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还是定风波 - 

史上十大口水战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2: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九  全真派的竞争者


  其实在全真道兴起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竞争者的。

  这些竞争者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五百年或八百年老字号们,其实也就是天师道龙虎宗,上清派茅山宗,还有灵宝派阁皂宗,这所谓三山符籙啦。当然,还有楼观道。

  三山符籙且不去说它,江湖上名头很响,却没有什么重量级的人物。而楼观道呢,就更是衰落得厉害,最后在金末元初,道观都被烧了,道士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不过那时全真道不是四处扩展么,就替他们把道观修好,然后呢,然后当然就自己住下啦,结果楼观道就这么并到了全真道啦。

  第二种是百年新门派们。对于一个门派来说,如果只存在百年,其实应该算是新店的。

  新门派根据结果,又有三类。

  一类是没有并入全真道的。这个主要是几个符籙派,象什么神霄派,清微派之类,这些要么就跟天师道有关,要么在南宋境内,与金境的全真道没什么交集。

  一类是部分并入全真道的。这个主要就是净明派啦。

  净明道,其实应该叫忠孝道,因为这个教派虽然也信神仙,也搞符籙,也求长生,但主要的宣传,却是讲忠孝。它据说是晋代的许逊建立的,其实却是南宋的何守证才真正创建。

  这个开始大概就是在北宋时,市民文化兴起,天天听戏,什么杨家将什么关大哥的,而且与辽夏两国一直有领土争端,所以有了许逊的信仰,也有了“信许逊,得忠君”的道教。至于皇帝,不管是什么皇帝,除非是赵构那种残疾人皇帝,一般来说当然是喜欢这种宣传忠臣孝子,把当忠臣孝子为修道目的的教派的啦,这不,还题了几个大字“忠孝神仙”。然后呢,北方被占领,南宋朝野一片抗战呼声,群众的爱国热情就更加高涨,岳飞“精忠报国”人人传诵,一个叫何守证的就写了个《净明忠孝全书》,算是中兴了“孝悌之教”。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教派,无论跟符籙派还是丹鼎派都有区别,而且在南宋境内,跟全真教交集不多。南宋灭亡之后,异族入主,当然是不太喜欢太爱国的宗教的,所以也就衰落了。而全真教呢,实在的说,也算不得太“忠孝”的宗教,最终嘛,只有一小部分并入了全真道,剩下的,入明之后,并入了后来的正一道。

  还有一类是并入了全真道的教派。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真大道,一个是太一道,一个是金丹南宗。

  真大道,同样产生于刚刚沦陷于异族的北方。他的创始人刘德仁比王重阳小七岁,不过创教时间却比大器晚成的王重阳还早了差不多二十年。在“成名要趁早”的后世人看来,他应该是先机占尽了。不过无论是理论还是收徒,似乎跟王重阳比起来,都要差上一截,最后虽然发展了两百年,但传了七代之后,竟给全真道并购了。

  真大道和全真道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么跟你说吧,全真道全部都是真的,而真大道,主要是大。大什么大??头大。天天喊积善成仙,还不够头大的么??

  就是说,全真道是要修真的,是要修内丹,修元神,修元婴的,而真大道,不太玩这个,那么玩什么呢??“其教则大率以无为清静为宗,以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恤其困苦,去其纷争。无私邪,守本分,而不务化绿,日用衣食,自力耕桑”,“有疾者,符药针艾之事,悉无所用,惟默祷于虚空,以至获愈”。现在明白他们是怎么玩儿的了吧,他们玩的还真是积善,至于积善能不能成仙呢??他们其实也没什么信心,“彼言飞升化炼之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而知。惟以一瓣香朝夕恳礼天地”,先求着看看吧。

  现在你能明白他们为什么被全真道并购了吧。全真道十道九医,医手术好,而他们呢,碰到病,也就是祈祷祈祷再祈祷。全真道讲的是修道长生,十五论里倒有三分之一多都在讲这个,而他们呢,也就搞了个九戒,跟和尚的八戒,泰西人的十诫也差不多,反正就是不要砍人不要偷东西不要做坏事啦。这个说说可以,但想拉人信自己,恐怕还不够。拉人信自己,总得有点好处吧,没好处谁来啊??

