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双鱼双鱼 - 

江城回味

[复制链接]
小海棠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小海棠啊 发表于 2015-4-25 08: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楼主继续啊!!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8: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喇叭口收底的位置有口井,对面有条巷子可以直通新芜路,据说再往前还可以抵达北京路,想来就是如今中和路的位置。过了井,走几步,又过了左手一条通往南边长街的巷子后,就会感到一下子安静下来了,那人声喧哗和车来车往,仿佛前一晚的梦,隔了后脑勺留在后面。潜意识里,是井水吸走了喧嚣,还是大部分商业氛围从那两条通往商业街的巷子自然而然流走的缘故??

  此时才会留意到两边的房屋,巷子和脚下的路面。七十年代,路是青石板路,人走车行,岁月磨砺得每条石板都是中间微凹周边稍凸的圆润形状,青也多数成了浅赤带白。石板的缝隙间如两侧一样,露出黑色的泥土,一下雨便成了麻烦,粘鞋底,溅裤脚,到了院门口个个人跺脚蹭泥动静大得山响。后来改成了水泥路,少了黑泥,穿着给力的大雨靴,便会怀念昔日看别人踮着脚在各条石板高处小心寻找落脚点的窘态。

  街边多是屋檐低矮的两层小楼,也有一层的,怀疑是从小楼外墙搭出来的简易房。门和窗都小,门内外间多是一个饭桌几张椅凳,一个碗橱,桌上收音机从早开到晚,街边的煤球炉架口锅就是厨房。有时一掸眼,见到更小的里间,光线昏暗,也许小得只够摆张床。住在这种房子里的,多是佝身低头进出的老头老太,神情不自然也不自信,看起来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融入这个城市。人们在他们面前无动于衷地走过,从来也不会留意到身后那些窥探的眼光,低声地议论。住处的局促,仿佛也让他们的精神世界缩成了小小一团,仿佛惟有这样才能有些许的安全感。

  下二街的前中后各段分别刺眼地兀立着几栋筒子楼,不知是哪个单位的宿舍楼。它们丑陋霸道,却让街上的居民羡慕。坚固,高大,不漏水,光线好,家家有自来水,四个现代化哪个都没住宅现代化重要。更何况楼里进出的全是有正规工作的大人,穿戴整齐的小孩。人家是有组织有单位的人,什么都安排好了,哪像老子。。。。。。

  中间一小段街道又开阔了一点,那是宣城地区公署办事处的小楼。门前有台阶,门侧有牌子,白天有办事人员进出。到了晚上,楼里没两个房间开着灯,但楼前的路灯却照亮了周边一长段路面---整个街道,另外也就是口头和近街尾处还有两盏路灯。路灯电线杆下,不知道为什么成了附近住户晚上堆垃圾的地方,也许是人的心理上,垃圾也需要有个依凭,不是靠墙就是靠个电线杆---归属感。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8: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楼前右手就是通大菜市的横巷了。正对巷子的那家人,干的是归置鸭子,杀鸭子拔鸭毛处理内脏的粗活。江城人吃鸭子的传统和热情都很可观,这家的生意便也异常红火。路过的时候,常见到光皮鸭白乎乎挂成一排,大柴油桶里的煺毛水冒着热气,夹着不太真切的鸭子的腥气,一个板凳上的瓷盆里,凝结的鸭血娇嫩如豆腐。这家的老太太健壮,做事麻利,嗓门大,一口扬州口音的江城话常在我家院门响起,她和楼下的陈家是老乡。她的几个儿子都是一米八左右的大汉,虎背熊腰,脸微红,脖子尤其粗,是街上顽童最敬而远之的。但也从来没见他们跟谁动过手,就连自己家的孩子也没见他们打过。许是花了心思的缘故,这家门前不脏不乱,鸭毛鸭内脏各归其位,地下流着的污水,也只是湿了自家门前而已。

  横巷说是巷子,却比下二街还宽些,两部货车对开都能过,一直到了大菜市北沿才缩窄,百十来米后正好岔进新芜路中段。下二街人潜意识里,几乎把小一半巷子当成了自己街的一部分。

  走进巷子几十步右手,就是个油条摊子,油条糍粑卷子,街上人从五十年代开始吃了半个世纪,师傅都换了几拨。油条摊子对面的豆制品厂,每天早上九十点钟和下午三点多钟,几种不同的机器依序或同时隆隆作响,打破半条街的宁静。如果赶巧,几步之遥的菜市豆制品摊位买到的豆腐和豆腐干,或许还带着微温。江城人几乎顿顿离不开豆制品,老豆腐嫩豆腐,千张,豆腐裹子,白干子酱干子,想到半城人饭桌上的一样重要原料就来自我们街上,虚荣心总有些小小膨胀。

