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一空阁 - 

品味经典诗词文赋

[复制链接]
hjt80966 该用户已被删除
hjt80966 发表于 2014-4-20 17: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无新意
hjt80966 该用户已被删除
hjt80966 发表于 2014-4-20 21: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重复万遍的东西楼主再重复一遍也是一种精神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21 03: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是否重复,我不太清楚。
  此帖是楼主的兴趣和爱好,行文模式原创,不存在借鉴和抄袭。若以前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东西,只能说楼主孤陋寡闻,该学习了。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21 10: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杂感
  最近着实很累,身累。
  有关心我的人,对我说:“你平常那么多事情,还搞你这点玩意有用么??何必那么在乎名利呢??"
  有用??名利??
  我一时语塞。。。。。。
  想起一个典故。
  当有人问及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21 1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最开始,此诗让我归类于情义篇。题目既是送别,当然有关情义,但分析权衡再三,还是以为此诗蕴涵的情不只于情义。
  《草》,是我们学得的最早的唐诗之一,取材于此诗的上半部分,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大多数人都知道,此诗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这里有一段读来令人为之欢欣的故事。据载,作者十六岁时拜谒当时名士顾况,顾况拿他的名字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当看到这个年轻人献来的此诗,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得个语,居亦易矣。”。此后白居易在长安声名大振。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此诗可能还有作者的一段悲怆的心理历程。
  先读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的原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年。枯,枯萎。荣,茂盛。古原上的野草是多么的茂盛,它们年年枯萎又年年繁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野火怎能将它烧尽,来年春风吹过,它又将傲然新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草。侵,长满,弥漫。晴翠,万里晴空下的青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芳草无边,弥漫古道,晴空下一片青翠,连接着远处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此处用典,借《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后代,这里指行者,也指朋友。去,远去,去追求理想。今天又来送别老友远去,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据说,此诗是作者十六岁前的一篇应试作品。
  全诗,名为送别,却完全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离愁别恨,相反,它给人们展示的广阔雄浑的古原气象,以及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张力。
  离离是草的生长之势,也展示古原的广阔气象;“一岁一枯荣”言其生命之律动,虽荣、枯并举,然落脚于“荣”,表现了草的生命张力。如同古代某将军因战败而请求援兵,讲到“屡战屡败”,谋士改为“屡败屡战”,二者所叙事相同,但后者却凸显士气的旺盛。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执著不移,顺势而生。远芳、晴翠指草的生命之美,遥远处芳草清香扑鼻,晴空下绿草秀色耀眼;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生命顽强,无所不往。正是由于野草的这种精神,才成为生命的象征,才值得人们去赞美。
  作者如此赞美野草,铺陈如此意境高远的景象,落脚点在“送别”。去,可理解为去追求理想。别情如春草萋萋,既可能是生命的考验,也可能成就生命的壮美。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大文豪、大官员,其实这都是后话。在当年拜谒顾大人之前,他可是个彻底的屌丝。当年,他应该是带着诚惶诚恐、惴惴不安的心理去见那位大人的,任何一个正常人,不论你多有水平,在成名之前,不大可能心理强大到在面对影响自己命运的人的面前,能泰然自若,何况,他还是个孩子。
  所以,他拿到顾大人那里,想以之扬名立万的作品,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的作品,饱含深情。
  在一些书上,“离离原上草”又作“咸阳原上草”。
  咸阳原,是著名的古原,也是秦朝名将白起的祠庙所在之地,白起是作者的祖先。“白”姓,也作“芊”姓,是当年楚国的公族。自楚以来,白姓公候辈出,名将栉比,良臣无数,最出名的要数白起。但历代以来,这些良臣名将却屡遭杀害。到作者这一代时,家道中落,父亲、祖父都只做过一些小官。但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家庭教育会时常提高祖上的辉煌,这些,定然在作者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
  所以,本诗可以如下作解。
  以“咸阳原上”的“草”作比,暗寓“白”氏即“芊”姓的后代,并不因为历代冤杀白家名将良臣而根断苗稀。千百年来,白氏后裔虽有“荣”有“枯”,但是,他们总如古原草一样,虽历经艰辛,仍顽强地生活着、蔓延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是代有能人,不负祖宗。而作者白居易目前是无名王孙,屌丝一个,不知何日能像祖上一样辉煌。这里借萋萋青草,抒发自己哪怕历经艰辛,也会奋发向上的切切之情。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21 1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一下:
  在很多文章里,我自称一空,而此楼名为“一空阁”。