  也就是说,全真道的基本盘,是一切希望成仙的,或希望长寿的,或希望无病无灾的,同时,还稍稍有点资质,能学会修行的。而真大道的基本盘,则是毫无资质的,只记得几句话,几条戒律,然后就开始修道,至于能不能成仙,他们也没信心。

  其实如果只是积善成仙,这个也不能说就完全不靠谱,毕竟佛教净土宗也玩这个,人家也是积善成佛,啊不对,成佛祖面前的一个小小的铁杆粉丝,可也是信众无数,一点不比禅宗差。但你得想想佛寺里那金碧辉煌的佛像,什么佛祖,菩萨,罗汉,再看看道观里那几个帝君,起码看上去就觉得不够拉风,没有一看就想跪下去的冲动。再想想净土宗虽然此生就这样啦,来世却可以往生净土,而真大道呢,既不能成仙又没有来世,起码想起来就觉得没劲,没有一听就想信上一回的冲动。实在的说,从净土宗手里抢信徒,恐怕还是很难的。

  但全真道就不太一样了,因为它有着与禅净二宗不同的修行方法,文化底蕴,所以基本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说太一道。太一道呢,据说是以如果说“太一”为最高神的一个教派。这个“太一”可不是当年楚国的“东皇太一”,而是一种玄之有玄的概念,倒有点象生阴阳的太极。

  当然,这只是它的理论,实践方面么,太一道的祖师爷萧抱珍没有遇到什么吕洞宾,倒是得了些当年张陵得过的那种天书。结果呢,他比较擅长的,也是画符念咒捉鬼斩妖之类,还有什么求雨啦,祈雪啦,让哑巴说话啦,让灾星消失啦,也都是很有一套的。所以真大道是积善派,太一道其实更象是符籙派,基本上就是以老子修身,以符籙传道。

  这个么,如果在东汉末年,张角张陵开始摆弄道教的时候,大约还是能吸引不少信徒的,但到了宋金之际,经过佛教几百年的洗礼,可以说,大家基本上都免疫了。其实想想当初,张陵也是在江西发展了好几年,毫无收获,然后跑到人民朴实而又殷实的蜀中,这才打开局面。想当初,道教的基本盘,主要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燕齐之地,一个是蜀中,但多少年过去了,燕齐不再是当年那个喜欢胡思乱想,好“闳大不经”之辞的燕齐啦。所以传教可以,可人家未必就认你那个画符念咒的教啊,佛教有那么多宗,道教也有很多派,为什么非信你的啊。

  所以虽然萧抱珍创教也比全真道早,而且创建之时,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数以千计,可几代传下去,到第七代的时候,也被全真道并购了。

  如果说真大道,太一道,还有很早的楼观道,被全真道并购之后,都是一点响声没有,只知道这些道被全真道的道士接管了,那么金丹南宗被并购之后,倒让全真道的师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那又是什么呢??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3: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  金丹南宗




  金丹南宗也是传自吕洞宾,不过显然在传的过程中,有些分岐,结果与王重阳的北宗有了些区别。

  哪些区别??

  第一是性命双修的先后。北宗主张先性后命,七分炼性,三分炼命,以性为主,而南宗则主张先命后性,也不是以命为主吧,总之是先要修命。这个看上去似乎区别很大,其实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因为北宗的先性后命,是说要先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然后才能修炼出结果来,而南宗的先命后性,则是说,先要炼上二十年气功,把元气炼足了,才有机会炼出元神,“炼神化虚”什么的。这个,其实根本谈的根本就是不同的事情嘛,先静心与先练气功,这个,其实并不冲突来着。

  但是为什么会有酱子的区别呢??

  北宗的王重阳,身处宋金之际,外有异族,内有兵荒,神州涂炭,心其实是很难静下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王重阳的全真道,一定要求出家的缘故。如果不出家,又怎么能不对这红尘中的一切有所企求,又怎么能平心静气的闭关三年五年,甚至十几年呢。这也是为什么全真七子的青壮派,往往都要历练上几十年缘故,如果没有足够的历练,闭关之时,又怎么能无动于心呢。

  而且异族入主,对汉人猜忌甚深,如果大谈什么铅汞龙虎,那些个土人根本不懂这些话其实说的是人身上的五脏六腑精神气血,多半直接当成炼仙丹的,结果要么就是请到宫里逼着做化学实验,要么就当成妖手术给抓了,但都不会有好结果。而如果谈的是先性后命,什么平心静气啦,忠孝节义啦,反倒没有多大的事。所以无论从修身还是远祸,都是先性后命为宜。

  而南宗呢,一直在太平之地,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内心困扰,也没有全身远祸的必要,所以倒可以先炼元气,再炼元神。就是说,南宗的“性”根本不是北宗的“性”。

  还有第二个区别,那就是南宗受禅宗影响较大。

  虽然北宗也受禅宗影响,讲究“明心见性”什么的,但南宗毕竟是在禅宗的大本营嘛,影响非同小可。这个光看南宗的几个主张就知道了。

  哪几个主张??

