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大梁如姬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诗词里的爱情百态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3 03: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女人是相当注重仪容的,可是自从丈夫走了,她连头发都是乱蓬蓬的了。是丈夫出去以后,家里安家度用的物品缺失,没有打扮的原材料了吗??少了胭脂、缺了洗发水??当然不是,是她实在是懒得摆弄了。
  是啊,有什么好摆弄的,反正我想给他看的人已经不在这里了,没有了悦己者,化了妆就如同锦衣夜行,打扮梳妆好,给谁看啊??我所有的美都在精心为你一个人绽放,不愿其他人带着任何眼光来打量!!你要是不在,我绽放不起来,即便勉强开放了,我也是无精打采的。
  “谁适为容”,他不在,我不知道为谁妆饰我的容颜,一直以来,我都在为我喜欢且欣赏我的人在妆容呀。成语“女为悦己者容”,从这里而产生。
  著名的乐府名篇《自君之出矣》,说的也是这样的心情,《自君之出矣》题名出自东汉徐干《室思》中的一句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此诗一经传出,历代文人墨客开始相附,形成了系列诗,意思也大多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表达因丈夫离开而形成的没精打采的个人体现不一样。
  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自从你离开了,翡翠金摇原本是光鲜亮丽的东西,此刻都变得暗淡没有了精神,思念你的心就像日月一样重叠摇晃,白天结束了,晚上又接着思念,永远没有尽头。
  贾冯吉: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自从你走了,我的容颜瞬间憔悴,只因为情绪不好,没有精神,也没有兴趣对镜点妆。思念你的心就像明烛,既在心里煎熬,又在眼角挂泪。
  张祜:自君之出矣,万物看成古。千寻葶苈枝,争奈长长苦。自从你走了,万物在我眼里都已作古,我的眼里只看得下你。思念你已让我身体瞬间憔悴,我千万遍地寻找治病的葶苈,让我的身心不再那么痛苦。
  由于篇幅太多,不一一赘述。
  远远看来,这思念,真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像日出、也像明月、像蜡烛、像百草、像天地万物,总之,它是无处不在的。
  宋词中也有这样一篇,夏竦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首句就点出“镇日无心扫黛眉”整天没有心情点妆描眉。眉毛作为长得脸部的东西,虽然不能说是女人的第几张脸了,但却可以说对脸部美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眉毛,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大刀眉霸气,柳叶眉温婉,秋波眉柔和,一字眉帅气,等等,我们聪明的先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身处深闺的各位娘子们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眉毛妆来博得异性的欣赏,有小山眉、垂珠眉、涵烟眉、月梭眉、拂云眉,等等,足见画眉毛是女人们多么关心的一项工程。
  而这么重要的“面子”工程,词里的她却没有心情摆弄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她心情这样惆怅难捱??第二句马上点出——“临行愁见理征衣”。原来,女子的丈夫要外出打仗了,虽然早就知道他要离开的这个消息,可是当看见他临行前夜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自己离别的衣物,不免还是让女子的脸色变成愁云惨淡。
  在情人眼中,双方都是彼此的独一无二,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是她唯一的牵挂,假如他还在,即使世界陨灭了,都没有关系,假如他陨灭了,这个世界对她而言将是陌生的,她变成了孤孤单单的自己。而今女子的悦己者很快就要离开了,教她哪有心情化妆打扮??打扮了又给谁去看??孤芳自赏最心痛。
  换个角度想,假如丈夫出门远行,而妻子在家打扮得花枝招展,情绪丝毫没有因为离别的愁绪而影响,这就非常有问题了。因为女子都是爱美的,所以懒梳妆,变成了对思念的最好最直观的体现。
  《伯兮》中女子的感情总是一样的,丈夫走了以后,她的天地失色。不如,老天爷赶紧下点雨吧??烟雨蒙蒙,一片伤心的景象,也好衬托她这哀伤的思念之情啊!!但可恶的是,连老天爷都不帮衬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居然让艳阳就那么高照着,与她此时的伤心的心情,形成了强大的鲜明对比,让她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她知道,她从此开始了孤单的思念之旅。不知道他在哪里,不知道他的境况如何,不知道他在军旅中能否饱餐,不知道寒冷降临他是否有御寒的衣物,不知道他所行走的山一程、水一程都叫什么,那里,可否也有像她这样的解语花,抚慰他的心灵呢??这一切的未知,扰得她几乎疯狂,想得她头疼欲裂。不能知道他的消息,她的精神被折磨得几欲崩盘。可是,她还是停不下想他的步伐,哪怕这让她的头脑像中了蛊,疼得满头大汗,痛得像被齿轮紧咬了心田,她也愿意继续盛载着自己的思念,继续幻想他一路的旅程,就像陪着他走在途中。
  女子这一刻说得信誓旦旦,但是下一行,她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思念的滋味,真是教人柔肠百结、肺腑寸断。时间久了,她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对这份思念的持久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这种执著的精神。算了,多想也没有意义,头疼得已经不能自持,她开始渴求上天能给她一颗忘忧草,让她忘掉这层层的烦忧,她终于还是要在思念的痛苦中对时间投降了!!
