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克儿2014 - 

一个诗人的胡思乱想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余秀华》有人说余秀华的作品有模仿的痕迹。其实以我来看,根本就是个伪问题。就这么说吧!!2千首,全抄袭。成名。问问这整个日出万首的诗坛,有没有敢说自己能抄袭成名。很多所谓的名家名诗人,写了一辈子,读了别人的诗作一辈子,评读别人和自己的作品一辈子,圈外有谁买过他的帐吗??不收获骂名降低诗歌的身价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再说一次,余秀华的成功根本在于对诗歌的传播。她自身所发掘的传播资源,才是一些诗坛所谓的名家咄咄逼人的源头。二千首好诗歌他们无能未选出来,这事说出来是羞名家们的先人的吗??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诗歌的一些回答》
  看到一个帖子说起诗歌的终境问题,作者认为新诗仅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打上\"不靠谱\"的标签以后,这种表达即可以废弃。但诗歌哪能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诗歌和所有学科一样,学习研究在不同的程度,反映在其功能和作用上是有显著不同的。就象近几日关天围绕读书的讨论,有人以自己\"多读“为荣,有人以自己\"专读”为耀。同是学习大学语文的,学习程度不一样,表现出的素养学识亦会不同。所有学科,均是为未来新学作基础,没有自己的\"立\"学,所有学问都是死水一潭。诗歌的问题,是学易而难精,它不象高等院校自成立高校以来就把\"宽进严出”打在办校理念的额头上,而是实实在在践行着这个\"规矩\"。很多人把进入的门槛低视作毫无门槛,是认识上的不足。这些人除了不合适学研诗学外,一切高深的学问他们也同样学不进。本质是养不成这种进入自由王国的习惯。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消费余XX诗歌说起》
  关于余XX的诗歌,在甚嚣尘上的争论中,似乎就要降下帷幕。其实在诗歌界那些鬼精的老油条们在稍微安静下来的时候,是很清楚自己那个欲推还拒的姿态的后面,是宽广无边的令人灵魂激荡的\"热点焦点兴奋点\",虽说这几乎完全就算一个女诗人用微信的世界打下的江山,但大家消费的渴望在各自站队分化争夺以后,屁股后面无一不握着羞嗒嗒的橄榄枝。他们说:这次的狂欢是多么\"低俗\"与多么的上不了台面,引得众诗人群情愤涌,好似要把所有的唾沫星子,全部喷射到这个不幸的女人身上??好似搞忘了,诗歌界已经得了很久的衰病,正是这个女诗人不耻于拿最直露的修辞,向整个社会保证,诗歌界没有病,它还好好的同社会保持着一定的同步,因为自己的立言,证明诗歌界纯洁如昔,半点阴暗也不可能出现。他们兴致勃勃,集体选择性失忆,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声名,小仲马也不用放在眼里。
  他们挑逗着大家说这个体,那个体,下半体,是多么肮脏和下作,简直抹黑了整个高雅的象牙宫廷。好像就不存在你抄我我抄你的下作,好象就不存在你睡我我睡你的无耻,整个世界多么的白莲花呀??但是且慢,我们追溯以往,是谁第一个和利花体作切割,是我们高大上的诗界,又是谁将教主引入到那个\"纯洁“的队伍中去,还是我们高大上的诗界。是谁第一个和下半身搞决裂,是我们诗界,是谁又允许下半身继续生存,还是我们诗界。是谁第一个和羊羔体作抵制,是我们诗界,是谁又允许带着羊羔一起发声,还是我们诗界。是谁第一个说这个那个谁谁不行,,是我们诗界,是谁带领众人又年复一年纪念他们,还是我们诗界。他们出尔反尔乃是家常便饭,而这些滑稽的动作,是相关那个人背后的巨大的注意力市场。那关乎到老油条们的潜在名誉,他们才舍不得冷落了这些才子佳人们呢??那些征伐和鼓动,只不过是利益的搅动罢了,最后还得簇拥着这些\"宝贝们\",走他们即得利益者的路。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医疗是功能性的朴素哲学》
  哲学的作用之一是讨论意识上的未知,这是传统医疗告诉我们的。《黄帝内经》基本忽略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直接就是\"方法论\"的调调,好像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思前考后的结果,不外就是证明,它的出现可以被划入\"经验\"科学的范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它那种言说的口吻,好像我们完全就不用在意这个问题,要么这对于述者来说根本不成其一个问题,要么是它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问题简单而无需证明,但事实上要把它划入一个可以用现代分类学鉴别的科学类别体系,竟然我们用了千年。千年就千年吧,最后它还是绕过了喋喋不休分门别类的形态而直接以\"经验\"和效用的立言以存世,这似乎解释了它通篇的不耐烦和它时不时的不厌其烦。然而,它果然又是正确的,并正确地用我们一点一点的见识证明除了一方面动手的益处,同时也证明了它学手术上的阐述方式。这没有一点诗人气质的考量,也进不了这怪异的方程式里。这样的言说还能说它是朴素的吗??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触角灵敏的出版社》