  油条摊子背后,是个单位的技校。周日的时候大门常常忘了锁,也许是有意留着。许多人不知道,那里面的厕所干净,蹲位还常有空当。知道的,厌弃了寺码头大众厕所的爆满和脏得一BD糟的环境,肚子里屎涨的时候,便会溜进这里,解一次上档次的手。

  再远过了路口向前,是酱坊。打酱油是江城小孩最早能找到成就感的家务活,其它譬如买盐买糖,买味精淀粉,米醋,豆瓣酱,辣酱,臭豆腐乳,五香粉,大头菜萝卜干小酱瓜,也是跑这里,也是一样表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调料的事情,交给我了。

  这个路口左右和下二街平行的巷子,就是江城最拥挤的地带了:大菜市。本身这国营菜场是在路口东北一个宽敞的大棚子里,四面带墙带门。但是真正的买卖双方,却绝大部分是在这菜场的南边和西边两条巷子里:菜农,鸡贩,鱼贩,肉摊,点心铺,固定的和不固定的摊贩,挑担子的,推板车三轮车的,拎筐子篮子的,甚至坐个小板凳或街沿,货色直接摊在面前地下塑料布或稻草上的,把路面挤得只剩中间窄窄的一条。他们后面的门面房,是日杂货店,干货南北货店,小吃店,小五金店,以及每天把门板上得严严实实,为门外白天几无止息的噪音郁闷不已的住家。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8: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过几个院子,街北是个大宅子了。巷子前一条小路,一直向北,过了公安巷再出来,正是新芜路的人民电影院,这出口的一块凹进去的空地,曾经有个小人书摊,书多看书的人更多,生意兴旺。宅子里面带柱廊的大瓦房,两侧有厢房,围出个规整的大院子。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这宅子是下二街小学,妈妈姐弟四个都在这里上过学。我也在这小学临时插班过一个月,一个班里四十多人,全是附近几条街的孩子,或者也有再上一辈住在街上,父母图方便送过来读的。

  课间休息,门外常有个老太太挎着竹篮卖油炸小螃蜞,面浆里薄薄拖过炸透了,又脆又鲜,小的两分,大的五分。我觉得大的显然要好吃些,但却不是天天吃得起五分钱的豪华螃蜞的。

  过了几年再回下二街,小学撤销了,宅子变成了街道办的一个点,我们再也没有进去过。之前念念不忘的炸螃蜞,再也没有吃到过。

  小学门口向前几步,街道突然奇怪地打个横再转了两个弯,这才到了头,接上了南北走向的寺码头,这条路如今叫青山街。在街口朝左看,尽头处露出明朗天光,那正是青弋江的最末梢,向前几十米,它就汇入了长江,交汇处的近角,中江塔雄伟伫立,是涉水路过江城时所见的城市标志。向右看,街巷重重,末了和下二街上的大部分巷子一样,将汇入新芜路。贩烟的不法商贩很少取道下二街,多数不是走江边长街,就是走新芜路转吉和街,那里路宽人杂,便于迅速隐身。

  每天我们都会数次到寺码头报到。原因无它,人有三急尔。街口斜对角,便是周边区域的主力公共厕所,男厕就有八九个蹲位。每天早上六点多到九点多,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晚上七八点,这厕所都是一位难求,蹲着八九位,前方虎视眈眈满脸焦急站着的总还有四五位,还有匆忙来匆忙去的拉尿的。甚至近夜十点左右,这厕所偶尔也会客满,是因了一些相信“睡前一泡屎”歪理的家伙正在做每日的最后一课。

  寒冬里拉肚子的时候,半夜里抖抖索索走进这厕所,不知为什么,总还能看见里面蹲着一两个人。彼此看见了,竟都有些高兴,有些欣慰。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8: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街景和临街的房子是下二街的皮和肉的话,那么两侧的二十多条巷子和小路就是这条街的骨骼和血管。每条巷子都像个故事,开始,展开,衍生,然后或嘎然而止,或自然而然地结束。它们又像是有年龄的,有表情的,有履历的,深夜或午后行走其中,有呢喃,有浅笑,有细叹,有轻啜,微弱而断续。你以为那是人声,但那声音又分明出于砖墙,出于瓦顶,出于路侧屋角的杂草中,又或者,出自熟睡中老太太的鼾声中,关于遥远过去的梦境的回响。定下细听,却总是什么也听不见,静得不真实,便以为刚才的感受是错觉,是无中生有。