  心即是道。这个心说的不是那个心神不定的心,而是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的本心,这个心其实是和道一样一样的,道是空寂虚无,妙湛渊默的,心呢,也是清静灵明,冲和温粹的,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心即是丹。那么即使人的本心是和道一样一样的,那么让人回归这样的本心,就是炼丹了,本然之心成了,丹就成了。本然之心既然和道一样一样的,自然能够与道长存了。

  本然心境。本然心境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象玉盘上的珍珠,圆溜溜的,活泼泼的,晶莹剔透的,好象什么都没有,又好象什么都有。

  心作主宰。“此心本是通神藏,一念差时万状生”,这个,意、念、神、气等实际上都受到心的主宰,心宁、心荒、心喜、心悲都会引起神、气等的变化,“心悲则阴气凝,心喜则阳气散。念起则神奔,念住则神逸”,所以,修炼要从心入手。

  心外无法。这个嘛,既然心这么重要,当然一切一切的修炼,都跟心有关啦。

  这个当然跟禅宗或心学有点象了,可也能看出来,其实和北宗相去也不远,只是北宗处家国动荡之地,环境不同。对北宗来说,先有个磨砺心性的过程,免得修行过程中走火入魔,而对南宗来说,先有个修命,就是练气功的底子,然后以心为主,修炼金丹。

  还有其他的区别吗??

  还有一个,就是南宗受当时新起的神霄派等符籙派影响,会修行雷法。

  这个雷法又什么呢??这个其实就是符籙派和丹鼎派结合之后的产物。打个比方吧,如果符籙派求雨,肯定会用符纸烧了,再加上咒语,请来雷公电母,然后降雨,如果是纯粹丹鼎派呢,估计只能把自己修成神仙之后才有可能。现在这个雷法呢,前半截象丹鼎,后半截象符籙,它认为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天地,所以可以通过修炼元神,存思,存神,然后用意念通过元神来感知外界的大天地,与大天地联系感应,从而呼风唤雨。

  简单的说,就是所谓雷公电母,其实都是我们自身通过修炼后就有的,是自身的精气神,还有阴阳五行所化的,木火土金水五雷,就是五行相激的产物,和自然界的五雷产生,是一样一样的。但是,如何去产生它呢,只要修成内丹,用元神去控制它,自然就可以啦。要知道,既然人自身的五雷和自然界的五雷是一样一样的,那么通过元神升降,这些自然能和外界的相感应啦。所以呢,“雨者肾水也,运动自己阴海之气,遍满天地,则有雨也,晴者心火也,想遍天地炎炎大火,烧开自身气宇,即晴也”。这个和纯粹用符水咒语求神,是不一样的,所谓“有心感神,神反不灵,无心之感,其应如心”,不要有妄念,要用自己的心。

  雷法的用处还不止这些,还可以增加修为,既然能控制阴晴雨雪,那么天地之五雷,也能为我所用,帮助我修炼。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金丹南宗能给全真道带来新的内容了吧,事实上,它与其说是北宗的竞争对手,倒不如说是北宗的补充,是一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完善。

  当然,金丹南宗给全真道带来的还不止这些,事实上,它改变了全真道的师承,让全真道从单线变成了双线,从而有了“五祖七真”的师承模式。

  什么是“五祖七真”??就是北五祖,南五祖,还有七真,这是全真道供奉的十七位仙真。七真就是全真七子,而五祖又有北五祖,南五祖。

  北五祖是哪五个??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其实就是从少阳派,到钟吕金丹道,再到王重阳的全真道的整个师承。

  南五祖呢??紫阳真人张伯端、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这五个人里,比较重要的是张伯端和白玉蟾,张伯端是从刘海蟾那里学的金丹道法,而最后白玉蟾创建的金丹南宗。这么跟你说吧,白玉蟾之前,都是单线传的,一个传一个,而白玉蟾之后呢,是一个传很多个,结果呢,自然就正式的开宗立派了。

