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万年文明史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2 22: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河图》《洛书》的古代帝王涉及到伏羲 黄帝  尧舜 、禹 、商汤 ,周文王 周武王 ,周成王等,《河洛图》的传送媒介有黄龙  、青龙 、龙马、 玄龟等。

  《尚书》《顾命》篇中记载到: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执政十九年后病逝,西周史官在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于洛邑文王太庙大室中举行的继位典礼上看到:“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洛书在东序”。

  根据《尚书 顾命》篇的记述,在周成王的葬礼和周康王即位的典礼上,陈列《河图》应是一件可信的史实,她当时被视为贵重的宝物,那么她就或者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或者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古今多有异议和论述,《尚书》记载,《河图》与‘天球’有关,是一件与天道有关的宝物,孔子在论述中说道《河图》,谓‘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感叹。

  中华文化始终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天与人又是如何合二为一的呢??却拿不出具体且切实的理论依据,难道天人合一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么??

  数千年来‘天人合一’一直是学者求证和论述的一个重大的人文论题。

  中华先民早已在无文字时代已经实践和完成天人合一这一重大人文命题,中华先民发现天人感应,认为人和自然相类相通,自然孕育万物、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中华先民根据女性生理周期与月行规律相通这一规律发明了《河图》,《河图》就是中华先民最原始的‘结绳记事’,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会使用劳动工具,当人类用劳动工具记录和描述其思想时人类才真正踏上了文明的征程!!

  ‘天道左转,地道右旋’是《河图》的具体用法,天道左转为历法,用以计时;地道右旋依据月型变化为预产表,这也吻合上古先民‘结绳记事’的史实。后来经过女娲的修订,就是《洛书》的补充。

  ‘女娲补天’就是就是一次历法改革,1 、 3 、 5  、7  、9月为大月各补一天,即大月31天,小月30天。使中国历法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的太阴历。这就是后来的传承中把《河图》《洛书》叫《河洛图》的原因。如果‘建历纪为文明之始’,女娲据现在约有一万年历史,如果以此为据,中华民族应该至少有着万年以上的文明史了,那么我们就把中华先民用《河洛》历法的时代称之为‘河洛文明’时代。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中国是“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考古资料表明,中原的裴李岗文化约在一万年左右,是新石器早期最先进的一种文化。苏先生提出的“上万年的文明起步”应该是指裴李岗一类的文化了。

  当然记者用神话故事来诠释中华民族的上古史只是一家之言,有其偏颇之处。

  探索人类文明史最科学的途径就是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实际就是通过古代先民遗留的文物实现现代人与先民某种意义的‘沟通’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过程。


  以田野考古为园地,以物质文化遗存为基础的现代考古学俗称诞生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古代史研究的科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掀起了一场意义深刻而影响深远的革命。因为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大大拓展了历史科学的广延范围,延伸了不止数千百倍的人类活动的时代跨度,层层不断地揭示出沉寂在地下文化层中的历史文化蕴蓄。 逐步地揭开了一个个历史之谜,一座座、一片片旷世伟迹及文化珍宝显露于世,显示出人类不可思议的伟大创造力和思维世界的奇迹,这些发现,不断地充实着历史的内涵,改变着历史面貌,改变和指导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理论导向。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据今约7000-8000年。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00: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各民族的生存地域的不同,对每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研究不能用同一种模式和框架来定性。

  研究中国历史有一个特殊的切入点,就是从文化传承入手,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民族文化不是凭主观想象而来的,是民族长期生存发展中逐渐创造积累而来的,是民族历史在民族素质上的一种反映,灿烂的中国古文明是多民族 多地区人民共同缔造的,而逐渐形成这种唯物 辩证 科学 求实的思想精神,它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治背景和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实际问题以讲道理的理论学和科学史的大背景。

  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的完整性,又是其理论的各种自然规律之间,存在着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因之这就决定了对于中国古典哲学的传承必须要做的全面性 、系统性、才能达到准确性。