  初次闯入一条巷子就像小小的探险。也许那是两边住户密集的小路,无业或下了班的中青年汉子冷冷盯着你走过,像是琢磨着猎物,也许那是所有门户紧闭的窄巷,唯一的声响便是自己的脚步,但偶尔后脑勺无端发痒,心里明白那应该是侧后方的某扇窗户后,掀起窗帘一角死盯着行人的一道锐利目光。有时眼前的路越走越窄,一堵墙蓦然横在眼前,让你明白了这是个死胡同,不得不无奈回头,有时却在绝路尽头,突然发现对面有人像是从墙里走了出来,进上前一看,原来是路在侧面转了两个直角拐弯,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

  有的巷子口更像个门厢,横跨两边屋墙上搭了个过桥跨街房,光线昏暗,走进去却是寻常光景,往前突然就热闹起来,巷口人车往来,原来已是到了一条大街。有的巷子走进去,两边马头墙高耸,如同置身谷底,大宅子后门的甬道,冷峻落寞,让人没来由感觉压抑。最多的却是市井百态纷呈的宽巷,间或收窄,无力的老头坐在藤椅上晒太阳,精神的老太太窃窃私语,门前煤炉火苗跳动,上面锅里散着香气吱呀作响,偶有一只炉子冒着滚滚蓝烟,一个妇人闪避着烟流着眼泪努力加柴扇风,正生着炉子。若是有风,便能注意到屋檐下窗户外晒着的衣服轻轻晃动,如歌似吟,大被单雄壮地飞舞,鼓起,下坠。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9: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街巷中,有着几种标志性的声音,专属于那些旧时光,专属于与将逝的年代共生共灭的老街区。

  最引人注意的是清早的刷马桶声。每日天蒙蒙亮开始,各家的主妇就陆续拎着马桶出门了,远的走去寺码头的公厕倒清存货,回到巷子口,院里接了一小桶水就开始刷起来。旧式红漆木桶宽肩深腹,非得是长长的细竹篾刷才能对付,转几圈就是“哗哗哗”几声,时慢时快,整条街的声响此起彼伏,是早晨热闹的奏鸣曲。新媳妇进门,娇气就是在每日的刷马桶任务中被磨去的,什么时候克服心理障碍,能面不改色地倒屎倒尿刷马桶,从而顺利接过了婆婆的班,那就是顺利融入了新环境:这是婆家的考察,邻里的考察,整条街道的考察。

  在下二街长大的孩子,睡梦中就听惯了这“哗啦啦”的晨音。远近刷马桶的声音传来,反而睡得更香。特别是周末,总要睡到九点多,最后一家的懒媳妇刷过了马桶,没了这伴奏,立刻睡意全消,感觉着肚饿醒来了。

  但是最重要的声音肯定是在中午。每天十二点多,是垃圾车经过的时候。叮铃铃一响,四下里都动起来了,楼上楼下脚步纷乱,小伙子大孩子各自端着满满当当的大畚箕,神情严肃地走出院门转出巷子,朝垃圾车走去。垃圾车是四周高高板壁的特制板车,拉车的车杠与车厢连接处的下面有两条腿,腿着地便与轮子一起停稳了车。拉车的阿姨全身武装,尖顶帽白口罩蓝色工作服,站在离车四五步远的地方看着倒垃圾的人们从四处呼啸而来,轰的一声声迅速填高了车里的内容物。有不知轻重的孩子猛力一倒,不是漏了就是蓬起一阵煤灰云,阿姨皱眉,街坊们就指责:个小家伙搞什么D东西,轻的个噻。

  若是过了十二点三刻垃圾车还没来,全家人就开始焦虑了,疑惑刚才是不是漏听了。走出家门,发现整个院子都在发慌。此时若有一幅电影中的全景镜头,便会看到其实半条街道都在议论纷纷了。多数情况下,这铃声还是会在迟点的时候响起,那个阿姨会解释,今天前半条街的垃圾特别多,车子早早装满了,不得不先往回拉一车。少有的一两次车子真没有来,大家的关注点,从家里垃圾没地方倒,变成了对拉车阿姨的关心。第二天见到替班的同事,就知道她果然病了,或家中有事请假了。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9: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7. 腰子饼


