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深港半邊人 - 

港式粵語,多元包容

[复制链接]

9

主题

-9

回帖

1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
穗南山客 发表于 2015-5-20 22: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瓜蒌皮2014ABC 2014-08-11 20:51:57
  此位仁兄,真係要手下留情才好!!
  點解,昔日香江報業人士,多從廣州南下,或是上海南逃,港穗滬根本在港為一家,真正香江原居民多是務農或打魚而已!!彼時香江士工商皆是廣府或珠江三角洲南逃者,所以兄台不宜說的"太絕"!!
  我父亦是從廣州長壽路逃至香江,1961年南下更多,真正港人已被吞噬,如今兩地不宜互"片",此禱此願!!
  —————————————
  本是同根生!!

21

主题

-21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楼主| 深港半邊人 发表于 2015-5-20 23: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批评。我只想就事论事,并不想一竹篙打一船人。楼主既然说到某报已行将执笠,而一篇连开七镬的报导竟让其起死回生,可见民意关注是什么。当然打工仔不必强求高雅,但开镬可以咸鱼翻生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今日中国也有类似情况,狗咬人不新奇,人咬狗才有卖点,时下也有用类似开鑊取悦大众的媒体,讲到底还是公民素质问题。我本人是老香港,说句国际词汇,就是有绿卡,所以不存在开片问题。
梦里有ta 该用户已被删除
梦里有ta 发表于 2015-5-21 00: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握手言和。
  小弟原是香港人,現今「回歸祖國」。
  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
  香港人普遍關心「本地新聞」。
  愛看「內幕」。
  生果報大賣,正因為「出位」也。

29

主题

-29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瓜蒌皮2014ABC 发表于 2015-5-21 0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港半邊人 2014-08-12 16:01:59
  哈哈,握手言和。
  小弟原是香港人,現今「回歸祖國」。
  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
  香港人普遍關心「本地新聞」。
  愛看「內幕」。
  生果報大賣,正因為「出位」也。
  —————————————
  其实不光是香港人,华人多数都喜欢八卦资讯,尤其妇女,呵呵!!

21

主题

-21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楼主| 深港半邊人 发表于 2015-5-21 03: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式粵語,如今很多已經息微,看看聽聽如今香江廣播機構,不論電台或電視台,那些港式粵語,小弟不忍卒聽!!
  不過真的不明白,某些人如今一定要"禁止"使用粵語這漢語活化石,而容許其他不同地方方言生存,真的不明白!!
  其實粵語很多詞語並不是有音無字,反之大部份是有字有據,不過如今還在家鄉,資料置於小弟海漂居所電腦硬盤,待回棲居地,送到樓主手!!
  又:其實筆比劍更鋒利,比劍更傷人,如今香江部份新聞從業員,亂揮亂舞,為禍其大,難以想像也!!再加新聞自由之盾,更成災難!!
梦里有ta 该用户已被删除
梦里有ta 发表于 2015-5-21 06: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哥可別「開空頭支票」呀!!

21

主题

-21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楼主| 深港半邊人 发表于 2015-5-21 07: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023﹚黑夜跳舞好揩油
  港式幽默,生猛盞鬼。
  幾十年前,流行過一種對聯。
  上聯用俚語寫社會現象。
  下聯配搭一句唐詩。
  一俗一俚,一南一北。
  一方言,一國語。
  讀之莞爾,拍案叫絕。
  以下抄錄幾對:
  水緊一聲齊走鬼,風飄萬點正愁人。
  