  翻开中国历史,三皇五帝、 夏 商 周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包括三皇五帝的次序也是有争议的,周朝应该是最清晰 、最肯定的。孔子著编年史《春秋》,包括编著《史记》的司马迁,他们企图从某些文献或遗迹中了解或知道商代,可他们却无法破解商代,从孔子到十九世纪初,学者都对商代无法定论和破解,由于王懿荣对殷甲骨的发现与研究,包括其后学者罗振玉对甲骨文的出处河南安阳小屯的实地考察和考证,经过无数学者的不懈的努力,一个清晰的商代才呈现在我们面前。


  周文王灭商是一个不争的史实,在中国的文化传承史上,周朝有何遗迹呢??周朝的《文王八卦》,就是《周易》,《周易》因何而来呢??‘文王拘羑里而演易’,《文王八卦》来源于《伏羲八卦》,伏羲之后中国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统称《三坟》,人文始祖黄帝在伏羲之后周文王之前,包括对黄帝的记述‘黄帝师于风后,风后擅于伏羲之道’以及‘黄帝易之伏羲易以一而贯之’。

  伏羲八卦因何而来呢??‘伏羲王于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依《河洛图》而做。现代人对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在概念上有混淆之说首先是在时间差之分,他们有数约四千年的时间差;伏羲八卦属于自然科学,文王八卦应该属于社会科学;其次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的排序有相当大的差异。其实做历史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做的就是严格的时间差,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着严格的时间记录,万不可混为一谈。

  从《河图》到《洛书》再到伏羲八卦,她们的时间差又是多少年呢??种种迹象表明《河图》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于文化传承之根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着崇敬的态度。


  逐步地揭开了一个个历史之谜,一座座、一片片旷世伟迹及文化珍宝显露于世,显示出人类不可思议的伟大创造力和思维世界的奇迹,这些发现,不断地充实着历史的内涵,改变着历史面貌,改变和指导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理论导向。

  裴李岗文化的典型遗址除裴李岗外,还有新郑的沙窝李和唐户村,新密莪沟,长葛岗河,临汝中山寨,许昌丁集,郏县水泉,巩县铁生沟等等,不下 40 余处。碳 14 断代为公元前 6200 年至前 5500 年前后,经历了 700 年的发展而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考古学家将此种文化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其年代约在8000年前左右。

  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上而下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第一次发现了小屯、龙山、仰韶三种文化遗存上下依次堆积的‘三叠层’,明确了三者的相对年代关系。


  一系列的考古研究证明,龙山文化承继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承继于裴李岗文化。

  女娲活动遗迹及时间和裴李岗文化时代相吻合,而伏羲应当归属于仰韶文化,黄帝应归属于龙山文化。

  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必须抓住历史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和焦点。历史上凡是有划世代意义的重大科学发现,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发现与创新,往往容易被奉为教条化和公式化。

  考古学的历史使命,明确宣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调查、发掘和研究物质文化遗存,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文化遗迹如同散落在华夏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民族文化才可以将这一颗颗散落的明珠维系,因为文化具有空间的稳定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

  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全人类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史,而这一部伟大的自然科学史就是一部最系统的历法修订史。生产工具的逐步发达以及文物的逐步精细精美,演绎着一部人类文明的‘进化史’,而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文化发展的‘序化’及文物的‘进化’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女娲除了历史的活动遗迹就是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而很多学者一致认为《女娲补天》实际就是一次重大的历法修订。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0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神农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然而,自古及今,关于伏羲氏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讼不已;伏羲是人还是神??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始画八卦,伏羲一画开天,进而推演成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位欧洲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八卦中的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还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甘谷县白家湾乡蒋家湾村的古风台太昊山。 甘谷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冀,为今甘谷县。有着近两千七百年的建县史,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


  甘谷古风台以及秦州画卦台都是伏羲时代古建筑“台”的遗存之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岁月流逝,旧物已不复存在了。但名称却代代相传,留了下来,一代一代称颂不休。

  古风台人说伏羲原名为“风伏羲”,和《三皇本记》记载“太昊庖牺氏,风姓”相吻合。当地人说伏羲原名“风伏羲”,此说则与《三皇本纪》载“太昊庖牺氏,风姓”相吻合。杜预曰:“太皓伏羲氏,风姓之祖也。”古风台有艾蒿山,分为圆咀、馒头咀、苜蓿梁、漩涡咀、艾蒿山五台,其山顶中央低凹,呈盆地状,面积约1400平方米。此地呈八卦状,据说伏羲在第五台艾蒿山摆卦,故艾蒿山又称“八卦山”。古风台有伏羲土碑存,碑前一平地,乡人称为“伏羲砚”。

