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无知的影子 - 

试论中华万年文明史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11: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中国历法中的节气,我们不得不谈一个话题,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数字化生活’,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华文化缺乏逻辑性,数字概念太模糊,不知道这些学者对中华文化有多少了解,好像爱因斯坦说过‘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就好像站在大海边上的小孩对大海的了解’。节气是地球在其轨迹上运行时,在宇宙各种各种力场的影响下,每十五天时间地球上风雨雷电及万物的不同表现;是地球在太阳黄经每行15度的时间与其行进过程因热冷变化所引起的四季变化的高度概括。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8个节气,在《易》图中称八位;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又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二分二至点又称四象。这些复杂的自然科学成果,早在七八千年前的伏羲王时代,中华先民只用简单的立杆和晷尺准确测量,在人类自然科学史上这难道不可以说是中华先民给全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就二十四节气来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现代所讲的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在中国历法中就说夏至日和冬至日,在赤道的运行过程又形成春分和秋分,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形成了四季变化,在立杆测日影的长短不同变化这就是《易》图的八卦。日影最长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或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或夏至,谚语称‘冬至至短,夏至至长’或‘冬至至冷,夏至至热’,夏至这天白天是最长的,冬至这天白天是最短的。在伏羲王之后二十四节气逐步完善,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 大暑 处暑 大寒 小寒五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 谷雨 白露 寒露 霜降 小寒 大寒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 清明 小满 芒种4个节气。为了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的生存,先民把繁复的天文数理和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转化为一种规矩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民间有‘规矩大于法’的说辞。如果温度变化 天象变化不和自己所表现的节气所对应,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就意味着庄稼减产或颗粒无收。不遵守规矩就会被自然出局,适者生存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

  节气这一伟大的人类自然科学成果和月相 潮汐及女性的生理特征这几者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的。在远古的中华先民测定的历法和现代观测相吻合,地球在绕日这个能量场运行的同时月亮又在绕地球这个能量场运行,上半月就是月亮从朔到望的过程,月亮切割太阳和地球的能量场对地球形成对外的张力,这个过程由于月球所处位置的相对变化,在我们的感官中就是月相的变化,从朔到望过程约为十五天,中国历法称上半月为节;下半月月亮运行于太阳和地球的能量场之外,对地球形成对太阳一方的推力,从望到朔的过程约为十五天左右,中国历法称下半月为气。这个过程在自然界最大的表现就是潮汐现象,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天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为‘汐’,合称‘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 月亮都有直接关系,和中国历法的节气相对应,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朔点时刻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同一侧。

  谈到中国历法中的‘节气’,我们必须要谈的一个话题就是‘年轮’   年轮指鱼类等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等上面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环状轮圈,也指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 木本植物主干横断面上的同心轮纹。由于一年内季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构造亦有差别。春夏两季生长旺盛,细胞较大,木质较松;秋冬两季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木质较紧。这两层木质部形成同心轮纹,根据轮纹,可推测树木年龄,故称年轮。 胡适《论短篇小说》:“譬如把大树的树身锯断,懂植物学的人看了树的横截面,数了树的年轮,便可知道这树的年纪。”   树的年轮如今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年轮,人们不仅可以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和气候变化,而且还可以推断未来。

  树是活档案,树干里的年轮就是记录。它不仅说明树木本身的年龄,还能说明每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年轮上可能还记录了森林大火、早期霜冻以及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的化学成分。因此,只要我们知道了如何揭示树的秘密,它就会向我们诉说从它出世起,周围发生的大量事情。树可以告诉我们有文字记载以前发生过的事情,还可以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事情。树中关于气象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促成气象的那些自然力量,而这反过来又可帮助我们预测未来。而中华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科学严谨的用‘节气’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年轮’。远古 今天以至未来中国历法中的‘节气’会被全人类认可和认知,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自然科学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功绩。

