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半两钱、官道、小篆统一了经济,也统一了文化。而其清一色的郡县制,更是令举国政令畅通。
  秦之前,天子封诸候,诸候封卿大夫,卿大夫封士,士之下有国人野人,国人野人下有各种奴隶婢仆。
  下到奴隶,上到卿大夫,各为其主。士知其主而不知国君,卿大夫知其主而不知天子。
  封建制度,是旧部落制度的延续。是周王室对周边部族一种以臣服换庇护的契约国家制度。虽然松散,却是在生产、交通、文化不发达的先秦时代最合适的制度。
  然而周末,各诸候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暴涨,周王室却没有实力继续维持秩序。
  晋楚齐秦,争霸纷纷。秦国的公族势力最小,郡县制实行的最彻底,所以秦君对秦民如臂使指。
  有言秦全民皆兵,所以胜六国,愚认为,秦全民皆兵,全民皆农,全民皆贵族。战时全为兵,耕时全为农,以首功为上,人人可获封赏。
  秦的黔首和罗马的公民有相似的权益。所以秦军战力为七国翘楚。
  郡县制是政令畅达的保证,外加民爵制度的刺激,秦以一域之力统一天下。
  项王灭秦,非一人之力,不分封难孚众望。所以他不旦封了有功的六国之后,还不得不让最强的部下裂土称王。
  项王勇悍,以力压人而非以德服人。又无治国富民之策。与诸候的多次争战,只是在用楚军精锐的消耗和汉军换子。
  楚军在耗子弟兵的老本,汉军的头颅却如韭菜割而复生。萧何钱粮不断供应汉王,韩信兵力时时供遣汉王。项王败于垓下。
  项王分封,终于自毁。
  汉高擒韩信诛彭越收拾异姓王。同时吸取秦公族太弱的教训,分诸刘王。这是一种倒退。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05: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老虎的学问
  武松打虎,真真假假地,于是观众散了。
  为什么呢,井阳岗下喝酒的戏份太多,大家等不及了。
  其实,老虎未必非打不可。改良品种,培养成小形化的虎,让大老虎生小老虎,小老虎生小小老虎。不仅能除虎患,还能培养出新的宠物品种。
  所以,所以,你懂得。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07: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事,下一节《秦亡之因》晚上再上。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1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因后果
  ②秦亡之因
  在汉高看来秦亡有两个重大原因。
  秦劳民过盛,法令过严,妨碍民生。所以汉王简刑罚、轻税役。
  秦公族太弱,军权政权旁落。所以汉高分封诸刘,以求藩卫。
  愚认为,汉高对秦亡的第二点看法是不很对。当然,我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看问题了,如果我不站在现代人的立场看历史以求学以致用,那读史又作何用??
  〔立论〕秦亡与公族太弱没有必然连系
  愚以为,秦的公族制度是有划时代的先进性的。无功不受爵,让秦民享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优越地位。
  民爵制度让黔首有相对公平的竞升通道。六国兵卒打仗更多的是一种义务,秦兵却是一种自觉。这种军国主义制度,后来被蒙元和满清部分采用就横行东方。只所以说部分采用是蒙满有强大的贵族,而秦的公族几乎不比平民多多少特权。
  秦的勋贵也往往去职后很少有特权的。白起商君赐死,吕不韦谪蜀,扶苏谪边。
  所以秦法之严,黔首乐之。秦国之政,系于一人,如臂使指,极为高效。
  所以,弱小的公族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因素。权贵越弱,国力越强。
  所以愚以为,秦亡有以下原因:
  一是以天下之力奉一人之欲,不惜民力。
  二是以战立国,六国亡时,秦国亦亡。没有战功来滋养秦民,秦民必有不安。所以只好继续开动战争机器北御匈奴,南伐。
  三是秦兵暴横,凌辱六国之民,恶化了民生。
  所以,项王坑杀秦兵是六国对秦民的愤恨。秦军灭义军不力,既有长期征劳后的疲倦,又有对以战功升迁不公的不满。
  始皇统一天下,秦民有功赏者希望卸甲归田,无功赏者希望做战立功。所以秦修长城、修陵墓、巡视天下除了满足始皇政治目标外,也有意无意给了秦民立功机会。
  赵高执政,赏罚不公,秦军不再拥护。
  愚认为,秦亡与仁德不修,以天下奉一人,民不聊生。
  秦亡和公族弱无关。汉高分封是倒退。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13: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码字,发上来才发现那些笔误。不一一修改了,不太影响理解。何况这种贴子,不流畅清晰未必不是ㄧ种美感。
  明天再写吧,手都酸了。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15: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因后果
  ③文帝即位
  汉惠早死。吕后为保地位,立了几个幼帝。同时又立诸吕为王。并杀掉有威胁的赵王等刘姓王。
  汉宫权臣陈平周勃等暗隐不发,齐王刘襄等诸王也等待时机。吕后一死,皇权一派即对后权一派发动政变。
  诸吕尽除,吕后所立少帝被杀。汉高嫡传尽灭,只有从诸刘王中选出一位皇帝。于是文帝即位。
  文帝是一位值得了解的皇帝,因为他是第一位选议出来的皇帝。文帝的皇位是汉室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文帝即位的合法性在于”人望”,这是始皇汉高这样以武力取天下,和胡亥惠帝这样以诏命即位的皇帝。
  汉文帝这种”臣选”皇帝注定了他只能以一种宽和的态度来调和各种势力集团的利益。
  在汉文时期,对民众宽和,废肉刑;对诸侯宽和,多忍让;对匈奴宽和,和亲笼络。
  汉文时期,诸刘王的实力比汉高、吕后时期又进一步。
  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乱,虽然平息,但是诸候国对中央皇权的窥视并未中止。
  贾谊于此时上疏《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希望文帝削藩。
  但文帝在时仅分齐国为六,淮南为三。对其它诸候保持了宽和忍让。
  吴王刘濞此时因为拥有铸币权,日见富强。文帝就授予亲信邓通铸币权来和吴王暗斗经济战争。
  其本上说,七王之乱的苗头在文帝时已显露。所以文帝留心选拔周亚夫,并告诉太子将来重用。
  文帝驾崩,七王之乱的暴发已成定局,无可避免了。

15

主题

-15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楼主|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9-14 1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太祖的功过
  太祖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有容人雅量,却不容功臣。
  太祖得天下,不是靠其他,而是胸怀。统一战线、多党胁商,这比中正先生的鼠肚鸡肠一比,可知太祖之胜,绝非偶然。
  然而,太祖反右,文革等等,似乎又和即位前的博大不符??
  我只提一句“要文斗不要武斗”,这话什么意思??太祖英武,深知止戈之意,文斗就是”破心中之贼”,而非”破山中之贼“。
  我用一句话来评论太祖,就是:
  以无私害公利,以未来害当时。
  至私害私,至公害公。并非所有人甘得清苦,乐于奉献。大智大勇者,有大野心。太祖欲以无私行天下,除了利用纯洁的红卫兵别无他人可用。红卫兵纯洁是纯洁,有几个有理智和眼光理解圣意??
  太祖依靠林总力压众臣,所以有群小搞大跃进迎合上意,明智者已被噤声!!
  以公害公,所以有了不可理喻的大跃进和文革,只是因为太祖不肯用那些有私心却也有才练的重臣。
  太祖只求大公无私,却不愿容他人之私以成至公。可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