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泰宁:预留接口 等人连接︱院士访谈录(二)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德科地产频道 发表于 2016-11-14 1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泰宁作品:南京博物院二期

访谈嘉宾: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筑大师
地点:程泰宁办公室,杭州文晖路
时间:2016 年 7 月 28 日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程泰宁先生审阅

4th

◆刘德科:我们来聊点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城市内涝很厉害,对于建筑师来讲有可以作为的地方吗?比如说,现在国家很重视「地下管廊建设」,跟建筑师有关系吗?

◆程泰宁:有关系。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现在要搞「海绵城市」,解决内涝的问题;但是在一二线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开发地下空间是当务之急。中国这么多人,城市规模又受到限制,地下空间不充分利用怎么行。但是用地下空间,跟「海绵城市」,跟防止内涝又冲突了,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这就是这次我们想研究的问题,刚才来的电话就是研究这个。

◆刘德科:请更多院士来关注这个事情?

◆程泰宁:很多东西是跨学科的研究。这次我们准备要搞一个重大专题,叫「中国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因为城市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很多东西都是互相矛盾的,你只靠某一个专业都是不行的。

◆刘德科:这个研究专题,你是站在一个建筑师的角度,还是站在一个院士的角度?

◆程泰宁:是我们这个学部(中国工程院土木建筑学部)发起的。但是院里面已经讲了,这个一定要跨学科。这个研究是「问题导向」,而不是「学科导向」。

什么意思?过去是每个学科封闭起来在做,城市交通、市政工程、建筑规划等等是每个领域每人写一段,这是过去的「学科导向」。

这次我们是「问题导向」,比如说内涝问题,你要跨学科地进行综合性研究。

◆刘德科:作为一个建筑师,你现在更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还是你的建筑设计?

◆程泰宁:对我个人兴趣而言,我当然关注我自己的建筑设计;但是,有时候我不得不做建筑设计以上的那些事情。比如说「贪大、媚洋、求怪」,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我碰到一些领导,他就是要你「贪大、媚洋、求怪」,你怎么办?他喜欢这个。好像这碰到是我个人的问题,但其实这反映的是整个中国建筑界碰到的问题。所以,这个大环境不改善,个人建筑师想独善其身,可能吗?很难。

◆刘德科:但是,这么多年来你那么多作品都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程泰宁:领导干预建筑设计是从 90 年代以后开始的。为什么呢?90 年代以后,国外的那些思想进来了,人的思想变化了,过去的人还是相对比较实事求是,更尊重知识,更尊重人才。现在我们很多领导本身就是大学毕业,是硕士或者博士,他认为自己很有文化,所以出了一批实际上有知识没文化的领导,这批人现在是我们做事当中碰到最大的障碍。

很高的知识,很低的文化,你说怎么办?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建筑师做出什么样的水平,是跟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做出一个好建筑来,是偶然的,大部分情况下你是很难做到的。当然,后来我当了院士情况好一点,他听不听,我更坚持点他还是会听点,所以在这点上比一般建筑师有点优势。

◆刘德科:可是你当了院士之后,还是会被惨遭流标。

◆程泰宁:对,这个多了,是太多了。好多年轻建筑师问我,是不是我的情况应该比他们好一点?我说,我的情况比你们好一点点,但也就一点点。

◆刘德科:我先假设一下,假如说你 80 年代做的黄龙饭店,如果放到 90 年代以后去做会怎么样?

◆程泰宁:完了。

◆刘德科:就不可能有这个作品?

◆程泰宁:完了。

◆刘德科:因为那时候竞标黄龙饭店的大牌建筑师还有中国香港的严迅奇,有美国的贝克特(R.W.Beckett),如果是换成 90 年代以后?

◆程泰宁:崇洋思想就来了。

◆刘德科:那你就没机会了?

◆程泰宁:绝对没机会。

◆刘德科:因为那个时候,你的名气还没有到那个程度?

◆程泰宁:是,我那时候还没有名气。比如美国建筑师贝克特,他当时已经在北京做了长城饭店,在中国名声已经很大了,像我们这种算是「老土」。但那个时候的领导,大家还是更尊重设计本身,而不是看名声。

5th

◆刘德科:你刚才讲到竞标失败的例子非常之多,我知道几年前你做的一个高铁站方案竞标没成功,那你现在到那个高铁站坐高铁,是不是有点扼腕叹息的感觉啊?