  哪里有忘忧草呀??人们告诉她,忘忧草在院子里树的北面,你去找吧。她像是抓到了一丝救命的稻草,但在准备拯救自己的路程上,她又犹豫了。找什么呀??找到了吃还是不吃呢??算了吧,吃了忘忧草,烦忧也许是忘了,可是对丈夫哥哥的感情也就忘了呀,这样,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她终于又笃定——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我就是要想他,想得我心如刀割,腹中如汤灌,肝肠寸寸断,想得我哀毁骨立、摧心剖肝,因为,思念是最漫长的相守呀,我愿意,愿意与思念打一场这样长久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短短的时间,她在心里已经转了上万个念头。如胡适诗中说写的:
  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一个回旋;
  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
  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
  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
  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竿巷,忽到竹竿尖,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
  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
  我若真的害了这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这三千万转,绕着地球,山一更、水一更,绕过碧海青天、绕过穷山险水、绕过高耸危楼、绕过万万千千的人,来到你的身边,为你守候。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3 03: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呃,上一段忘了空行,密密麻麻,影响阅读心情。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xiaoyunche2013 发表于 2015-5-23 05: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也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啊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3 06: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4.家中排行+自己祖国的姓——孟子、仲子、叔姜、伯姬、孟姬、伯嬴
  孟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是宋国的公主,宋国商朝贵族,子姓国家,孟是古代表示排行的字,孟仲季与伯仲叔季一样,都表示家中排行,孟和伯都是家中的老大的意思。因此,按照家中排行和祖国国姓,宋国的这枚大公主的称呼是孟子。
  关于“孟仲季”与“伯仲叔季”的区别,记载说“孟仲季”的孟多表示庶出的长子/女,而伯则是正室所生的长子/女——《礼纬》云:“嫡长曰伯,庶长曰孟”。
  除此之外,“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四季的称呼,如孟春、仲夏,季冬等。
  关于按照排行来称呼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到了五十岁才可以用家中排行来称,之前只是取字——《礼记·檀弓》:幼时取名,二十岁取字,五十岁乃称伯仲。
  仲子——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左传·隐公元年》
  孟子与仲子是亲姐妹,鲁惠公在娶了孟子之后,孟子早死,只有续娶了声子,声子也是宋国的公主,而她却没有按照排行来称呼,据《史记》记载,声子不是宋国正室所生,所以到鲁国只能做妾——初,惠公適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再后来,宋武公又生了一个公主,公主生下来手里就有字,说是要做“鲁夫人”,于是这枚新生的宋国子姓公主在长到一定的年龄就嫁给了鲁国,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为仲子。
  叔姜——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哀姜娣曰叔姜,生子开。《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叔姜是哀姜的妹妹,按照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也就是说,诸侯如果娶某个国家的公主,则必须有二个同姓的公主陪嫁,而每个公主出嫁的配置都是一公主加二陪嫁女,这些陪嫁女或妹妹或者堂妹或宗室女,譬如齐桓公要娶卫国的公主,这个国家的公主出嫁配置是1公主+2陪嫁,而卫国的同姓的国家如郑国、许国、蔡国等选出两个公主作为陪嫁,公主出嫁的配置又是1公主+2陪嫁,1+2+1+2+1+2=9,这就是所谓的诸侯一娶九女。