  外地其实也有相同或类似的吃食。比如在上海,它就叫“油墩子”,深受下只角那几个穷区人民的喜爱,显见得苏北人也是好这口的。后来在江西,湖北也都见过,只除了名称不同,原料,外形和做法并没多少区别。事实上,我不敢确定它的名字究竟应该是“腰子饼”还是“幺子饼”。说像腰子吧,大小和横截面的形状倒都差不多,但是这饼子的上下边沿一圈可都是棱角分明的,又与腰子的圆润弧度大相径异了。真正的学名,兴许该叫“油炸萝卜丝面饼”才妥切吧。

  做腰子饼生意的,和做臭干子生意的,基本是同一类人,都是些三十到六十多岁的中老年妇女。工具和工作地点大同小异,就是在大马路的巷子口,或热闹巷子的出口处,或商业街巷的凹角,或电影院戏院百货公司门前的开阔地带的一角,摆个小煤炉支口小油锅烧热了油,就算是开始营业了。但是做腰子饼所需要的技手术门槛和操作难度,比起臭干子来可就低多了,既不需要花心思用上21种调料来预先加工好臭干子,也没有在香臭之间把握平衡点的精细,只需刨好了萝卜丝,咸淡调好,裹上层面浆下油锅可着劲炸透就行了。卖出去的时候,拿张薄牛皮纸一包,人家捏着就走了。也不需要像臭干子那样,还得给人浇上点香醋,配上点水大椒,讲究点的还得在后面摆个小桌子,几个小板凳,臭干子摆在小碟子里,正儿八经在街头搞起堂吃这样的不伦不类。

  逛街时的小吃,可不就是这样,抓在手里边走边吃边聊这样的随意的吗??所以腰子饼才这样受姑娘少妇,大婶老太,所有喜爱逛街的女人的欢迎。尤其北风一起,气温初降,感觉便是满街的腰子饼的香味,人们不是手里捏着个腰子饼正热气腾腾地吃着,烫了舌头,就是拿着张纸,擦着自己那张油嘴或油乎乎的手指头,再或者就是抽着鼻翼顺着那油炸的香味,循香而觅。而这景象,总得持续大半年,到春末夏初雪糕冰棍上了市,才能暂歇一阵。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9: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腰子饼,第一步,是搪瓷调羹舀一勺面浆到模子里,模子摇头晃脑转一圈,下半部分摊匀了。然后模子里填萝卜丝馅子到顶,压压实,上面再浇层面浆。这就可以下锅炸了。一进了油锅,呲啦啦一阵爆裂声,里面的水分沸腾炸开了,一圈的白沫。到沫子消了,饼朝上的那面也由白色转成了浅黄色。拎起模子,斜着沥下油,再半倒过来,拿另一个空模子在底上“咚”的一敲,那半熟的饼就利落地跌下来,直落到滚油里去继续浮沉。滚上几滚,饼的颜色变成了夹杂着几丝焦黄色的黄褐色,这就可以出锅了。筷子夹出来,网篱上沥净了油,再冷一冷散透了水汽,外皮就更脆。好了,拿张油纸给你,自己拿好了,乘热就赶快切吧。

  这现炸的腰子饼,冒着腾腾热气,油敦敦的看着憨态可掬。饼的大小跟半个巴掌那么大,上下平,侧边就是那种腰子横断面的形状了,嗯,也就是个四百米跑道缩小N倍了以后的样子吧。外皮是面混合着萝卜丝的粗粗的脉络交错,炸得极酥脆,一口咬上去,咔咔作响。内里却清脆香软,是略沾油气的淡雅,洁身自好的迂。这内外的对照和交融,正是符合了江城人对美食的一大标准,外焦内嫩。兼之外边厚味,里面清爽,便有了两个分明的层次,外层脆皮重油解馋,内中的萝卜丝却能保持自清,于淡朴中微现一分鲜甜,化解了油腻不说,回口还尤其有韵味。那股子鲜味,是吃完后过了小几分钟才越发明晰起来的。

  但我们这些好吃肉好厚味的家伙,照例对腰子饼是没多少兴趣的。唯有偶尔的,对那些腰子饼的皮,尤其是别人吃完后落在台面上的渣,倒是有些异样的嗜好。那是表面根把萝卜丝裹面浆后,油里炸得透熟的脆条。就因了这脆,啃腰子饼的时候,一口下去,免不了一些渣子崩落下来,得拿另一只手下面候住接好,这才不浪费了这些脆香美味的好东西。家里买腰子饼回来吃的时候,别人便专门把接到的渣子礼让给有这怪癖的我,大家都在大口大口吃得起劲的时候,我却在一旁把这渣子当作零食,一根一根也是同样的有滋得味。