  曾几何时,诗人出集,必有自己售书之务。如今连番炒作之下,一位时下火爆的女诗人出脱大多诗人自售著作的尴尬,诗集出版应声而落,艳羡了众多的诗歌爱好者里的吊丝们。都知道,存在即有合理之处,出版商也是商,无利不起早。这么利己利人的事,还能落个扶弱仁善的名头,那当然求之不得。可是仔细想一下,这种局面至少要求双方都能撑得住这汹涌而来的势头,才行,诗人当然写好诗就成,但是根据出版商以往对诗集的看法,获利返现的机遇,往往难于言明,这次的反向邀约可谓是大手笔。它反映的是出版商完全有把握获利的自信。
  除广西一家出版社不是很熟,另一家出版社的出现则意味深长。为了避免给这家出版社打广告的嫌疑,下面只称XX出版社。
  XX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初的二十年,我百分之八十的好书都与它有关系,特别是翻译的外埠书籍,我第一本认为人生中最优秀的半记实体小说就是这家出版社的杰作,第一本影响我一生的回忆录也有这家出版社的杰作,还有其他著作,均是珍惜之善本。直到本世纪前十年后期,断断续续得到不少佳作,可惜的是很多书在我搬家过程中便遗失不能找回了。当年听说工人图书馆解散在即,对于馆内图书的走向完全不了解的我,决定铤而走险,借借书之名,行偷书之实,回到家里从厚厚的棉衣里取出的宝贝,也是XX出版社..
  那时XX出版社可是高大上的经营理念啊,它所出的书可以\"精英\"二字概括其整体形象啊。如今,由于阅读习惯的改变,可能加上外埠书籍也很荒落它已经不在我眼里多年。直到在互联网上看见那位女诗人的资讯,才知道这么牛辯的出版社也抢起内地的出版渠道了,还完全忘了吃相,多少有点感到难于抑制的酸楚。我们国家在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大量本来可能是潜在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者,因为互联网传播的冲击,而变成浅薄的低智的各种网络快餐式阅读人群。
  因此对于这次出版社的作为,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当然,虽说整个出版业方向有了改变,但XX仍旧是业内触角最敏的一家,它以自身的反映,证实了女诗人的写作实力。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民主权利的缩写符号》
  近来,有关自由民主权利的讨论很多,参于讨论的学者水平之高,见识之广博令人有高山仰止的感觉。自由民主权利有了众多学者的助力,大有飞得更高,看的更远之势。这是一种学手术上的进步。讨论过程激动的时候,免不了也有说对方脑残啊,不学无手术啊什么的,这让普通人心里权衡之后,不敢参与进去,也就是望而却步的意思。
  没有了普通人参与的有关自由民主权利的话题,固然有学者式的高大上,学者式的伟光正,却体现不了它们的普遍性,任何有关这类话题如果没有回归到\"普遍性“的程度,都是毫无价值的。如果没有普通人的参与,即把论题的立足点丧失得干干净净。自由,民主,权利,在任何时候都是着眼于\"普通人\"的立场的,它们的存在就是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广泛深入的讨论进而渗入意识形态成为普适的形而上的\"土壤\",它的价值是适用于每个人的,你种什么就收获什么,能\"集体\"种植\"亦可以\"个人“种植。土壤哪里会有排它性而去拒绝普通人??\"土壤\"就是关于民主,自由,权利的缩微符号,是讨论正常与否的简单鉴别工具。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层中有个主贴,在国观里,请移步至主贴讨论。谢谢。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写书的人》
  楼主上面讲了一个作者的一本书,其实这位作者人生最出彩的部分就是《芸芸众生》第一部。也就是说作一名优秀的作家其实要求也不算\"高“,只需要认认真真写好一本书就好了。当然,对于职业作家来说还是有点不够。所以介绍一位职业作家,他在我年轻的时候,影响很大。也是轻易不敢忘记的一个人。他就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也是一位英国人。
  毛姆的出生地在法国,后随父生活在英国。虽然英法在地缘上很近,但毛姆的移居似乎对他的心理造成了经久不衰的影响,这样的结果反映出他是个性格敏感的人,这样的人很适宜学医,那个时候的医疗正是处于进入微观领域大变革时代,他真的去学医了,有了这个经历的作家有几个相同点:1他们的洞查力惊人,2文风比较细腻柔顺,3相关的病理知识让他们刻画人物时形象更丰满,心理活动表现更细致。毛姆多才多艺,涉猎多种学科。从他出生的影响来说,也喜游历世界。一生佳作很多,粉丝也很多,那时流行文艺沙龙,是上层社会的粉丝圈子,从他作品来看,他是经常涉足这些活动的。仅从英法两个角度上看,英国人把他看成英籍法国人,法国人把他看成出生于法国的英国人,当然这样的陈述绕了一些,其实心理上是不同的概念。能同时得到互相嘲笑的两国的喜爱,除了作品的优秀,本尊的优秀也是相当重要的。
  毛姆的代表作早期的《人生的枷锁》和中后期的《月亮和六便士》。还有很多作品被广泛地传播,一个地区喜欢他的作品的集合不很相似,这表现出他见识和笔下的多样性。比如相关中国的作品《面纱》。其他作品体裁多样,大多可以BaiDu得到。毛姆学养丰厚,阅历甚广,反应到书籍,就变成了收藏的附加值,他的书有的可能你并不喜欢,但是藏一些你能收集得到的,基本不会贬值。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作家的全集》
  上两篇楼主介绍了一个人的一本书,和很多书的一个作者。有前两者的了解,可以知晓足够多的人生经验。但要想真真正正去了解一个作家,一定要看他著作的全集。比如楼上有人说《毛选》,毛选的成集是经过意识形态上精心筛选过的,就我所知,他的全集曾于某年短暂出现过,后来确定下来的是缺损的,需要大量的解密才可以勾画出一个作者整个一生的全景。还有一位郭沫若先生,他有出过《郭沫若全集》,通读他的三大部内容,你可能对这个人除了对他人生后期的失望外,是否有一定的改观??