◆程泰宁:贪大,求洋,这两个思想对高铁站的影响是很坏的。过去那个做高铁的人,他的贡献是很大的,但他在站房设计上起了一个很坏的头,他是贪大、求洋的典型。高铁站需要搞那么大吗?

◆刘德科:不少城市都要说我的高铁站是亚洲最大的。

◆程泰宁:对,碰到这种情况真的是没办法。但是现在换了领导之后,情况好一点了,因为我接触的比较多,感觉比较实事求是一点了。

但是,高铁站还是很大的问题,还是观念问题。90 年代我做杭州站的时候,就强调观念问题。车站不仅仅是城市大门,不仅仅是有关形象问题,是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现在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但过去不是的,过去就是看样子,就看看这个火车站建得气不气派。所以,我那时候做杭州站就跟规划局说,我主动要求做一个城市控规设计,希望从整个交通系统上来解决火车站的疏散问题。

我不敢说杭州站的设计是里程碑,但至少是一个转折的节点。我觉得过去的火车站有三个点是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北京火车站,就是 90 年代建的那个站。

从北京站开始,火车站不再像过去那样做得非常寒酸,开始讲究车站要反映城市的文化特点,要给旅客提供比较好的服务,这点它做到了。但是,它的交通疏散问题没解决好,所以没多久就没法用了,到火车站的汽车堵得不行。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个宏观的视角看车站问题,只是从一个车站本身去设计车站,这个就不行。所以北京站有它好的地方,但它没有把城市交通跟铁路交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刘德科:你讲的第二个转折点呢?

◆程泰宁:第二个转折点就是上海站(不是虹桥火车站),它开始注重利用空间了,把高架弄到上面去,这以前是没有的。过去是轨道归轨道,车站归车站,你要在在轨道上空盖候车厅,肯定就不同意的。现在你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过去不是这样。

但是,上海站也有问题,南出口和北出口是不能直接穿过去的,你还是得再安检一边,才能穿过去。转来转去,接人都不知道怎么接。

为什么杭州站我们当时做了三层地下空间开发?当时我很希望出来的人从地下出来,就走了,不要再停留。所以当时在地下做了两个出租车站,1993 年距离现在 20 多年过去了,那时候杭州地铁根本连八字都还没一撇,但那时候我们预留了一个地铁站接口,后来就用上了,不用重新开挖。

当时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少人都觉得没必要预留地铁站接口,我觉得要留。最后是市长点头的。为什么呢,要多花钱啊。

地铁轨道要从站房下面穿过去,都得把这个预留好。当时我坚持地铁、出租车都集中在地下,出站集中在下面;把进站旅客都集中在一个高架平台上,连火车站的标识都在高架平台上。在当时来讲,这是第一个这么做的。

◆刘德科:后来大家都这么干了。

◆程泰宁:是的,而且后来干得比我那个还要到位。

◆刘德科:但是,你是有启发性地先做出来的。

◆程泰宁:而且,当时我还做了一个事情,就是把火车站的人行系统跟周边的商业建筑全都连在一起。但是,很遗憾,边上后来建的建筑都不干,所以,我预留的接口都没被用上,这有点遗憾。

结果我成了一个讽刺,人家觉得很奇怪,走到杭州站你会发现那里有一个突出的头,没有接上,这是干什么用的?很多人也问过我这是什么东西。我说本来应该要连起来的东西,现在都不连,你说是什么东西呢。当时因为它最先造好,后来建的建筑没把它连上。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建筑师不缺观念,你能怪建筑师吗?中国建筑师不笨的。

6th

◆刘德科:现在高铁时代来了之后,你在高铁站的规划上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设计方案?

◆程泰宁:当然有,最近我们在青岛做了一个高铁站,济青线的那个。

◆刘德科:中标了吗?

◆程泰宁:正式委托我了,施工图马上就好了。

◆刘德科:这是不是你中标的第一个高铁站?

◆程泰宁:应该是的。现在,高铁站已经不仅仅是城市交通枢纽,它应该成为城市的一个活力中心。

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个统计,比如东京和柏林,他们的「站域空间」容积率都在 6 到 8 之间;而我们一般就是 1 到 2。所以,我们的这个城市空间没有利用,尤其是没有利用高铁站带来的人流优势。不然,怎么让它变成一个城市的活力中心呢。

◆刘德科:得让人留下来。现在好像留不下来,比如我在很多城市的高铁站旁边找不到好的酒店。

◆程泰宁:对,像法兰克福火车站,我就住在高铁站上面。震动的噪音,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感觉不到。高铁站应该是「城站合一」,做成一个有活力的城市中心,活力中心。

◆刘德科:青岛的那个站,你会搞成这样吗?

