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langerzhuzhu - 

国学经典--游太和山记湖广襄阳府均州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沿山行,下而复上,共二十里,过太子坡①。又下入坞中,有石梁跨溪,是为九渡涧②下流。上为平台十八盘,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左入溪,即溯九渡涧,向琼台观及八仙罗公院诸路也。峻登十里,则紫霄宫③在焉。紫霄前临禹迹池,背倚展旗峰,层台杰殿,高敞特异。入殿瞻谒。由殿右上跻,直造④展旗峰之西。峰畔有太子洞、七星岩,俱不暇问。共五里,过南岩之南天门。舍之西,度岭,谒榔仙祠。祠与南岩对峙,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旁多榔梅树⑤,亦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梅与榔本山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成此异种云。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①太子坡:即复真观,今存,为登金顶的孔道。
②九渡涧:又称剑河。河上桥名天津桥,又称剑河桥,系三孔石桥,建于明永乐年间。
③紫霄宫:背倚展旗峰,为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有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两侧有东宫、西宫,崇台依山迭砌,殿宇雄,环境幽雅。
④造(zào):到,往。
⑤榔梅:果名。《襄阳志》:“榔梅在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寄榔树上,仰天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竟如其言。今树尚存。”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从这里沿山行走,下了又上,一共二十里,经过太子坡。又下到坞中,有座石桥横跨溪水,这是九渡涧的下游。往上为平台十八盘,就是去紫霄宫、攀登太和山的大路;往左边顺溪水往里走,就是溯九渡涧,到琼台观和八仙罗公院等处的路。攀登了十里陡峻的山路,就到紫霄官所在地。紫霄宫前面正对禹迹池,背后傍靠展旗峰。平台层叠,殿宇非凡,特别高大宽敞。进殿观览、祭拜。从殿右往上攀,直接上到展旗峰的西面。峰附近有太子洞、七星岩,都没有时间光顾。一共走五里,经过南岩的南天门。放弃游南天门而往西走,越过岭,到榔仙祠谒拜。榔仙祠和南岩正对而峙,祠前有棵特别高大的榔树,一点树皮也没有,光滑地耸立着,没发一丝芽。旁边有很多榔梅树,也都高高耸立,榔梅花的颜色和桃花杏花一样深浅,垂丝的花蒂则是海棠花形状。梅树和榔树本来是山中的两种树,相传真武帝折梅花寄生在榔树上,形成了榔梅这奇异的树种。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五里,过虎头岩。又三里,抵斜桥。突峰悬崖,屡屡而是,径多循峰隙上。五里,至三天门,过朝天宫,皆石级曲折上跻,两旁以铁柱悬索。由三天门而二天门、一天门,率取径峰坳间,悬级直上。路虽陡峻,而石级既整,栏索钩连,不似华山悬空飞度也。太和宫在三天门内。日将晡①,竭力造金顶,所谓天柱峰也。山顶众峰,皆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天柱中悬,独出众峰之表,四旁崭绝。峰顶平处,纵横止及寻丈。金殿②峙其上,中奉玄帝及四将,炉案俱具,悉以金为之。督以一千户③、一提点④,需索香金,不啻御夺。余入叩匆匆,而门已阖,遂下宿太和宫⑤。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①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通常指黄昏。
②金殿:武当山绝顶天柱峰海拔1612米,金殿即建在天柱峰顶,俗称金顶,为永乐十四年(1416)建。
③千户:金初置,为世袭武官,元、明相沿。明代卫所兵制设有千户所,驻守要地,统兵1120人,下分为十个百户所,统隶于卫。千户为一所的长官。
④提点:宋、元以来所设的官名,寓有提举、检点之意。明代仅有神乐观提点,管理道士。清代废。
⑤太和宫:在武当山天柱峰腰紫金城南天门外。转展殿内存元大德十一年(1307)铸的铜殿一座,系永乐十四年从天柱峰顶移此。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共走五里,经过虎头岩。又三里,到斜桥。陡峰悬崖,屡屡皆是,道路大多沿着峰崖之间的缝隙而上。走五里,来到三天门,过朝天宫,都是石阶路曲折地往上伸,两旁有铁柱悬索。从三天门到二天门,再到一天门,路大多取道山峰间的坳地,陡梯直上。路虽然陡峻,但石阶很整齐,有栏索牵引,不像登华山那样悬空飞越。太和宫在三天门内。接近黄昏时,我竭尽全力登金顶,就是所说的天柱峰。顶上众多的山峰,都如同钟倒置、鼎峙立一般,成行成列地会聚在一起;天柱峰悬立在正中,独自突出于众峰之上,四周特别险峻。峰顶上有块平地,长宽都只有八尺到一丈。金殿峙立在平地上,殿中供奉真武帝及其四将,香炉几案都很齐备,全部用金铸造。