  然后我来介绍一位富有争议色彩的文人:冰心先生。冰心一生的表现,你一定会觉察出这位作家有很大的智慧,她的《全集》几乎囊括了她全部的生命体验。整个九十九年的漫长生涯,幸福,不幸,自予的满足感围绕着她。和能写到不能写停笔的很多作家不同,你几乎在她绵甜如蜜的文字中,找不到她自己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对“渴望帮助”的呐喊,而与她在不同时期同等的女作家中有点格格不入的意味,难道别人无论大小的无助,她会没有,通过阅读她的《全集》,你能知晓,她当然会有这种境遇,新中国49年才解放,在这之前之后她所遭遇的离乱和任何人都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而己。一个作家表达的缺失当然是很奇怪的事情,解释起来也很复杂。从她的《全集》中有很多线索,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证明,她以她巨大的智慧卸除了最直接的大环境给予她的伤害以外,她的成长经历,她的性情养成,还有最最显著的是:她独立的发散性包容万物的\"立言\",也就是区别于很多作家,她拥有\"自给自足\"的文学性的\"核心价值\"。这些才是她支持自己自助的全部资本,所以,也只能是她这一类文人才会隐藏起自觉的负面因子,而呈现出光明的温暖的赋以外物的文学效应。
  总体来说,《冰心全集》内涵浅简,行发乎于外思系于内,智性少而耽于感性,但它文体清秀,笔触细腻,其历史价值多于文学价值,它对文学的启蒙意义相当的重要,但阅读性实在不高。可藏,绝对保值,亦适于执籍与孩童交流。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6 21: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梨花体和秀华体的见识》
  在秀华体诗歌走红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还没忘,曾几何时,梨花体的暴红。可以说她们的闻名,不借助网络,是丝毫没有希望的。我们以前都曾说过,诗歌已死,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透过普通人的眼睛去审视,我们大概都会留下这么一种映像:我们的诗歌话语权已经被知名的学者和知名的诗人以\"学手术“的言说所绑架,而在诗歌身份的认定上,完全排除了普通人的参与。这显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是难于让世人所认同的。
  我们注意到这两个现象的主角有些相同的地方,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即这两位同是诗人,更是编辑的身份。这个身份可太重要了。为什么呢??原因是:大部分的诗歌爱好者起码的关注点即我们常说的诗歌文本,也就是关心诗歌本身的两个大问题,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而没有注意诗歌同任何文体是一样的,都是语言的一种传播载体,我们经常说,现在的诗歌离我们越远了,这就是在告诉整个诗歌界,我们的传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这个现象作为诗歌的编辑者,就非常容易体会得到。
  
  梨花体出现的时间,是诗歌在网上刚刚兴起的时候,作为诗歌编辑者的主角,很清楚的现实是:诗歌只在墙内欣盛,缺少对普通人的宣达角度,广大民众对当下诗歌只有轻视,而缺少正面的响应。名家名作拥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没有走出去和把人气带进来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主角的\"试水\",虽说荒诞了一些,但从吸引网络喷射的火力的层面,至少让普罗大众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有一个不那么让人注目的地方,一群人正从事着\"以诗歌为职”的工作。因为我们主角试水的时候,视界还是很狭隘的,所以最后的水平也就只能那么回事了。
  秀华体现象的出现,是在诗歌界在互联网长年发展后取得了长足进步的时候,在普通人的眼里比较起来,那就是:我们的主角的暴红和以往相比,更接近普通人对诗歌的审美意味。用网友的话来说:比往年走红的诗人写的东西更象诗,比大多数自诩诗人写的更象诗。应该说,诗歌回到民众中去,是个\"去学手术权威\"的过程,因为白话诗的发展走过太多曲折的路,这样回归\"常态\"的路,也许在不久后即会实现,我相信我们的诗坛会一直向着接近民众的路线,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