◆程泰宁:我们的做法是把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甚至长途车都设在地下,但是济青线要求很快就要通车,最终能不能这么实施,我们还在争取。

然后,我们在上面做了好多商业,也是留下了一些高架接口,将来跟旁边要建的建筑连成一个整体,现在边上还是空地。

我们做青岛站的第一个观念,就是「城站合一」,但是这又碰到不少问题。一个是钱,这么做得多花不少钱,要多花 20 亿。钱谁来投?后来,经过我们做工作,青岛市政府出了函,他们出这个钱。有了钱还不行,因为工作量又大,方案更复杂了,弄不好会影响高铁线的施工进度。我们又做了很多工作,帮他们去找铁路总公司,现在他们都认同这么做了。

◆刘德科:你觉得上海虹桥站算是「城站合一」吗?

◆程泰宁:还不彻底,只是拼接。准确说,是跟城市的综合开发还没有完全结合起来。你要把一个高铁站搞成一个城市活力中心的话,只是虹桥站那一点是不行的。

◆刘德科:虹桥站边上不是有很多高楼、很多商场吗?

◆程泰宁:你得要整体连接,刚才我不是讲「站域空间」的容积率要 6 到 8 吗?我是指「站域空间」,不是指旁边区域的容积率要 6 到 8。

◆刘德科:你青岛这个站上面有直接建高楼吗?

◆程泰宁:现在没有,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但是我把旁边的高楼全部都布置上了。

◆刘德科:你这些接口留好以后,会不会又没有人来接?

◆程泰宁:这个我不敢说。但是我觉得随着理念的提升,大家的共识会越来越多。

◆刘德科:如果青岛那个站按照你的方向做的话,会不会是高铁站设计的一个转折点?

◆程泰宁:如果真按我们想法搞成的话,这又是一个转折点。

◆刘德科:青岛这个站酷不酷?

◆程泰宁:挺酷的。这个站是离海最近的一个站,在全国来讲。就建筑设计来说,做了一些海洋文化的东西。

◆刘德科:苏州站你去过吗?有中国味吗?我觉得它太风格化了。

◆程泰宁:确实有这种反映。因为每个人对中国风格有不同的认识。不管怎么讲,苏州站还是不错的。

◆刘德科:有做到「城站合一」吗?

◆程泰宁:这个事情的发展还是有一个过程。问题是你作为一个建筑师,你现在是要往前看。

◆刘德科:你做的青岛那个站,跟你那个没中标的杭州东站比呢?

◆程泰宁:杭州东站更多还是从交通枢纽来考虑。老实说,按我自己想的,它比现在那个用的方案在交通疏散方面要好。

◆刘德科:现在我进去杭州东站,简直是个「悲剧」,东广场和西广场的建筑立面看起来是一个模样,根本分不清楚方向;把车停好在地下车库,走到站口,跑步都要10分钟。

◆程泰宁:我把我原来设计都做到一个 PPT 上,一直存着,我不讲。

◆刘德科:你自己是生活在杭州的,杭州东站你没中标了;现在马上要建杭州西站了,你会去竞标吗?

◆程泰宁:不一定。

◆刘德科:感情太复杂了?

◆程泰宁:对。我现在有点爱恨交加。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程泰宁:心慕手追︱院士访谈录(一)
82岁院士还在画图 他说克制比张扬更难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周一至周五推送


?
德科地产频道「会员课程」
第一期 1001 位会员已完成招募

第五课即将开启
商住楼、写字楼与商铺的投资法则

1.  如何避开商住楼的各种「坑」?
2.  商住楼的面积秘密与性价比判断
3.  商住楼作为自住过渡 更划算还是更「坑爹」?
4.  买商业用地性质的大面积豪宅 需要注意什么?
5.  写字楼与住宅的「价格倒挂」是投资理由吗?
6.  什么样的写字楼更有价值前景?
7.  住宅底商的选铺技巧
8.  什么样的商铺肯定会「一铺毁三代」?
……


点击“阅读原文” 非会员可购买单堂课程
吴晓波频道旗下地产公号 微信号:dekedichan
你喜欢看