朝廷设一个千户、一个提点在此监督,索取香金,这无异于qiǎo取豪夺(版权 所有 e we ny a n . c om 易文 言 网)。我匆匆忙忙想进殿叩拜,但殿门已关,于是下到太和宫住宿。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日 更衣上金顶。瞻叩毕,天宇澄朗,下瞰诸峰,近者鹄峙①,远者罗列,诚天真奥区也②!!遂从三天门之右小径下峡中。此径无级无索,乱峰离立,路穿其间,迥觉幽胜。三里余,抵蜡烛峰右,泉涓涓溢出路旁,下为蜡烛涧。循涧右行三里余,峰随山转,下见平丘中开,为上琼台观。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地既幽绝,景复殊异。余求榔梅实,观中道士噤不敢答。既而曰:“此系禁物。前有人携出三四枚,道流③株连破家者数人。”余不信,求之益力,出数枚畀余,皆已黝烂,且订无令人知。及趋中琼台,余复求之,主观仍辞谢弗有。因念由下琼台而出,可往玉虚岩,便失南岩、紫霄,奈何得一失二;不若仍由旧径上,至路旁泉溢处,左越蜡烛峰,去南岩应较近。忽后有追呼者,则中琼台小黄冠④以师命促余返。观主握手曰⑤:“公渴求珍植,幸得两枚,少慰公怀。但一泄于人,罪立至矣。”出而视之,形侔⑥金橘,漉⑦以蜂液,金相玉质,非凡品也。珍谢别去。复上三里余,直造蜡烛峰坳中。峰参差廉利⑧,人影中度,兀兀欲动。既度,循崖宛转,连越数重。峰头土石,往往随地异色。既而闻梵颂声,则仰见峰顶遥遥上悬,已出朝天宫右矣。仍上八里,造南岩之南天门,趋谒正殿。右转入殿后,崇崖嵌空,如悬廊复道,蜿蜒山半,下临无际,是名南岩⑨,亦名紫霄岩,为三十六岩之最,天柱峰正当其面。自岩还至殿左,历级坞中,数抱松杉,连阴挺秀。层台孤悬,高峰四眺,是名飞升台。暮返宫,贿其小徒,复得榔梅六枚。明日再索之,不可得矣。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0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①鹄(hú):俗名天鹅。鹄峙:形容周围诸峰如天鹅引颈屹立恭候。
②天真:未受人世礼俗影响的大自然的原貌。奥区:中心、腹地。
③道流:道士。
④黄冠:道士所戴束发的冠为黄色,因此道士又别称黄冠。
⑤观(ɡuàn):道教的庙宇,即道观。大道观称道宫,比宫、观小者称道院。
⑥侔(móu):相同,齐等。
⑦漉(lù):渗。
⑧廉(lián)利:棱角锋利。
⑨南岩:上为危崖,下临深壑,为武当山中风景最美的一岩。现存元代建的天乙真庆宫,梁柱门窗全用石砌,仿木结构,故又称石殿。明建南天门亦存。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十四日 换衣服登金顶。游览叩拜完毕时,天空澄碧晴朗,往下俯瞰众峰,近处的好似天鹅引颈屹立,远处的层层排列,实在是大自然幽深玄妙的中心;于是沿三天门右边的小路下到峡谷中。这条小路没有石阶,也没有缆索,山峰散乱无序地各自耸立,小路在山峰间穿行,令人觉得特别幽雅。走了三里多,来到蜡烛峰右侧,涓涓泉水从小路旁溢出,下去是蜡烛涧。沿涧右岸行三里多,峰随着山转,再下就看见平整的山丘中有一块开阔地,是上琼台观。观旁边的几株榔梅,都有一人围抱那么粗大,满树榔梅花竞相开放,花色映照山冈,使山岩边绚丽灿烂。这地方幽雅到了极点,景物又特别不同寻常。我求要榔梅的果实,观中的道士闭口不敢答应。过了一会儿才说:“这是禁物。从前有人带出去三四枚,有数名道士因此受株连而家破败。”我不相信,索求得更起劲,道士取出几枚送我,都已变黑腐坏,而且叮嘱不要让人知道。等走到中琼台观时,我又索要榔梅果实,观主仍然辞谢,说没有。因为考虑到从下琼台观走出去,能去玉虚岩,便不能去南岩、紫霄宫,为什么要得一失二呢,不如仍然从原路上去,走到路旁泉水溢出的地方,往左翻越蜡烛峰,距离南岩应当比较近。忽然后面有人呼叫追赶,原来是中琼台观的小道士奉师傅命令,催我返回去。观主握着我的手说:“您渴求的珍贵树种,幸好有两枚,可以稍稍满足您的愿望。只是一旦泄露出去,罪马上就降临了。”拿出来后仔细观看,形状和金橘相同,渗出蜂蜜一样的液汁,金的外表、玉的质地,不是一般的物品。我真诚地道谢然后离去。又往上走三里多,直达蜡烛峰山坳中。山峰高低不齐,棱角锋利,人在峰间穿越,影影绰绰,仿佛山峰在晃动。穿越蜡烛峰后,沿着山崖转来转去,接连越过数重山崖。峰顶上的土、石,处处随地势变幻颜色。不一会听见教徒诵读经文的声音,于是抬头一看,峰顶悬立在遥远的上空,已经出到朝天宫右侧了。仍旧往上走,八里,到达南岩的南天门,赶忙去正殿祭拜。往右转到正殿背后,高峻的崖石镶嵌在空中,如同长廊悬空、阁道凌空,弯弯曲曲地延伸在山腰,下临无底的深壑,这就是南岩,也叫紫霄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天柱峰正好屹立在对面。从南岩返回到正殿左侧,顺着石阶在坞中走,有棵几人围抱粗的松杉,枝叶遮天蔽日,挺拔秀丽。一座平台孤悬而立,向四周眺望高峰,这是飞升台。傍晚回到朝天宫。用财物收买小道士,又得到六枚榔梅。第二天再去索要,没能要到。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日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①者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②。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③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