  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可以说,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

  伏羲:一作‘伏羲’‘包羲’‘庖羲’‘宓羲’古代传说中的部族首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渭水》载:‘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羲于城纪’,伏羲王生于城纪,徒于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年传十五世,伏羲氏发源于城纪,发展壮大后沿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俙山 王屋山 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都于陈,而殁于河南淮阳,这一活动区域大体正好和仰韶文化古遗迹的分布相吻合,而伏羲王的行动遗迹和生态迁徙或文化迁徙尚待研究。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03: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最原始的概念是时间,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讨论具有人文魅力的汉字,中国文字的特色就是形中有理,音中有意。文字将千万年的文化结晶运载至今,使我们对文明的认识和传承得以实现,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是精神和道的载体。

  时之造字,简体形符为日,声符为寸,繁体形符相同,声符为寺。时字以日为形符说明时的产生和太阳有很大关系,寺呢??法度也,太阳和法度,合起来即为时,而将这二者合起来为何‘物’呢??伟大而又智慧的中华先民只用这简单的‘一’道符号就掌握了地球在太阳系的运行规律,这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简单的象一’,简单吗??简单的我们只想长跪不起,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河图》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天人合一,只有真正的了解伏羲王立杆测日影,理解了《易》图才能真正的明白中华先民如何实践‘天人合一’。

  说道这里你也许会说我胡说八道,也许你会大笑不止,也许你会深思,也许你会对伟大而又智慧的先民们长跪不起,太朴素了朴素的像阳光,朴素的象沁人心扉的清泉,朴素的象带着泥土香的空气,服务于我们,我们却不知不觉,不离不弃。

  伏羲王时代中华先民只用一个简单的立杆测日影的盈缩,就征服了那遥不可及而又神秘的太阳,使其规规矩矩的服务于人类。

  庄子《秋水篇》: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衔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无失,是谓反其真’。人类用笼头制服狂放不羁的野马,跨上马背驰骋天下,但这种方法对蛮力十足的牛却无效,但在牛鼻上穿根小小的木棍,就将其制服为我们拉磨耕田。

  这就是人类最根本的‘道’,面对自然,尊重自然,总有一种最简单 最实际 最科学的方式来利用自然,这就是人类最根本的‘道’顺天应人,趋利弊害。

  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于阴阳,道法自然,但阴阳不是道。道就是‘一’,‘一’是介于阴阳的符号,‘一’是人为地,道是人给其的名。

  有齐人乘船,剑不慎掉入水中,他不慌不忙的在船边做了个‘一’的记号,当船到岸边时他下水去捞剑,他捞到的是‘刻舟求剑’的千古笑话。 有人送曹操一头大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但却无计可施,因为没有这么大的秤,曹冲让大家把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在水淹到船帮的部位做了个‘一’的记号,把大象赶到岸上,往船上装石头,装到‘一’的记号时,把船上的石头再一块一块的称过,石头重量的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神童’的称号就此传开。

  道不是一成不变的,道无处不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当首领做了这样标记后,有几天大家都很守时,后来大家发现时间在变,这‘一’道失去了作用,或许大家都把它遗忘了,但是伟大却出于平凡。

  中华文化温厚平和,内敛含蓄,中国哲学以它特有的‘直觉概念’为出发点。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觉解,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他的人生境界,因觉解的不同,每个人有他的人生境界,而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叫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生活于道德境界的是贤人,生活与天地境界的是圣人,哲学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哲学是必须从感觉世界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要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天地境界。在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就是达到了这个同一,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人的事,他做的却是平常人所做的最平常的事,但是由于其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它有不同的意义,由于觉解产生的不同意义构成了他最高的人生境界。

  观古今中外达到天地境界敢以圣人自居者有几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人的事,他做的却是平常人所做的最平常的事,但是由于其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它有不同的意义,由于觉解产生的不同意义构成了他最高的人生境界。

