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中西方科技交流的对比看清朝对文明的割裂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回帖

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
 楼主| 杜车别 发表于 2015-6-23 18: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本来也是放在《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谈开去》下面的回帖里面,但估计太长了,所以没有多少人看。
  感觉还是单独发出来的比较好
  
  在煮酒单独发过,但是被封了
  
  
  我说过本来还想分析格物穷理之学四个阶段的核心人物构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再着重介绍一下最后一个阶段,两个集团的核心人物方以智和王锡阐。然后是介绍明末王徵的机械工程方面的翻译活动和发明活动,清初的黄屡庄的机械工程物理器械方面的发明创造,以及清初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对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设想。通过对这些人物和活动的介绍,进一步揭露满清的罪恶和黑暗。依据的书籍是台湾人方豪著的《中西交通史》。
  
  但现在没有心思了,关于王徵,我在《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割断的明朝与近现代中国》里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关于南怀仁对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设想和黄屡庄的机械工程物理器械方面的发明创造,我这里在最后补充了这方面的资料,这是上次贴的时候没有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另外方以智和王锡阐这两个人物,我本来是非常想介绍一下,尤其是方以智这个巨人,他的成就,他的杰出,很大程度上一直是被忽视了。
  高阳写的《明末四公子》中介绍过他,但高阳写的这本书相当不好,只是卖弄式的罗列堆彻资料,尤其对方以智的介绍,等于没有介绍,读了高阳的书,你除了知道方以智是风流倜傥的明末四公子之一,以及是明朝的忠臣烈士之外,别的什么概念都没有。但真正的方以智远比这要博大深厚的多。
  我以为方以智在思想上,哲学上,学手术上,自然科学上的成就和明末其他三大巨头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并列而毫无愧色,甚至超过。
  事实上也确实有人提出明末四大学手术巨头的说法,方以智,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而方以智是明末四大思想巨头和明末四公子的交集
  
  王锡阐被江晓原狠狠的嘲笑挖苦攻击一番,我以为也是相当不公正,本来还是想介绍一下这个人物,为他抱不平。他和顾炎武都是惊隐诗社的成员,但在自然科学上的修养自然是顾炎武所比不了的
  
  现在由于兴趣转移,所以暂时这些也不太可能写了,不过这些都是知识性的东西,不需要太过个人的见解,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书看
慕容心之助 该用户已被删除
慕容心之助 发表于 2015-6-23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zonge1983 该用户已被删除
zonge1983 发表于 2015-6-23 20: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朝时中国还有一个授时历,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明朝西方人帮忙才搞出一个来。因为明朝不准民间研究历法,说天的事是皇帝的事百姓不准搞,所以明朝历法落后了。
  宋朝以后中国的科技就开始走下坡了,明朝也没有什么先进的发明发现。这是由于制度,社会环境的原因。
  用这个来攻击满人有点过分。
嗷嗷伤心 该用户已被删除
嗷嗷伤心 发表于 2015-6-23 21: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板凳
zonge1983 该用户已被删除
zonge1983 发表于 2015-6-24 0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中国的文明是正常的,所以尽管蒙古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又经过元末的战乱大破坏,明朝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起来,并且放眼世界,积极的取长补短”
  -----------------------------------
  中国在康熙六十一年始才2530.97178万人丁。
zonge1983 该用户已被删除
zonge1983 发表于 2015-6-24 0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你的文章错误太多了,我不想逐条批驳。上面打了不少,lz你好好看看。建议你读几本书《康熙评传》《洪业》,还有《中国科技史》。
  lz说话太想台湾的政客了,一切都以民族划线。满人没你想得那么坏。明朝也没有你想得这么好。除了一个徐光启,没有什么在科学上特别有作为的人。徐光启也是翻译而已。比起康熙等人,他们的成就太小了。
totemkopf 该用户已被删除
totemkopf 发表于 2015-6-24 02: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攻击某个民族,不要太心虚了
founder11 该用户已被删除
founder11 发表于 2015-6-24 03: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统治者的防汉、制汉心理是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的主要原因
  见
  

7

主题

-7

回帖

1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wizardspike 发表于 2015-6-24 06: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的道德:
    
    这位君主,要想成为一切人的品德上的楷范,还有待于更好地信仰基督教,别无他法,可惜,他有耽溺享乐的倾向。
    ——南怀仁《鞑靼旅行记》
    
    康熙的文章:
    
    下列诸书是以玄烨的名义刊行的,但有些肯定是朝臣们写的:………。玄烨被说成是一位书法家,但最近看到的被确认为是他的真迹的复制品并不说明的他的书法非常高明。
    
    ———恒慕义《清代名人传》
    
    康熙的科学知识:
    
    这位皇帝认为他自己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又是卓越的数学家,但是,尽管总的说来他对科学以及其它知识怀有兴趣,他对音乐一无所知,也几乎不懂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马国贤《马国贤神父回忆录》

7

主题

-7

回帖

1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wizardspike 发表于 2015-6-24 07: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掩耳盗铃的“永不加赋”
     
     镝非
     
     所谓“清朝的赋税”是历代最轻的,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自清初以来便有“永不加赋”之说,而且表面看来赋额较明朝为轻,但实际这仅是一种“掩耳盗铃。
     
     第一,众所周知,清代汉民族百姓必须养活史上最庞大之白吃群体----旗人。
     
     第二,“减赋”实为掩耳盗铃。从康熙到乾隆,满清政府一再宣扬减赋,而雍正以后实行摊丁入亩,按理说假如田地数目不变,那么田赋数目应该较之康熙初年有减无增才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以占全国税赋七分之一的苏南地区为例,乾隆31年和康熙26年相比,田地减少了15000余顷,赋银也减收了42万余两,但征粮却增加了200万石之多,如果按银价折合,即使按照最低的银价计算,也增加了150万两,这就是说,从康熙26年到乾隆31年,清政府数次宣称“减赋”,赋银也的确减少了一些,但实际上苏南的税赋却净增110万两白银,而这还是最低估算----因为大体上看,有清一代的银价一直在上涨,金田起义前某些地方的银价已经上涨为康熙中叶的三倍,如果我们取折中即1.5倍银价计算,那么仅苏南税赋就净增250万两,而这还是在田地减少15000余顷的情况下征收的!!清王朝的“减赋”“永不加赋”,纯属掩耳盗铃,愚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