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langerzhuzhu - 

国学经典--游太和山记湖广襄阳府均州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日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①者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②。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③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①舆:肩舆,俗称轿子。舆者即轿夫。
②真武:原称玄武,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或龟蛇合体。后为道教所信奉,宣称他是古净乐国王的太子,在武当山修炼成仙。宋时因避讳,改玄为真,并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③茜(qiàn):多年生蔓草,茎有刺,初秋开小黄花。根红色,可做染料,亦可供药用。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十五日 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悬崖中间。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下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于是从北天门往下走,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两景,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路不顺山涧行。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①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②五龙宫:在武当山天柱峰以北。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称五龙祠,历代皆重建。近代已大部被毁,现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古井、泉池。
③希夷:即陈抟(??~989),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隐居于武当山。太平兴国中出山,宋太宗甚看重,赐号希夷先生。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石阶一直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涧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走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格式与紫霄宫、南岩相仿。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一里多,转进山坞,到自然庵。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凌虚岩。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希夷先生修炼的地方。前面有传经台,孤零零地俯视深壑,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返回时经过五龙宫殿左面,攀登榔梅台,于是下山到达草店。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①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②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③。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①悴(cuì):忧伤。
②浴佛后一日:相传中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设会诵经,并用香水洗浴佛像,故称这一天为浴佛节。浴佛后一日即中历四月初九日。
③寿:用物献给长者祝寿。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则松柏大多有三人围抱粗;松树全是五针松,松子和莲子一般大,间或遇到没掉落的松果,采下来吃,鲜味、香味都特别好。太和山则是四面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森林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嵩山、少室山之间,从平缓的山脚上到绝顶,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遗,只有三棵将军树巍然耸立着。山峰、峡谷、河川、平原各种地势,季节相同而天气物象不一样。我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摆,十分动人;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立在道路两旁,梨树、李树高低不齐;等到转到泓峪,却是层层的冰冻积雪遍布山谷沟涧,真是春风不度的地方啊。经过坞底岔时,又看到杏花开放;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于是从草店起程,经过二十四天,在浴佛节第二天到家,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langerzhuzhu 发表于 2015-4-27 1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析】
在前篇的《游嵩山日记》中,作者开头便表达对太和山的“慕尤切”,他此番离家的“有方之游”的最终,是“朝宗太和”。令人从中觉得,他对太和山是多么的向往和崇拜!!然而此篇游记,虽对太和的山水景观、道观宫楼等不乏具体详尽生动细致的描写,却并没有多少特别出色之处,也看不出多少特别的热情。在这方面,甚至远不如前面的雁荡山、黄山、九鲤湖、嵩山诸篇。这似乎有点出人意外。还令人觉得意外而有趣的是,作者对榔梅的钟情。除了对榔梅树“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的热情赞叹外,还详细记叙了他反复再三,“强人所难”地向道士索要榔梅果的过程。第二天的游程中,也还不忘关注:“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乃至游记最后,也以“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作结。似乎榔梅成了整篇太和游记的主线。其中流露出作者一种特别的趣味和性情,颇值玩味。游记末段,特别将太和与以往所游的华山、嵩山的树木作了对比描写,关注其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而形成的差异,可见其用心之切,观察之细。其中写太和由于“国禁”而使森林树木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嵩山则因“樵伐无遗”唯有“三将军”,流露出些许愤激之情。这愤激之情在十三日的“督以一千户、一提点,需索香金,不啻御夺”一语更为明显。这在整部游记中也较为少见。比较树木之后,又自然延及一路所见“山谷川原,候同气异”的比较描写,又由“桃雨柳烟”导出“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情”的愁思,以因此回家收束全文。整段文字,熔比较、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文笔纵横潇洒,优美流畅,更洋溢作者一腔真性情。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