  伏羲王立竿测日影,由被动到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明立竿测日影来研究天道规律。

  既然中华文化是一种大气象、大文化。要了解伏羲王依《河图》《洛书》而画《易》之前,我们更应该深刻地来了解庄子《逍遥游》篇中的逍遥,真正的了解了这种逍遥,才能真正的了解远古时代中华先民意境之开阔,心理与精神之自由、以至于达到无己、 无功 无名的境地。


  要了解《河图》 《洛书》与《易》图之前,我们更应该了解现代的日历表和地球仪。


  伏羲王依《河 洛图》而画《易》,那么《易》图与《河 洛图》有何关联呢??首先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河图》《 洛图》是无字的哲学,是远古中华先民在母系社会,也就是中国的河洛文化时代发明的一种河洛历法,也就是太阴历,因为《河图》以七数为首,在中国北斗七星定位为北方,南斗六星定位南方,在中国历法体系中,斗柄所指表示一年四季,春东、 夏南、 秋西、 冬北。

  正是因为北斗七星定位为北方,所以《河图》与《易》图的定位是相同的上北下南,人类文化的发展殊途而同归,现代的制图和《河图》及《易》图的定位是相同的上北下南。 伏羲王发明了立杆测日影,研究地球在太阳系的运行规律,包括中国历法体系中记录的《太阳出没歌》,现代人应该改变这种思路,太阳是恒星是不动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有做自转运行,而月亮绕地球只做公转运行。

  在近代西方有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观点的争辩,然而宗教强奸了科学,有人因为坚持这一公理而下跪忏悔,有人为坚持这一公理而失去生命,但是日月星辰永远不会因为任何个人意愿而改变自己的运行轨迹,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那些坚持谬论而执行过刑法的宗教徒们的在天之灵是否对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的英灵做过忏悔和道歉!!  

  伏羲王立竿测日影,发现周期的始点和终点是特定的不是随意的更不人为的,只有按终点来划分周期才能表现周期的固有性质。

  因为河洛历法以北斗七星定位为北方,而中国处于北半球,当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最热,立竿测日影日影最短,这个标注点用阳符来表示但在同时阳光斜射南回归线达到了极致,南半球为冬天,假如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同样有一个‘伏羲王’在测日影,那此时南半球的日影如何呢??日影一定是最长的,该如何标准呢??因为南半球此时最冷,所以它的日影标注点应该用阴符来表示,所以在北半球阳符产生的同时南半球阴符同时产生,反之亦然。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04: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伏羲王时代中华先民立竿测日影已完成对南 北回归线的测定。阳符和阴符有两重意义:
  阳表示北回归线;阴表示南回归线;
  阳表示 阳光从直射南回归线到直射北回归线形成对北半球从
  春到夏热的过程;阴表示阳光从直射北回归线到到直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形成从秋到冬冷的过程。有学者把阴和阳又叫阴爻或阳爻,我个人你认为这种叫法有其不合理性和片面性。爻的本意指交错即‘交也’,因为阳光从直射南 北回归线的往复过程有一个特定点,即交点,就是直射赤道,因为阳光直射赤道对南 北半球同时形成春和秋的季节变化,在中国历法体系中就是春分和秋分,阳光直射赤道如果运行向北半球,北半球此时就是春分,南半球就是秋分;如果运行向南半球,南半球就是春分,北半球就是秋分。

  春分和秋分节气的测定说明伏羲王时代已经完成对赤道点的测定,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在中国历法中被称为‘四象’,对‘四象’特定点往复过程的测定又完成了对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四立点的测定,又叫‘四立’。虽然到以后的数千年对二十四节气的测定与完善,但反映季节变化的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这‘四立’‘四象’又叫‘八位’在中国历法中尤为重要,在《易》图中就是震卦;离卦;兑卦;乾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过了冬至从立春 春分 立夏到夏至,是从立春阳气生到夏至的阳气盛,就形成自然界春夏季节的变化;过了夏至经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就是从立秋阴气生到冬至的阴气盛自然界就形成秋到冬的季节的变化。