  白日放歌須縱酒,黑夜跳舞好揩油。
  
  赤柱有食兼有住,汀洲無浪復無煙。
  
  怕熱最宜穿短褲,論功還欲請長纓。
  
  最啱白菜煲豬肉,忍見黃沙沒馬頭。
  

21

主题

-21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楼主| 深港半邊人 发表于 2015-5-21 0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024﹚三字組合
  此篇不談「粵語」,說「國罵」。
  「他媽的」,國罵也。
  國罵起源,無從稽考。
  但有了國罵,說話行文,皆力求迴避「三字組合」。
  惟恐一不留神,會滑出句「三字經」來。
  說實在的,語言中談到「他人慈母」,本來普通不過。
  然而,為免「他媽的」尷尬,只好避之則吉也。
  如果有人指着朋友母親的某件東西問:「這是誰的呀??」
  請冷靜,先別急急忙忙大聲回答「他媽的」。
  那會令人哭笑不得!!
  要正規表達「他媽的」語意,可改用「他母親的」、「他的媽媽的」、「伯母的」。
  甚至以文言「其母之」表達,以免引起誤會。
  當然,疏漏仍難避免。
  據說,當年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湖南省代主席某君為母掃墓。
  新聞審查機構統一報道口徑為「代主席昨掃其母之墓」。
  偏偏某報將「其母之」改成口語,大標題竟寫成「代主席昨赴嶽麓山掃他媽的墓」。
  如此一改,「文字獄」遂師出有名。
  代主席大發雷霆,報社下場,無庸多說。
  一句國駡,可大可小也。

21

主题

-21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楼主| 深港半邊人 发表于 2015-5-21 10: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025﹚粵粗「無厘頭」
  粵人愛說「無厘頭」,無分男女,非常濫用。
  卻不料「無厘頭」非紳士淑女、販夫走卒「通用」之口頭禪也。
  眾口皆說「無厘頭」,以為此乃「唔知噏乜」、「有頭冇尾」之意。
  查實這是一句徹頭徹尾的粵式粗話。
  原來,「無厘頭」三字,乃舊日土醫生之招徠語。
  全句廣告是:「專醫無厘頭」。
  由於許多人看了都不明所以,問人又十問九不知。
  於是乎,「無厘頭」漸漸便成為「唔知係乜」的代詞。
  「專醫無厘頭」者,「專門替人割包皮」也。
  為免「割包皮」三字太露骨,也牴觸當時法例,故以「無厘頭」代之。
  包皮過長,把龜頭幾乎全部遮掩,露出來的不足一厘,此謂之「無厘頭」也。
  其後,坊間為明白真相,又在三字之後加個「鳩」字。
  粵人口中的「鳩」,指「那話兒」也。
  「鳩」音「gau」,此音難傳入耳,當然給打入「冷宮」矣。
  又,常有人將「鳩」寫作「尻」。
  「尻」音「hao」。
  國人忌「尻」,日人則「大行其道」。
  「神居尻山」、「尻山太郎」,不管地名人名,照樣曝光,盡出風頭也。

21

主题

-21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楼主| 深港半邊人 发表于 2015-5-21 11: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026﹚唱生晒
  在普通話,「唱」是褒詞。
  林妙可小妹妹在京奧開幕式上唱《歌唱祖國》,這個「唱」字就有頌揚讚美之義。
  香港話裡面的「唱」,卻含貶義用法。
  開幕式被揭發「幕後代唱」,香港不少傳媒立即借題發揮「唱生晒」。
  這個「唱」明顯是「唱衰」而非「唱好」也。
  北方人怕講廣東話,除咗粵語有九聲,還因為普通話詞義比較明確,而廣府話比較「陰濕」,愛「打橫嚟講」。
  其實,「唱」本來就係個中性詞。
  《說文》解釋,「唱,導也。」
  粵語之「唱」,有議論、張揚之義,保留了古漢字用法。
  不過,香港話不會一味「食古不化」。
  那天在銀行排隊,前面那位仁兄一個箭步衝向櫃台,睩大眼睛問嬌滴滴的小姐「有冇生痔瘡」。
  其實,呢位同胞係想問銀行女職員「有冇散紙唱」。
  呢個「唱」字,乃英語change之音譯。
  「唱散紙」者,「換零錢」也。
  「洋為中用」,可說香港話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