  很简单,一空阁里住着的,是一空。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21 23: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   春且住!!见说道,城市论坛芳草无归路
  宋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城市论坛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摸鱼儿,词牌名。漕,漕司,指转运使。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
  消,经受。落红,落花。
  匆匆地,春天就要过去了,不知还能经历几回风雨。由于爱惜春天,我常会害怕春天因花儿开得过早,谢得过早而逝去,更何况现在无数落花。
  春且住!!见说道,城市论坛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画檐,画有图案或彩色的屋檐。惹,粘住。
  春,请停下脚步!!听说春草长到了遥远的天边,已阻断了春的归路,春回不来了。怨恨我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为了留住春天,整天结网,来粘住那飞去的柳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此处用典。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为遭人忌妒,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他拿出黄金百两,买得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来打动汉武帝的心。虽再得宠信,但佳期一误再误。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因为她容貌美丽遭人嫉妒,纵然以千金重资买来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但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又向谁去倾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君,指嫉妒之人。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都死于非命。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你们不要太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精神上的郁闷最让人痛苦。不要去登楼凭栏远望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就要落山的夕阳,正在那烟柳迷蒙之处,更令人见景伤情,销魂断肠。
  本词,上阙惜春,下阙悯人。
  作者作赋的缘由,有明确交待,“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就是说淳熙己亥那一年,自己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到湖南,接任的哥们王正之在小山亭备酒为他饯行,所以就写了此赋。
  看来作者是个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人!!
  作者辛弃疾,以前交代过,他文武全才。因家仇国恨,他自小就发愤图强,练就文韬武略,满腹皆才,一身是胆。史载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二十二岁时曾率五十多人入几万人的敌营,擒得目标,全身而退。
  虽千万人吾往矣!!端的是条好汉!!
  曾写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等如此豪迈气势文章的人,怎会如此扭捏!!
  那一年,作者四十岁。早在二十来岁的时候,他干过种种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上过建国良策如《美芹十论》、《九议》等,一度得到皇帝在内的很多人赞誉和垂青。他的理想是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但朝廷不愿打仗,不愿收复失地。虽然十分看好他的才干,但只任用他为转运使、安抚使等之类的官。要说,在那个年代,这些职位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肥缺,却跟他的理想大相径庭。十几年过去了,一个豪情万丈的热血青年,屡经岁月磨砺,可怜未老白发生,只能惜春悯人。
  上阙,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既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有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这“风雨”,象征金军的进犯;这“落红”,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草迷归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为了要挽留春光,也要施展出它虽然微薄的全部力量。
  下阙,借“长门事”、“玉环”、“飞燕”等历史典故,进一步抒发其“娥眉见妒”的感慨。由于自己的才华遭人嫉妒,无法得到施展。这不仅仅只是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种情怀,这种哀思,无人可诉。斜阳断肠,闲愁最苦!!
  全词,运用比兴象征和以古喻今的手法,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象地揭示丰富复杂的思想活动;借助凄美的意象,以哀婉之情抒发激烈的政治幽愤和沉痛的爱国感情,寄托遥深。梁启超评:“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22 05: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了一个低级错误。
  名族汉——民族汉。

15

主题

-15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xiaoyunche2013 发表于 2014-4-22 0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龚自珍是现在的杭州人,她和林则徐、魏源都是好朋友。梁启超就说过:“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一空阁 发表于 2014-4-22 1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醒!!
  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何不是南指??
  查了一下,没找出所以然来。
  臆测一下:或许,作者离京,先要往东走的。
  或许,东与夕阳西下对应,表达了他复杂的内心。
  或许,另有它指。。。。。。
  所幸的是,我们并非要搞考据,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怀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