  概括来讲就是谚语讲的‘夏至至长,冬至至短’或‘夏至至热,冬至至冷’而正是从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这八节的往复变化过程,自然界就形成春 夏 秋  冬四季变化,就是‘物极必反’的相对变化过程,这也是万物变化所遵循的最根本的自然法则。就是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发展,这个性质一定会转变成它的反面,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幻化之‘道’,老子谓‘道’周行而不殆,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点,也就是他们有充分而自由的发挥其自然能力从强到弱的一个基本过程。 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前人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与创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画八卦。则字又有何解呢??规则、制度、规程;效法;连词,表示因果关系,或表示转折,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那么《伏羲八卦》在记录中是如何秉承《河图》的科学传统呢??

  《河图》是中华先民自然科学研究的结晶,是中国最原始的历法体系,是‘无字的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最坚实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使用的方法是‘天道左转’,有着严格的方位体系,上北下南,。如何运用呢??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一开始’,因为《河图》下位的‘o’表示一月,下位的六数第一个‘0’表示初一,所以下位的六数表示初一到初六,左位的八个‘0’表示初七到十四,上位的七数表示十五到二十一,右位的九个‘0’表示二十二道三十。所以《伏羲八卦》在记录时也秉承了《河图》‘天道左转’和‘上北下南’这一布局。因为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至,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同时形成春分与秋分,反之亦然。因为文化具有特殊的地域性,记者一直强调《河图》上位的‘七数’,这一‘七数’就是中华文化最强烈的‘烙印’。因为‘上北下南’所以《伏羲八卦》上位为夏至,下位为冬至;因为‘天道左转’左为先右为后,所以春分在左位,秋分在右位。 ‘四象定位’符合《河图》的运行规律,因为中国历法体系每年过了冬至经小寒、大寒的第一个朔日为中国的春节,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所以过了冬至就是立春,‘四象生八卦’依此分布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关于这一自然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辩证矛盾最直观 最简洁的表达出来,最完美、 最完全、 最简洁的方式就是伏羲王的《易》图。

  从道到爻再到卦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就是中华先民立竿测日影发现南 北回归线以及赤道这些特定点的杂过程,却是中华先民靠测日影一道一道的符号之间的距离来完成的,正是我们常说的‘简单的象一’,中华先民靠这‘一’道‘一’道的反复探索与论证掌握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绕日运行的规律,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这一人类发展史上这一浩大的人文工程的过程,就会明白老子对‘道’的赞叹,才会理解‘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艰难而又繁复的过程和意义,知易而行难!!知易而行难!!  从道到爻再到卦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就是中华先民立竿测日影发现南 北回归线以及赤道这些特定点的杂过程,却是中华先民靠测日影一道一道的符号之间的距离来完成的,正是我们常说的‘简单的象一’,中华先民靠这‘一’道‘一’道的反复探索与论证掌握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绕日运行的规律,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这一人类发展史上这一浩大的人文工程的过程,就会明白老子对‘道’的赞叹,才会理解‘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艰难而又繁复的过程和意义,知易而行难!!知易而行难!!

  《易》图是伏羲王时代,中华先民进行天文观测的一次理论大总结。

  《易》图取法天地 四时 日月变化规律创造而成的有严密的科学性及数理逻辑性,只有圣人懂得这些道理。

  《易》图的对应均衡性错一个位置即表现不完整或表现不出来。

  《易》图是一幅太阳周日视和周年视合成图,而其周期的运行不是在一个圆圈上简单重复,而是以终点为过渡点的一个层次进入高一个层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同层次不会之间不会杂位而居。

  《易》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宇宙的生命体系。

  中华文化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中国历法修订这一大纲有序的发展与序化,中华民族的女娲时代和伏羲时代都应该划分为中国的图形文化时代,历史遗迹的广泛而有序的分布、文物的精美,表现了当时的中华先民并非我们现代人所想象的愚昧与落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

  那么中华文化是什么时代从图形文化时代转化为文字文化时代的呢??有何历史记录??有何历史遗迹和文化遗迹呢??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06: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始祖之黄帝