  虽然南北宗合并,南宗的五个人也加入到供奉的仙真之列,但也能看得出来,北五祖全都是“帝君”,而南五祖则都是“真人”,和全真七子一个待遇,这可能还是因为北宗势大,同时南宗还是由北宗的刘海蟾传出来的吧。

  但不管怎么说,全真道到了南北宗合一,真大道太一道加入,楼观道并入,算得上一统丹鼎派了。

  但是且慢,元末明初的时候,随着一个奇人的出现,又有一个新的丹鼎派出现了。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3: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一  奇人张三丰


  在道教的历史上,这又是一个神奇的人物,甚至比王重阳和他的全真七子加起来还要神奇。

  传说,他活过了至少两百一十年。之所以是至少,那只是因为后来的人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传说,他创建了至少十七个武学门派。之所以是至少,那只是因为还有一些声称是他创建的,但没有得到公认罢了。而他创建的那个最有名的武学门派,在后来,也成了江湖上泰山北斗一样的存在,与八百年前达摩创建的那个门派,成了江湖的代名词。

  是的,你猜对了,他的名字就是张三丰。他创建的门派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而最有名的,自然是武当派。

  他的名字也有很多,最初的名字叫张君宝,字全一,后来的名字或号呢,除了三丰,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等。什么张通或张玄玄的名号就不说了,道教嘛,总是比较通透比较玄妙的。张邋遢么,大约是因为不修边幅吧,高人么,总是要把自己装成不起眼的样子的。而最有名的号三丰呢,据说是因为武当山有三个并峙的山峰非常灵秀,证据之一就是他还有三仹或三峰之类的号。

  当然,也有人说不是这样的。他们说,三代表阳,是乾卦,丰则是三中间被一竖打断了,乾卦变成了坤卦,代表阴,所以“三丰”就是乾坤合一,阴阳变化。他们说,根据这个“三丰”两个字,可以看出,这个可能只是个伪托的人物,或者是多个人物的事情,搞到了一个人身上,因为这是每个道士都可能会取的名字。

  这个理由实在的说,很怪异,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或号,怎么就变成伪托的了呢。而如果这个名字真的是个谁都会取的名字,跟什么李强刘鹏似的,那又为什么除了这个张三丰,历史上就很难找出其他朝代,之前或者之后,有什么叫张三丰的道士了呢。

  随他们怎么说吧,有人还说过根据大禹的名字,可以看出大禹其实是没有的,其实就是一只虫子呢。兴许还有人说,是因为一天疯三次,所以叫张三疯,才对呢。

  还有人说,其实张三丰的名头,是朱棣那老儿故意搞出来的。

  他们说,武当山的道观随元末战火毁掉大半,后来明成祖花了几十万人力,大兴土木去修建武当山上的道观,其实并不是为了复兴武当道,取悦张三丰,也不是为“真武大帝”,而是为了那个说不得的理由——其实就是寻找建文帝啦。因为传说建文帝做道士出家了,所以花了极大的精力修建武当山的道观,复兴武当道,然后说是为了张三丰,其实是为了暗暗找建文帝。

  这个理由,实在地说,很狗血。要说大兴土木复兴武当,没有政治上的原因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最后到他曾孙的时候,还派宦官去管理了呢,但要说都是为了建文帝或其余党么,又有点那么靠不住。建文帝下落不明是对的,有的说做了和尚,有的说做了道士也是对的,可天下名山也不知道有多少,难道就会因此把天下的寺观都修一遍么。

  但是,随他们说吧,总之,朱棣老儿做的一切事,一定都是为了建文帝,一定的,朱棣老儿一生都在找建文帝,一生,朱棣老儿和建文帝是一对好基友,好基友一辈子,那就对了。

  不管怎么说吧,张三丰这个人肯定还是有的,因为就象王重阳有七个好弟子一样,张三丰也有几个好徒弟,总不成都是假的吧??是的,你没有猜错,就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还有莫声谷,除了第六个,其他和你知道的一样一样的。

  更何况,还有张三丰传下的武学,什么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也都证明的确是存在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内家高手。

  好啦,江湖上的事就不说了,你相信他,或不相信他,都那样。那么对于道教而言,张三丰又有什么重要的教义或成就呢??或者说,武当道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一,武当道是崇祀“真武大帝”的。这个大概是你走进武当派之后,见到的与其他门派的最大区别吧。

