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一空阁 - 

品味经典诗词文赋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16 1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
  1.一空所有的注释,均有出处,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经过核对。有的解释与文献资料不同,那是我觉得有疑义后,参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感悟做出的解释。顺便说一下,我的资料来源,除了案头的几十本文学方面的书籍外,还有四库全书和国学备览的电子版软件,还有维普、知网数据库等,当然,也有BaiDu百科。但,一空不轻信任何一种资料的片面解释,每遇有疑义之处,均会反复查资料,特别是参照与本作品同时代的文献。
  2.一空不才,并非文学专业出身。文学作品,有它的共性认识,我不会天马行空的按自己的意愿胡编乱造。但,每一篇的行文模式,表达角度以及某些关键之处的理解上,是赋予我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的。
  3.一空之所以品味经典诗词文赋,只是在兑现着儿时一个梦想。乘现在还未至一饭三遗矢,做点儿算点儿吧。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16 22: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说明:
  本文,于城市论坛发帖前在个人微信公共平台上发送。
  上面说明中,有一处错误,此处,微友当为朋友或坛友。特此更正,致歉!!
  顺带说一下,一空的微信公共号是“品位经典诗词文赋”,也期待朋友们关注、交流、雅正。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17 0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之美   春眠不觉晓   
  唐??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本诗简单明了,连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我还是出息点,不跟孩子们争注释了。一空要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
  有人统计,中华诗词中,论普及之深,流传之广,千百年来,《春晓》稳坐榜首。在有中华文化的地方,不论肤色黄的、白的、黑的、棕的,不论个头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不论性别男的、女的,地球人,但凡学过三首诗,必有一首是《春晓》!!我是什么时候背它的,已记不得了。但我记得,我的孩子、我同事朋友的孩子,学背这首诗时,都在咿呀学语。我还记得,当孩子顺利背完后,所有的家长,都是一脸的自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来夜短,睡着睡着,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是鸟儿的欢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夜酣睡,半梦半醒之间,隐约有风雨之声,不知花儿该吹落了多少。
  初读,淡然无味。
  再读,平凡无奇。
  ……
  再读,别有天地。
  全诗,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春晨的喜爱;次句即景,一觉醒来,窗外处处是那清新婉转的鸟鸣,一派活力无限的春晓景象;三句回忆,朦胧睡意中那春意盎然的和风细雨,给人如烟如幻的想象;末句写实,落红片片,不知多少,由喜春变作惜春,惜春也是爱春,这里还隐含着诗人对落红的淡淡忧伤,给人无限遐想。
  作者孟浩然,年轻时就才华出众,名动公卿,早年有用世之志,但种种原因,困顿失意后,隐居终身。他品性高洁,情操高尚,不媚俗世,不趋承逢迎,与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张九龄等相交甚好,一生多隐居乡里,穷极山水之胜。
  本诗,写在作者求官未成,不仕隐居之后,即便他心性高洁、恬淡释然,其内心也应当有些许失意。所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除了表达诗人爱春惜春之意外,也有青春如花、梦想如花而易凋落的忧伤。但,它并不悲苦。这种对春的愉悦与梦想易逝的惆怅交织在一起,春的明媚可爱与内心的五味杂陈融合在一起,作者耳之所闻,眼之所见,心之所感,付诸笔下,让全诗有一种独特的韵昧。
  在韵律上,全诗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看似口语化,却有悠美的韵致,跌宕起伏。
  在行文上,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奇绝的手法,一气呵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平易自然,但也悠远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在意境上,全诗简约不简单,直白不直露,透着恬淡柔和的意趣。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给人留下想象余地,把客观的自然景象与主观的生命情调交融互渗,意味隽永。
  蒙娜丽莎的微笑,迷倒粉丝万万千,不是因其天真烂漫,爽朗直率,而是因为其微笑的神秘莫测,既舒畅温柔,又蕴涵淡淡忧伤,若隐若现,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沉思。
  文学和艺手术相通,谁说不是呢??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17 11: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交流与雅正!!
租界商团 该用户已被删除
租界商团 发表于 2014-4-17 14: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 面 是 个 抬 头 背 书 的 书 生,  实 质 是 个 低 头 迷 路 的 莽 夫。   
  前面有人说了,放错版块了。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17 18: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指点一下,谢过!!
租界商团 该用户已被删除
租界商团 发表于 2014-4-17 21: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论坛’, 左侧出现版块条, 可去选择:‘闲闲书话’、‘散文天下’、‘天崖诗会’、‘诗词比兴’,任你选择适合的版块发表。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18 00: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18 1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爱情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选自汉-刘向《说苑-善说》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搴,拔起、揭起、撩起。訾,诋毁、非议。诟耻,耻辱、辱骂。
  今天是什么样的好日子啊,我驾着小船在水上轻快的漂流。
  今天又是怎样的好日子啊,我有幸能与心慕已久的王子同船泛舟。
  我是如此害羞,承蒙您友好相待,不因我的卑微而将我訾诟。
  我的心里好生紧张,一直不停,因为我知道了眼前的您,就是我心中的王子!!
  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而我对您的喜欢和仰慕,您却毫无知晓。
  电影《夜宴》中,一首《越人歌》,清灵婉转,缥缈忧伤,把青女对太子的恋情演绎得悲切动人,荡气回肠。
  《越人歌》,出自汉代刘向《说苑》第十一章善说篇,相传是中国第一首译诗。历来,文化界,学手术界对此歌的解读主要有下面两种。
  其一  春秋时代,楚国令尹,楚王胞弟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就是这首《越人歌》。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其二  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据说鄂君在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与越女一同泛舟远行。
  对于其二,越女的情歌,我觉得,恰恰由于子皙不懂越语,少女才敢于勇敢的表达,毕竟她面对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贵的令尹大人,所以歌里唱的除了爱慕,渴望,也含着些许的卑微。
  以上,都是圆满的结果,歌者都得到了垂青。
  在人世间,这种感情,很多很多,都是凄婉的结局,或者无疾而终,很多时候,它不过是飞蛾扑火的执着,无关结果。恰恰这个,感动着无数的文人墨客。
  据载,有很多文学名家,经过辛苦卓绝的考证与分析,得出结论: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歌颂同性恋情的诗歌!!分析过程我就不列出来了,不得不佩服那些严谨的考据家们,向他们致敬!!
  我不否认,此诗最初可能是事关同性恋情的。但我觉得,诗歌不是传记文学,如果一定要以考据的结论去理解的话,就失去了灵魂。
  我看到的,是一个内心带着自卑情结的人,面对他心中仰慕对象,有那么一丝羞怯,一丝惶恐,一丝忐忑,更有无限的眷恋和期待,这种情感,发乎心灵,写在脸上。它超越了爱情,超越了男女,是一种灵魂深处的爱,炽热、纯真!!歌里的王子,不一定非得是国王之子,谁说就不能是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男人心中景仰的对象呢??
  《夜宴》导演冯小刚说,“这两句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一个人如果懂了这首歌,这个人就不会寂寞”。的确,这首带着忧伤的歌,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如一抹浓雾,逐渐散去,消失无痕。
  有一首诗,据说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相信,那时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zzzxxx1815 该用户已被删除
zzzxxx1815 发表于 2014-4-18 2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科班,看不懂。
  不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