  《河图》 《洛书》及《易》的承传史就是中国文化史 思想史 生活史高度结合的部分,是经过知识化整理的中国文化史 思想史 生活史的源头。

  个文明如果需要滋养自己的生命力,必须要施展肢体,那施展肢体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果还需要发展和变异的话,那就要需要有自由迁徙的流转的空间,空间非常重要   


  数千年来人们无论对《河图》《洛书》及《易》图如何论证和解释,但伏羲王依《河洛图》而划画《易》这一点是必须和肯定的。他们是中华先民在远古无文字时代长期探索和研究自然客观规律所发明的日 月 地运行规律的模拟图,有时 有序 有着严格的方向性和季节分布,她们之间有着严密的科学性及数理逻辑性。

  《河图》《洛书》及《易》图可分又不可分,分开讲这三者之间承传史是中国的历法修订史,又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不可分的原因是这三者是中国无文字时代中国历法的大框架,《河图》由于《洛书》的补充而中国历法最原始的历法体系即太阴历,到伏羲王时代由于立杆测日影对节气这一理论的升级和补充,使中国历法体系形成阴阳合历,也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大交融,是中国文化走向多元实现质的飞跃,无论后来者对中国历法如何修订和改革,但永远都是在前人的这一框架内细分和完善,任何一次的修订与改革都是一次人类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叠加,但永远无法超越远古先民的智慧,中华文化在其承传过程中不文化的兼容性 互补性 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其承传与发展的过程中秉承立论朴素而严谨的人文精神,就是‘天人合一 源于自然’。中华文明的表象是农耕文明,就是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总是有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式来利用自然规律,这也是中华文明最根本的‘道’。

  《河图》起源于有桂树的地方就是长江流域,《河图》的创立首先奠定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主旨,利用月亮朔望月周期和女性生理周期相合拍的永恒真理,以及中国人独有的‘和合’思想发明了《河图》,所谓的‘天道左转 地道右旋’是其使用方法。《河图》的创立奠定了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主题以及以月形记事的方式也奠定了中华文字以形释意的主题,如果把人类记录文明的符号称之为文字,那么《河图》中的数理性黑白圈就是中国文字的始祖,中国有一个‘万能’字,它在字典里不能找到,但我们在书写时却可以应用,它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0’,包括现代人在挥笔疾书时,某些文字在一时无法记起时就画‘0’来代替,而阅读者也会根据整段文字所描述的意思来判断圆圈所表示的文字,这是否又有些中国文字‘基因’遗传的意义。

  在这里我会骄傲的说《河图》根据月形判定日期和推算预产期的方式是人类最原始 最简单 最科学且最实用的方式方法,她适合于任何肤色的每一个人。而《洛书》的属地却是中国的中原大地河南。而依据《河洛图》的伏羲王却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西部甘肃天水一带,发展壮大后迁徙并建都于河南,这其中的承传方式及原因又该如何来解释呢??是否值得更深度的探讨和研究呢??

  因为远古时代没有文字,所以《河图》《洛书》及《易》图应归于中国的图形文化,她们是中华民族无文字时代的哲学。

  现代世界越来越对中华文化及中国《易》学的推崇和认可,如果说建历纪是“人类文明之始”,那么中华文明史就不能以文字时代来划分了,应该上遡到以数理《河洛图》及《易》图为标志的新文明史,也就是在远古的图形文化时代中华大地就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由于近代学者王懿荣对甲骨文的发现及对中原大地安阳商代都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论证一直扑朔迷离的商代,和对商代的肯定,种种迹象表明,中原大地河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应该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之地,也是中华文化从图形文化转化为文字文化的兴盛之地。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的“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是中华文化从图形文化转化为文字文化的一句定论。

  中华先民在探索与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人与自然相类相通的真理,中华先民相信世界上有永恒的真理,正如中国的一句俗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中华先民做学问的原则就是‘不争之争’,并不是不愿意和别人争论和宣扬自己学说的优秀,而是用唯物求实的态度来努力的完善其学说,‘不争之争’就是足以自信,足以服人;而不能屈人之口,难以服人之心。来论证和完善这些永恒真理时,不能仅凭我们的感官世界,,不拘于当时的生存环境,因为论证和完善这些永恒真理,当时的劳动工具根本无法辅助完成。事实证明人类的科学与发展永远不会局限于人类的思想,只是局限于人类所处时代的劳动工具而已。