  生命中本就许多这样的特殊的癖好,就如有人专爱吃螃蟹腿,有人专爱啃鸭脖子,有人专嗜鱼头,有人不吃饺子只喝饺子汤。又譬如对女孩的欣赏,偏就有人喜欢单眼皮,有人钟意淡淡的小雀斑,有人独爱那两颗小虎牙一样。而这癖好越深,越古怪,越少同好,便越有种隐秘的快乐。真要遇到这不可理喻的怪癖的知音,那种喜悦,可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呢。不知道江城人中间,有多少是和我一样,专一喜好这腰子饼的渣的。若有,想来会很投入的。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9: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8.花生糖

  江城的炒货,除了瓜子花生,和松子板栗这样季节性的东西外,最主要的就是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这几样甜食了。一年四季的,副食品商店里都有得卖,玻璃柜台里分门别类地堆着。逢有顾客购买,便一拉后面的柜门,拿个半圆桶样的铝抄向堆头中间一捅一捞, 往台称托盘上倒一倒,看分量差不多了再抖几块下去,正好时立马停手,半块也不多给。称完就在一旁叠起的一摞纸袋中拿起一个撑开,拿起托盘呼啦啦倒进去,口头折出个漂亮褶子扣住封好,这就完事了。那是黄色油纸做的纸袋,薄而轻,却牢靠,扯也扯不烂,水气渗不进去,旧时没有塑料包装袋的时候,用来装这些怕潮怕薅的娇贵食品最是合适不过。标准大小纸袋,装上一斤的东西刚刚好。若有买得多的客人,出门时便得拎着一叠码好扎好的纸袋,远看倒像是中药铺抓了药出来的架势。

  江城老老小小,只要牙口好的,没有不喜欢花生糖的。这种好东西,符合了上等甜食的所有要求,香甜脆薄,却还不粘牙,不沾手,可以随吃随止。香是因为其中的花生米,本身就富含油脂,外加炒得将焦未焦时刚刚好那股我镬气的熟香。而这表面踪迹不显的花生油脂蕴含了种温暖的柔情,参差于坚硬冰冷的糖脆的侠骨中,相融相消,在口腔中便生发出种冰雪消融的甜蜜口感来。

  而脆和薄对于好的花生糖是必须的。既是为了品赏的轻松随意,也就不可以要劳驾努足了两腮的肌肉,下死力才能粉碎了口中食物的大开大阖。享受美点是件懒人的雅事,牙间轻轻一压,此间已是崩碎瓦解,这种欲迎还拒的风情才尤为迷人。之后随着牙齿的磨动,口中的颗粒越来越细碎,越来越柔和,终至最后成了糖碎和花生碎融为一体,香气和甜味难分彼此的至高境界。这时的每一粒碎粒,都像是充满激情与欲望的小火球,在口中飞扬跳跃滚动,一撞到个味觉细胞,就在咝咝的火焰熄灭的过程中转化成股子细密的愉悦的小激动,千万股汇合到一起,便成了甜美的迷醉,懒洋洋的暖。

  这整个过程,让人体验到一种微微的征服感和满足感,倒也真有点像是男女恋人间的发展过程呢。哥品的不是花生糖,是爱情。

  

10

主题

-10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双鱼双鱼 发表于 2015-4-25 0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芝麻糖就是另一种境况了。黑芝麻中的油含量和油香的程度自然要胜花生一筹,但因为芝麻粒体量的微小,制作中就得加上更多的糖才可以保持体量。于是此糖就较彼糖浓烈了许多,更油,更甜,也更硬。吃起来也就更得劳烦牙齿更大力地撞挤碾压才行。做得好的芝麻糖,就必须要在薄度上下功夫,不是在成形的时候用了不同的模子盘子,就是事后用把锋利无比的铡刀大费功夫给切出来的。但是从意境上来说,味道和刺激一步到位的芝麻糖就缺内蕴和层次,少了越嚼越香滋味递进的美妙过程了。

  炒米糖在从前则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尴尬角色。不够甜不够香,水平稍差就特别粘牙,偏偏还娇气,稍微受点潮就蔫头蔫脑的一付不争气的失败小三样。这窘况到了如今流行讲养生讲健康的时代却貌似反转了。花生糖芝麻糖太甜太油,不利于宏观调控血糖血脂,还导致牙疼蛀牙,相比之下,微甜而脆爽的炒米糖才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甜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是又想赶那自然清淡养生的时髦,却又管不住自己嘴巴的,炒米糖成了最佳选择。

  于是业内关于炒米糖的技手术革新就一直在进行,目的都是要改善口感和增加香气,最后就有了姜味炒米糖和花生炒米糖这样的混搭新品种。炒米糖前途不可限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