  叔姜的身份刚好就是公主的陪嫁宗女,她是陪同哀姜一起嫁给鲁庄公的,叔姜是齐国人,姜姓,在家中排行老三或者幼子之前,总之就是中间的位子,因此被称为“叔姜”。
  伯姬——伯姬者,鲁宣公之女,成公之妹也。其母曰缪姜,嫁伯姬于宋恭公。恭公不亲迎,伯姬迫于父母之命而行。《列女传·贞顺传》
  伯姬的母亲的缪姜,根据记载,“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缪姜是鲁宣公的夫人,生的女儿必然也是鲁国的姬姓公主,伯则说明他是鲁宣公的长女。“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在这里也可以得到证明,缪姜是鲁宣公的正牌夫人,所以生下的长女称为“伯”,而不称“孟”。
  孟姬——孟姬者,华氏之长女,齐孝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传》
  按照家中排行的称谓非常好理解,无非就是伯仲叔季、孟仲季两种叫法,孟是老大无疑,在《礼纬》又说:“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因此孟就是华氏家中的庶长女。史籍没有记载孟姬的祖国,然而可想而知,姬必定是出自姬姓国家。而孟姬丈夫齐孝公的生母郑姬是郑国人,母亲让儿子娶自己祖国的姑娘,可以说得过去。至于华氏,当时华氏较为出名的一个是宋国,一个是郑国,郑国的华氏得姓出自郑世子华,郑文公的儿子,世子华的后人以华为姓。由此可以推断,孟姬是郑国华氏的长女,郑国姬姓。
  伯嬴——伯嬴者,秦穆公之女,楚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列女传·贞顺传》伯嬴,秦康公之女,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太平御览》
  伯嬴是秦国的公主没有错,但以上两种记载都错误,《列女传》说伯嬴的父亲是秦穆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即位,而楚平王是公元前528年即位,不可能娶得到秦穆公的女儿做夫人;《太平御览》中,秦康公也不可能,秦康公是秦穆公的儿子,距离楚平王的时代也是相去甚远,伯嬴真正的父亲是秦景公。排行谥法,伯嬴的名字就很好理解,秦国赢姓,景公的长女,因此称为伯嬴。
  5.祖国国名+自己祖国的姓——齐姜、陈妫、卫姬、骊姬、邓曼、樊姬
  齐姜——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贤明传》
  齐姜是齐国的宗女,在晋文公流亡的时候曾经被许配给晋文公,后来她嫁鸡随鸡支持晋文公离开齐国,回到自己祖国去创业,后来晋文公果然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也不负旧恩,迎接齐姜到晋国。
  齐姜的故事不复赘述,她的称呼非常简单,按照自己祖国国号+自己的国姓,齐国姜氏,所以称为齐姜。
  陈妫——《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陈妫,郑文公嫡夫人,生太子华、公子臧。《史记·郑世家》
  陈妫,顾名思义,陈国的公主,陈国妫姓。
  卫姬、郑姬、蔡姬——其母卫女,曰少卫姬,避齐乱,故在卫。《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的夫人有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而桓公好内多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即武孟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颜师古注史记》
  齐桓公一共有两个卫国的宠妾,身份如夫人一样,卫国姬姓,因此称为长卫姬和少卫姬;郑姬、蔡姬同上,郑国公主,蔡国公主,都是姬姓。
  骊姬——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骊姬的祖国是骊戎,属于戎的一支,却也是姬姓,因此也是国号+国姓的称谓法。
  邓曼——楚武邓曼,邓曼者,武王之夫人也。《列女传·仁智传》
  起初看邓曼以为是为数不多的女子名字,后来才查清楚,邓曼是邓国人,邓国曼姓。
  樊姬——樊姬——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列女传·贤明传》
  如果按照第一种模式,樊姬的称呼就应该是庄姬,可她的称呼却是樊姬,史书并没有交代她来自哪个国家,按照当时的惯例模式,樊姬,必定是出自姬姓国家的一位女子,猜测她为樊国的公主,樊国是姬姓国家,因此她的称呼是祖国的国号,加上祖国的姓。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3 0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6.丈夫国名+自己祖国的姓——息妫