  既然河洛文化与易文化都统归于图形文化是无字的哲学,河洛文化与易文化的传承史又是中国历法的修订史,那么我们不妨去了解中国的传统历法《老皇历》,每每翻开《老皇历》,有《二十四节气歌》《观天气星决》《太阳出没歌》《太阴出没歌》《数九歌》等 ,特别是民间农业谚语,而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的根据天象以及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有关的民谚。好象民谚是一种‘土特产’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解释,民谚有些应是官方语言,是中华先民长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智慧结晶,在中国民间无论是花甲老人,还是路边的顽童都能随口讲出一两句谚语,这是因为谚语往往节律优美,韵味十足,朗朗上口,实用性强。 这里要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周易》,现代人学习《周易》往往偏重一点就是卜筮及预测的功能。我们不妨来说说谚语的预测功能,对年的预测:‘饥猴饿狗年,牛马年广收田’,其意是凡地支为申和戌的年份天气对庄稼有影响,凡地支为丑和午的年份风调雨顺基本是丰年。以及‘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来年大有收’,‘端午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中多不结,此时若不见厄运,定主三冬多雨雪’,以及‘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落月半’等等因为节气一般以黄河流域为准,中华地域广阔,各地以各地谚语为准,所以说谚语是中华先民长期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精神财富是智慧的结晶,是散落于中华大地的璀璨明珠,在现代科学文明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把这些谚语加以科学研究并有序的整理出来,它就是一部人类最伟大的自然科学文献。


  农历之所以“神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因为农历历法的历算很复杂,是精确很高的天文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计算和掌握的。其次农历有天象预报的功能,它的计算要有很精确的天文常数和行星轨道计算和长期的观测。因为人类是自然之子,历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司南,因为历法观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所以历法的修订不是个人行为,因为其修订的延续性,物力 财力 人力的后续和传承,所以在其运行过程中就存在组织者和被组织着,这是否又给人类所长期讨论的一个命题提供了一个论据。那就是是否应该有国家的存在,国家存在的起因和作用是什么
  又有多少历法修订的工作者在这一繁复而浩大的人文工程中默默而又辛苦的工作呢??学者认为《夸父追日》就是远古先民测日影,制定历法过程艰辛的描述,经过夸父们的艰辛与努力完成了季节测定工作,从归纳到演绎,在从演绎到归纳,是一代代智慧的先民付出强大的人力,物力的结果,制历的艰辛和缜密,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如何来体会。包括炎帝神农尝百草与后稷教稼等一系列的神话在中华大地流传,他们的意义又何在呢??也就是说在远古的中华大地中华文明已极大的繁荣,没有我们想象的落后和封闭,我们今天一谈到古人时似乎老有一种木纳与蒙昧的感觉,古通故也,古人其实和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只是没有我们现代人发达的劳动工具而已,任何人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一粒流沙,珍惜历史,珍惜未来更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一切的一切稍纵既逝,重新认识过去,重新认识神话,神话是无文字时代的史实。


  法国的伏尔泰就已经注意到中国观测天象的传统:‘他们深入的研究天文,但是是把天文学作为眼睛的科学而靠耐力取得成果,他们孜孜不倦的观天,注意一切天象,并将观测结果传之于后代’。这个‘耐力’是什么??

1

主题

-1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楼主| 无知的影子 发表于 2015-5-23 11: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问在远古的中华民族如果不具备一个强大的人力和物力系统,和凝聚‘高智慧者’的政治氛围,何以来如此辉煌的科学成果。

  伏尔泰对中国天文学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其著作《风俗论》一书中:‘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历史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正如我们在另一个地方曾说过: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和地上的历史相结合起来,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他们始终以日食月蚀 行星会合结合起来,标志年代;我们的天文学家核对了他们的计算,惊奇发现这些计算差不多都准确无误,其他民族虚构寓言神话,而中国人则手拿毛笔和测定工具,谱写着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的其它地方尚无先例’。

  伏尔泰认为: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实际历史一定会比其编年史更悠久,他撰写历史 中遵循了这一原则‘如果一个民族的编年史证明确实存在过一个强大而文明的帝国,那么这个民族一定在多少世纪以前就集合成一个实体,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4000多年来,每天都在书写者他们的编年史,要做的不仅会写而且写得好,那么所需要的时间势必比中华帝国反比伏羲氏标志的时间更长,这一点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一件荒唐事??
bxlgxb 该用户已被删除
bxlgxb 发表于 2015-5-23 1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懂,楼主貌似跟好高大上

2

主题

-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人在江湖1969 发表于 2015-5-23 14: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