  中华先民在‘逍遥’的状态下,由于高度的觉解去完善其学说,‘逍遥’是一种唯物求实的思维境界,而不是感官所体现的一种状态,真正的‘逍遥’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的思想性自由,是‘乘天地之正,仰六气之辨,以辨无穷者’也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从而达到无己 无功 无名的一种思想上的境界。

  中华先民在‘逍遥’的状态下,由于高度的觉解去完善其学说,‘逍遥’是一种唯物求实的思维境界,而不是感官所体现的一种状态,真正的‘逍遥’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的思想性自由,是‘乘天地之正,仰六气之辨,以辨无穷者’也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从而达到无己 无功 无名的一种思想上的境界。

  随着人类世界的空前繁荣,但人类最终的精神和物质却更趋于‘绿色’,当人类世界在追求衣食住行的返璞归真,但在同时人类精神世界却在追求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优秀的文化如同炎炎夏日那潺潺流于山间甘冽的清泉,又如同使人安然惬意那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我们不敢妄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但中国二十世纪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与变化却不得不让世界关心与关注,中华文化与思想越来越被世界认可和推崇,‘汉语热’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

  用理性  审慎的方式来品味中国神话传说,并把远古的神话和《河图》《洛书》及《易》图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演绎一部人类最完整的自然科学史;她们之间的承传史就是人类最完整的历法修订史。
战列舰蜱斯麦号 该用户已被删除
战列舰蜱斯麦号 发表于 2015-5-23 07: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滚你妈的楼主,文明的标志是青铜城邦文字出现,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08: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俺说错了,你也不可以把生殖器长在嘴上,来随便问候人家的长辈呀!!不服吗??也写一篇呀,估计你不太行。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09: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大概说个时间吗??做考古就是做个时间差,懂吗??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1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文化史是一部人类的自然科学史,而中国的自然科学史又是一部人类最优秀的历法修订史。自中国文化之源《河图》始,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到女娲时代,由于女娲的修订在《河图》的基础上用《洛书》的补充,大小月的区分和天数的补充,就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太阴历,和现代的太阳历的回归年相同每年365天,但月份必须符合月行规律;到伏羲王时代,由于立杆测日影对节气的测定实现了中国历法的阴阳合历;到黄帝时代由于甲子理论的完成。终于完成中国历法的大框架,即阴阳合历论和甲子纪年论。

  历的作用就是用来判节侯,记载时间,规定时间标准的,太古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人类日益进化,活动范围的拓展,关系日益复杂,需要有一计算时间的准绳。此单位需采用一种所经时间在一定固有事项为依据,且须人所共认者,日月运行是制历的唯一依据,古人在认识并掌握日月运动规律的重要性,并在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发明了历法,历法反映的是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历法则是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时间周期所组成,而历法周期正是天体运行的各种空间周期的时间的描述,而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在历法所说的一系列时间周期内呈现的。在远古之时,中华先民即建立了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又建立了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并建立了容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历法体系,所以历法是天 地 人三界的一个接合部。

  我们现在通用的是‘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分为十二段,失去月的意义,阳历与月亮运行无关。而中国人历经数千年来一直用‘阴历’又叫‘老黄历’或‘夏历’,汉字‘历’的古字写法是‘厂’字内两个‘禾’字其下面是一个日字。‘禾’字说明‘老黄历’同农业生产有关,历法是服务农业生产制定的,从这个概念出发把‘老黄历’又叫‘农历’是适当的正确的也是科学的。农历即夏历,也称阴阳规范历,阴阳合历是中国的古老传统历法,因为有阴历和阳历合并使用实现阴阳规范,是世界上现存的任何一种历法的功用所不及的,中国历法的‘月’是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记录,是自然的并非人为。农历采用‘定朔发’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24节气,即反映了太阳热力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的计算月份。农历即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及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而且成为四象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以及历法中的甲子理论 节气及反映天象和农事的谚语是中华先民历经千万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所共有和共享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