  息妫——息妫的称呼很多,也因为她的故事传奇,在历代经常被称赞,解说称谓组合,关于息妫的故事不复赘述。
  妫,很显然是陈国的公主,而息国是姬姓,很显然息妫这个称呼不是祖国国号加祖国国姓的模式。那么息妫的称呼到底是什么模式呢——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左传·庄公十年》豁然开朗,息妫的夫君是息侯,而她是陈国公主,因此这种称谓模式是丈夫的国号+自己祖国的姓。
  7.祖国国名+排行+自己祖国的姓——纪季姜
  纪季姜——纪国是齐国周边的一个国家,姜姓,纪国跟齐国算是血海深仇,先是纪国的国君谗言害得齐国哀公被周天子烹煮,直到齐襄公时期,纪国被齐国灭国。纪季姜就出自纪国。按照以往的称谓模式,纪国这位公主要么是纪姜,祖国国号加国姓,季姜,家中排行加祖国国姓,可这里称呼却变成了纪季姜,大概是因为已有一个季姜,为了区分,给纪国公主加上她祖国的国号称呼。总之,这也是春秋对女子的一种称呼法。
  8.丈夫谥号+夫人称谓——许穆夫人、宋桓夫人、黎庄夫人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列女传·仁智传》
  《列女传》中许穆夫人的身份记载有误,她的身份比较特殊——首先,她的母亲是宣姜,卫宣公的夫人,但许穆夫人却不是卫宣公的女儿。《列女传》中说她是卫懿公之女,卫懿公在没有即位之前叫公子朔,是卫宣公与宣姜的儿子,所以许穆夫人怎么可能是卫懿公的女儿??那样岂不是宣姜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私通??
  宣姜本来是卫宣公儿子公子急子的夫人,却被卫宣公抢夺做了夫人,后来卫宣公早死,宣姜与公子急子的弟弟公子顽私通,才生下来许穆夫人。所以,如果按照母亲这儿的关系,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如果按照父亲这边乱算,卫宣公是许穆夫人的祖父,卫懿公则是她二伯父。
  言归正传,这位卫国的公主嫁给了许穆公,按照以往的称谓法,不是穆姬,就是卫姬,而这里则称为夫人,她的丈夫是许穆公,因此称为许穆夫人,这种称谓法跟现代颇为相似,跟着丈夫的称呼,再尊为夫人。
  宋桓夫人——文公女弟为桓公夫人。宋桓夫人,乃卫公子顽和宣姜所生,宋桓公之夫人。《颜师古注》
  宋桓夫人同许穆夫人,都是宣姜的女儿,嫁给了宋桓公为夫人,因此称为宋桓夫人。
  黎庄夫人——黎庄夫人者,卫侯之女,黎庄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篇》
  同上,黎庄公的夫人,因此称黎庄夫人。
  9.祖国国名+娘家氏+祖国的姓——宋华子
  宋华子——齐桓公的夫人有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而桓公好内多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即武孟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颜师古注史记》
  宋华子是齐桓公宠妾里面的一位,宋国人,子姓,贵族华氏的女儿,因此称为宋华子。
  10.特殊称谓
  卫寡夫人——夫人者,齐侯之女也。嫁于卫,至城门而卫君死。保母曰:“可以还矣。” 女不听,遂入,持三年之丧,毕,弟立,请曰:“卫小国也,不容二庖,愿 请同庖。”夫人曰:“唯夫妇同庖。”《列女传·贞顺篇》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卫寡夫人之所以得此称呼,结构可以解剖为——嫁给卫国、未嫁丈夫死称为寡、尊为夫人。这种称谓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是一种特殊结构。
  
溜溜弯儿8 该用户已被删除
溜溜弯儿8 发表于 2015-5-23 08: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加油更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3 0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yunche2013
  腰缠万贯也就算了,怎么还想骑鹤……
  仙鹤是寿星老的坐骑啊,太贪心了,想有钱,还想长生呐??哈哈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3 1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加不起来油,楼主这个帖子总共才写了十三篇
  发得快了,存货就没了,哈哈
萧震皋 该用户已被删除
萧震皋 发表于 2015-5-23 10: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转来点赞!!这个系列正好对我帮助很大*^_^*
今已亭亭如盖矣o 该用户已被删除
今已亭亭如盖矣o 发表于 2015-5-23 12: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梁如姬 通篇读下来,又回到原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