  “真武大帝”,其实应该叫“玄武大帝”的,不过自从赵恒给宋朝找了一个叫赵玄朗的便宜祖宗之后,就变成“真武大帝”啦。这个其实是北方之神啦,但不知道为什么,武当山那地方一直在祭祀他,所以武当道当然也要祭祀他啦,还把当成雷部至尊天神啦。

  第二呢,武当道是要练武的,就是修内家拳啦。

  什么叫内家拳呢,就是“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这是和少林一脉外家拳的最大区别。既然要以静制动,自然要修内丹,练气功啦。当然,也有人说,很久以前就有个叫张三丰的创了内家拳,到明初又有一个叫张三丰的把它发扬光大了。

  第三呢,主张三教合一。

  这个和王重阳一样,凡是后期那些比较神奇的道家人物,似乎都讲三教合一,这个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三教合一是道教最好的归宿吧。佛道之争,争来争去,无非是两败俱伤。三教本来的道理是一样的,表现不同,应用不同而已,儒可以用来济世,佛可以用来觉世,道呢,可以长生,各有各的好处,何必争来争去。

  第四呢,主张修内丹,尤其是性功。

  这个,武当道也是清修派啦,不是阴阳派啦,就是说,他们认为阴阳采补啦,炼丹嗑药什么的,都是骗人的玩意,“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那样怎么做比较好呢,要先修人道,后修仙道,人都做不好,还能做神仙??如果把人做好了,那就是“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白然不远也”。当然,做好了人之后,就可以修内丹啦,“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铅汞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阿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

  可见武当道也有点先性后命的意思。所以其实武当道,到了后来么,也还是并入了全真道。

  可以这么说吧,丹鼎派除了个别“旁门邪径”,最后差不多都被全真道收编了,那么符籙派那边呢,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myrajoj 发表于 2015-5-11 03: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二  天师道之复兴


  就在全真道以及整个内丹派兴起的时候,符籙派那边,也发生了两个变化。

  哪两个变化??

  第一是五雷法的兴起。这个主要是跟几个新门派,象什么神霄派,清微派有关。

  神霄派之所以叫神霄,主要是表示自己这个门派非常久远,是上古就有的。因为传说古代天有“九霄”,而最高一重就是“神霄”,所谓“高上神霄,去地百万。神霄之境,碧空为徒”,其实就是神仙住的最高仙境啦。所以这个意思,你懂的。既然名字如此高古,修行方法当然也与众不同啦,可以这么说吧,神霄派,主要就是修五雷法的,或者说,主要是呼风唤雨的。

  可见神霄派,其实就是符籙派开始吸收丹鼎派的内丹理论后产生的一个门派。他们讲内外兼修,也修内功,然后主要就是什么“五雷符”,“五雷气”的。但是跟丹鼎派不一样,毕竟能呼风唤雨,所以对于大皇帝来说,就很拉风了,神霄派的好几个道士,都因为呼风唤雨,而得到赏识,而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叫臭名远扬的林灵素的了。当然,林灵素的师傅,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还算是不错的,被林灵素推荐,然后也真的求成雨之后,倒向赵佶提供了一些好的建议,可惜赵佶听不进去,只好离开啦。

  比神霄派稍晚的,是黄舜申创建的清微派,据说之所以叫清微,是因为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就是说,他们是供奉元始天尊的。而且,他们主要练的,也是五雷法。

  跟他们差不多的,还有源于天师道的天心派,以及源于灵宝派的东华派。而创教方法也与他们原来的门派类似,天心派是一个叫饶洞天的,据说得了本《天心正法》的仙书,然后就创教了,而东华派呢,则是直接从灵宝派分出来。他们修炼的方法,主要也还是符籙派的方法,不过既然五雷法那么流行,到后期也多少有些影响。

  这第一个变化,其实就是道教兴盛的局面下,符籙派在教派和理论上,都有所创新的结果。

  第二个变化么,就是天师道的复兴。

  看着佛教在唐代兴盛无比,看着慧能和神秀的门人在拼得不亦乐乎,当年选择在龙虎山上办魔法学校,一代又一代远离政治的张天师们,多少有些不甘吧。而看着全真教在金元之际异军突起,看着全真七子的名头,已有超过最初的张天师声势的意思,一代又一代的张天师们,心里大概更不是滋味吧。但是比理论,比弟子,张天师的后人应该都是比不过的。就别说佛教的禅宗了,也别说全真教了,就是同为符籙派的上清,灵宝二派,也是人才济济,出乎龙虎山之上啊,这不,宋朝三山符籙,倒以上清派茅山宗为首,人人皆知茅山道士,有几个还记得龙虎山才是道士的祖宗啊。

  所以张天师的后人们,不,应该说是后来的张天师们,就开始走上层路线了。

  这个大概还是从第十五代天师张高说起吧。这代天师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开元盛世,盛世么就要有盛世的样子,放浪形骸一点,才不枉这个盛世。张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然后就带着道士们喝酒,据说喝了一石还不醉。道士喝酒本来不是个事,可这么能喝就是个事儿了,所以久之就传到了李隆基那里。然后就是李隆基召见,封号什么自然也少不了,然后还留了个故事。

  什么故事呢??故事说他跑到长安城里的酒肆喝酒,长安的酒果然不一样,喝高了,把天师印丢在桌子上。别人看见了,就去拿,可别看是个小小的印,怎么就拿不动,直到第二天张高回来,一拿就拿走了。

  这个当然算不得复兴,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后来到宋朝那两个道教皇帝的时代,又有两代张天师发生了一些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时候的事了。

  这个事说起来很有意思,话说赵恒那小子不是认了个赵玄朗的便宜祖宗么,可问题是那个赵玄朗据很久以前的张天师说,是后羿射的九个太阳中的一个,落地后化成了九大鬼王,而其中有一个没有被杀的,后来给张天师家当僮仆守炼丹炉的。现在这个鬼王,又是给张天师烧炉子的,被赵恒认了个便宜祖宗,可是个大资讯哪。自然,大宋的好奇心害死猫的百姓,就要问个明白啦,到底是不是那个赵玄朗哦。

  张正随能怎么说??说不是吧,赵恒的便宜祖宗不也有可能是假的了么,说是吧,赵恒的祖宗给张天师烧炉子,怎么也说不过去吧。张正随只好含含混混地说,这个么,九个太阳,其实就是上古的九个人皇,这个是很厉害的,什么落地,什么鬼王,其实都是不靠谱的,至于什么烧炉子,更是没有边的事,表乱说。其实那是赵玄朗下凡,跟我们家天师祖宗聊天,一起谈玄论道呢,其实我们家天师祖宗早就知道赵公元帅的后人后来会建立大宋啦,但是天机不能泄露,只好含混其辞,哪知道你们就以讹传讹,都说成什么了,我可跟你们说啊,虽然我大宋言论自由,不以言罪人,可坏话说多了也会烂舌头的哦。

  本来赵恒撒了弥天大谎后还惴惴不安,又担心被人拆穿,又担心好不容易找了个姓赵的神仙,结果一查,还是张天师收过的鬼王,会被人瞧不起,这下好啦。张天师,你真是朕的好基友啊,没说的,赏,没说的,封。封什么,“真静先生”,至于张正随此刻的内心是不是真的“静”,就不知道了。

  再后来,到赵佶的时候,崇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天师道应该能复兴了吧。

  事实上,当时的天师道第三十代传人张继先还是个修道奇才,法手术惊人,而且也会五雷法手术,硬是把解州盐池里的妖怪蛟龙给杀死了。在赵佶问到底请的是哪路神仙的时候,他还让关帝圣君现了身。但是张继先到底不是赵佶的菜,因为他居然也和神霄派的祖师王文卿一样,劝赵佶要修德啊之类的。赵佶既然都自认为是教主道君皇帝了,哪里还能听得去这些东西,还是林灵素好,我想要什么,他就给我什么,从来不说那些废话。事实上,即使是关帝圣君再世,也不是他的菜,因为张继先把关羽请来之后,他就给了人家一文钱就打发走了。

  如果说在这几个皇帝的时候,张天师还处在与权力的暧昧状态,那么到了第三十五代张天师的时候,就算是直接与权力搭上了线。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3: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四  两教之衰落


  我们在读明清的书的时候,常常看到一个词,就是“三教合一”。总之就是三教其实是一样样一样的,大家都好,都可以要,谁也不要瞧不起谁,谁也不要攻击谁。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可以一起信。

  事实上也是,那年月的读书人,多少都懂得三教的。甚至写神话小说的,也是让这些教合并共处来着。

  但是,想想就知道了,如果两教没有衰落的话,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人搞什么“三教合一”的。很简单的事,如果力量足够的强,谁会和别人玩什么“合一”啊。“合一”,其实就是说,我们都累了,都没力气了,别打了,大家和好吧。

  这正如先秦诸子掐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你知道,它们的生命力还强着呢,而等到各家都开始搞大一统理论,试图统一各家学说的时候,你就要知道,它的生命力已经快要失去了。虽然那个大一统的理论很强大,很美好,但那种美好,其实是没有未来的。总得到这个理论又出出了新的对手,新的理论,或这个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分支,新的门派,这个生命力才能回来。

  可以说吧,在王重阳,还有张三丰提出“三教合一”的时候,大概就能知道,其实道教,也许还有佛教的力量,已大不如从前了。

  “三教合一”其实就是一个大一统理论,它很诱人,因为在那个年代,谁如果真能做到“三教合一”,事实上,他就等于掌握了真理。所以不光王重阳和张三丰站在道教立场上讲“三教合一”,而且儒家和佛教也有人讲“三教合一”。晚明之后,“三教合一”几乎成了风气,不仅佛教的高僧,什么憨山大师,紫柏大师,莲池大师试图三教折衷,不仅王阳明门下有什么“狂禅”派,而且还出现了一个林兆恩创建的“三一教”,教徒数以十万计。

  到了清代,就更厉害啦。雍正帝直接就在上谕里主张三教同体而异用,别再跟我讲它们区别有多大,哪个好哪个坏啦,都一样,都一回事。

  他怎么说的??他说,“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看见没有,你们都不行,自己不懂,还要妄自尊大,互相攻击,朕就不一样啦,“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於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於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其实三教都一样,都是劝人为善的,我没说错吧??乃们谁敢说自己不是劝人为善的??什么,道教要“绝圣弃智”,佛教要“涅磐寂静”,胡说!!“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於此。苟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其任意诋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特谕”。看见没有,那些都是“杨墨之道”,都是“失平之瞽说也”,要劝善,劝善,懂吗。

  而且啦,这是“特谕”,特谕晓得伐,就是朕特地给乃们这些文盲上上课的,以后记好啦,就按我说的做。

  这等于把“三教合一”官方化啦。

  所以,佛道两教衰落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什么“三教合一”,结果不管佛道,都只是劝善而已。

  佛道两教衰落的第二个表现,是两教内部的融合。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学手术也是这样的。越是有生命力的学手术,就越不怕分岐,不怕争论,他们会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但是也会分门别派,各立门户。

  当印度佛教有小乘十八部的时候,你知道,那是印度佛教兴盛的时代。等到那些部派都消失了的时候,你知道,印度的佛教衰落了。

  当宋明理学分了很多派,北宋有五子,南宋朱陆之外,还有很多家,甚至王阳明门下,也是门户众多,你知道,那是他们兴盛的时候。等到这些门派大浪淘沙,所剩无几的时候,你就知道,理学快要结束了。

  所以当道教有无数个新兴教派的时候,你知道,那是道教的繁荣期,而等到南正一,北全真的格局形成并稳定之后,你就知道,道教大约快要衰落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明清两代,除了明初武当道兴起了一段时间,清初龙门派中兴了一段时间,其他的还真的没有什么了。武当道后来并入了全真道,龙门派本就是全真派的分支,后来自然也并入全真。

  对了,还有一个,金丹南派的主流是清修派,并入了全真,另有一个搞什么阴阳双修的阴阳派,在明朝的时候分了东西两宗。但是搞阴阳双修的,想想也知道的,不可能发展得太好的,结果也很快没落。所以基本几乎乏善可陈。

  佛教呢,当佛教八宗相继衰落,禅宗各家所剩无几,你也知道,佛教大约也要衰落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佛教各宗,就不说唯识三论什么的搞纯理论的慢慢就发展不下去了。华严宗也在宗密之后越来越象禅宗,天台呢,虽然一直都在,但却跟净土宗走得非常近。至于禅宗呢,最后居然“禅净合一”,和净土宗融合了。很多年以后,你所看见的那些“禅寺”,其实倒不如说是净土宗的世界,以念佛为主要修行方法,以往生极乐净土为主要目的的。虽然禅净合一,理论上说,都禅净双修的,可谁都知道哪个难哪个容易,哪个费脑子哪个省力气,如果念佛就可以的话,谁还愿意参那些个莫名其妙的禅呢。有当然也是有的吧,但是一定很少。

  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呢??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3: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3: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3: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发表于 2015-5-11 03:45:21 | 显示全部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